孙国栋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2008级水产养殖系,沈阳 110161)
新加坡观赏鱼国际贸易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孙国栋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2008级水产养殖系,沈阳 110161)
随着人类对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要求的不断提高,观赏鱼和水族文化已经走向家庭,国际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促进了国际观赏鱼贸易的发展。新加坡观赏鱼养殖已有50~60年的历史,目前共有126家养鱼场,养殖面积为165 hm2,观赏鱼的产值为3 220万新币。该国是世界最大的观赏鱼输出国,1999年观赏鱼的出口值达1.2亿新币,占世界总出口值1/3。外销市场遍布世界各地,分别为美国25.3%、日本19.9%、英国11.4%、德国8.7%、法国7.9%、其他26.8%。可以说,新加坡观赏鱼引领世界潮流。新加坡观赏鱼国际贸易发展模式是值得我国相关企业学习和借鉴的。本文将着力分析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大观赏鱼贸易中心的原因,比较新加坡和中国的观赏鱼国际贸易特征,探索我国提升观赏鱼贸易地位的可能途径。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马六甲海峡南口,与印尼隔海相望,北与马来西亚相隔柔佛海峡,以长堤相连。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海岸线长193 km,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体现了热带岛屿的特征。由于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水产养殖风险偏低,因此,比起许多国家有养殖和苗种繁殖的优势。新加坡,既是亚洲最大的观赏鱼出口国,也是亚洲观赏鱼繁殖和贸易中心,新加坡每年出口观赏鱼约3亿尾,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3,但新加坡并不生产所有出口的观赏鱼品种,有很大一部分观赏鱼是从亚洲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尼西亚低价进口,然后进行精选培育、分级包装,贴上新加坡标签,再以高价出口到日本、美国等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转加工贸易。新加坡还是一免税区,进口税率很低。这些便利条件为其观赏鱼国际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加坡的观赏鱼产业所以能做大、做强是与政府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视观赏鱼为发展国民经济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认真作为分不开。新加坡土地面积只有633 km2,观赏鱼养殖产业,仅仅依托全国165 hm2养殖面积,126家养鱼场。但却创造出了国内生产总值(GDP)3 200多万新加坡币,观赏鱼养殖目前已成为新加坡最受重视的农产品产业。新加坡的观赏鱼养殖场几乎都在高科技农业区内,约有半数以上的鱼场面积已超过2 hm2,养殖的鱼种超过200种,除了龙鱼为体型较大者外,多为鲤科、鲶科等小型的淡水观赏鱼。有些较具规模的养殖场还被建设成为观光休闲渔场,由观光主管单位补助休憩等设施,例如,仟湖鱼场已经成为新加坡青少年假期参观休闲的好去处。
从消费趋势看,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喜欢小型观赏鱼,美国则喜欢饲养体型更大、身价更昂贵的观赏鱼。
骨咽鱼科的龙鱼(银龙鱼、金龙鱼)是珍贵的“活的古代鱼类”,但被“国际野生动植物濒临绝种类贸易公约”(CITES)列入濒临绝种的鱼类名录,该公约明令自1980年起,禁止一切买卖龙鱼的商业行为。新加坡为此执着的通过一系列努力,最终取得龙鱼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得以为世界观赏鱼市场提供最珍贵、最具特色的观赏鱼品种。自1981年起,新加坡“原产局”(现“农兽局”)的“淡水鱼中心”便致力于龙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并获得成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养鱼业者已能掌握龙鱼人工繁殖与成体养殖技术。然而,要取得CITES开放龙鱼买卖是极其困难的,养殖者必须提出充分有力的证据,证明要进入市场的龙鱼确是人工繁殖。为此,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一项针对CITES壁垒的3年计划,组织在生产过程中,记录人工繁殖的F2子代龙鱼的详细资料,并创造了在母代和繁殖子代鱼体内,植入标记芯片的整套高科技技术,为人工繁殖的龙鱼开列出确凿的“身份证明”,于1994年向CITES提出注册申请,终于获得了CITES的批准,准许新加坡龙鱼的贸易出口。新加坡研发的这套鱼体植入标记芯片技术,一直在龙鱼繁殖、生产管理方面沿用至今,为新加坡打破CITES壁垒,公开销售被禁的珍贵观赏鱼取得了宝贵的“通行证”。可见,新加坡观赏鱼产业得以发展兴盛,与强有力的国家行为介入是分不开的。
作为世界主要观赏鱼出口国之一,新加坡水族市场的成功虽然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当地的观赏鱼产业和企业面对全球观赏鱼产业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严峻形势,发挥优势、不断发展,紧紧抓住水族产业的巨大商机,从而确立其在该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
1.3.1 先进理念的管理模式 新加坡几大公司或鱼场十分注重企业发展的理念转变与技术的提升,以确保产品质量。如对于通过批发渠道引进的观赏鱼,售出前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体型、状态、鱼病等的审核维护,就是没有问题也必须暂养1星期,做进一步的观察和确认;对鱼缸水质的管理也由过去的多名员工手工换水,改为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电脑监测;暂养鱼缸的管理实行1个缸1份记录表,现场挂在鱼缸外,要求记录详细清楚;打包间则需按要求摆放箱子、计量器材等物品,以便工作有序、统一。新加坡鱼场把卖出去的每一尾观赏鱼都作为企业信誉的代表,起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观赏鱼繁殖饲养,不符合要求的即被淘汰,决不允许不合格的观赏鱼外流。
1.3.2 休闲超市式的营销模式 新加坡没有观赏鱼水族市场,社会公众要购买观赏鱼水族不能一站式完成,所以企业走出一条从养殖到休闲、从观赏鱼水族器材批发到零售服务的超市式销售模式。如建立一站式观赏鱼养殖生产+水族器材,超市零售+欣赏休闲的营销模式,如新加坡新大陆鱼场集休闲娱乐与进出口批发观赏鱼及水族用品为一体的营销模式,或集休闲娱乐与进出口批发观赏鱼及水族用品为一体的营销模式。
1.3.3 企业特色的生产模式 新加坡的大型鱼场在观赏鱼养殖方面坚持企业特色,以主打产品鱼种为重点,还涉及繁殖养殖其他品种的观赏鱼,并经营水族箱、水族装饰物、鱼粮和鱼药等。如,有些鱼场以金鱼批发、休闲娱乐为重点,兼营其他项目;或以一种观赏鱼的培养为重点,全面发展观赏鱼、器材、鱼药、饲料等零售、批发、出口的一站式服务。
中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的第一大国,但主要是在食用鱼养殖,对于观赏鱼的发展没有多少投入,导致我国观赏鱼贸易发展缓慢。我国地域辽阔,热带、亚热带、温带3大水域俱全,鱼类种类繁多,只要稍加引导、加大观赏渔的科技投入,可以肯定我国发展观赏鱼贸易潜力极大。
2.1.1 国际市场 我国加入WTO以后,观赏鱼的发展为我国利用国内外2个市场、2种资源提供了可能。目前,全球主要观赏鱼进口国是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而亚洲是全球观赏鱼的出口地。从国内外观赏鱼养殖和贸易的发展趋势来看,观赏鱼的出口中心国正在东移,中国参与国际观赏鱼竞争已属必然。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贸易量不大且过于集中在一个地区,容易产生波动和依附性。观赏鱼在中国的发展将大大增加农产品的贸易额,从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情况来看,每年出口额在130亿美元左右,其中水产品20亿美元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环境条件上的不对称性,常常会引起贸易纠纷,观赏鱼因为非食用性、出口环境相对比较轻松。据统计,目前世界观赏鱼产业及相关产业年产值可达140亿美元,其中30~40种观赏鱼为市场销售主力,且还有持续扩展之势。中国观赏鱼出口虽占全球出口量的1/10,然而出口值仅约占1%。如果我国能占全球贸易额的10%~30%,每年可以解决10~20万人就业,带动相关的饲料、鱼药、技术服务等20~30万人就业,帮助30~50万农民致富。我国观赏鱼的生产与贸易,已成为渔业强劲的增长点,在出口创汇上潜力极大。
中国的香港地区是世界观赏鱼贸易上一重要的转口贸易地。这几年,中国香港观赏鱼进出口贸易发展比较平稳,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观赏鱼出口地区、亚洲最大的观赏鱼中转贸易中心之一。中国香港近年出口额1.2亿港币左右(约1600万美元)。在中国香港市场上,进口的观赏鱼亦不少。来自日本观赏鱼达到中国香港进口观赏鱼的10%。例如进口日本高品质的锦鲤一对,价在1 000~10 000元港币之间。
2.2.2 国内市场 观赏鱼业在我国国内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均有了大小不等的观赏鱼市场,尤其是像北京、天津、广东、福建为代表的金鱼成片基地的兴起,已经为产业化奠定了雏形。但是这个产业和市场一样还远未成熟。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观赏鱼市场仍然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北方一些城市的观赏鱼市人烟稀少,有的观赏鱼市不得不关门大吉;南方的情况要好一些。少数鱼商靠不法手段赢得利润,明显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利用国内国外2个市场提供了可能,我国的观赏鱼贸易目前以出口为主,总体上国内消费水平尚不高。国内市场前景很大,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和收入预期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生活品位的提高,观赏鱼和水族文化走向家庭必将成为趋势。近年来,国内食用鱼市场徘徊不前,而观赏鱼市场价格却稳中有升,特别是高档稀有品种始终居高不下。
纵观国内观赏鱼的发展,发现发展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对观赏鱼贸易重视不够 多年来,我国一直把食用鱼产业作为水产部门的主产业,观赏鱼只当成一种副业来搞,从而影响了观赏鱼国际贸易的发展。多数是用于水产养殖的研究及技术报道,而涉及观赏鱼养殖的研究及技术报道特别少。我国目前从事观赏鱼产业的人员状况主要表现是一般的劳动力多,专业的科研人员少。我国有大大小小的水产研究所上百个,但观赏鱼研究所寥寥无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观赏鱼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各地的养鱼场及交易市场基本都属于地方性自发组织,大部分地区没有形成相当规模,还不能适应国际观赏鱼贸易的需要。从整个渔业系统来看,由于我国渔业收获总量的逐年上涨,已连续几年位居世界首位,取得的成就很容易使政府对渔业发展的重视力度有所下降,这势必影响观赏鱼的健康向前发展。中国观赏鱼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继续支持和政府的优良服务。
2.2.2 市场模式单一 我国的观赏鱼养殖厂家虽不少,但其生产销售模式较为单一。各个厂家在养殖品种和饲养方式上十分相似,相同品种互相打压价格,恶性竞争,从而削弱了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我国观赏鱼市场缺乏商品质量的层次,大多一个模式一个套路。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观赏鱼生产国家,特别以盛产金鱼出名。但是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观赏鱼发展至今,每年出口数量大约3 000万尾,占世界出口总量10亿尾的3%,每年出口额只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2%,出口贸易的地位很低。这现象一方面说明国际观赏鱼出口市场的竞争激烈,中国观赏鱼产业尚未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说明中国观赏鱼只要经过努力,其出口发展的空间是比较大的。
我国观赏鱼市场尤其是出口市场比力混乱,各进出口企业在信息上相互保密,在价格上竞相压价,在市场上各自垄断,这些状况极不利于我国观赏鱼市场整体形象的树立,最终深受其害的是我国广大养殖者。必须通过有关专业协会如水产学会、观赏鱼研究会等机构统一协调、统筹组织、加强管理,确保市场运行良好,实现观赏鱼集中贸易、货畅其流、加强交流、出口创汇的目的。协调好观赏鱼商品流通中出口商、经销商、养殖户3方面之间的关系,强调沟通和协作,改善经营体制。通过市场的整顿来避免观赏鱼行业的恶性竞争,促进观赏鱼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加速市场的整理、协调进出口价格、庇护养殖都利益是当务之急。
观赏鱼产业要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组织和指导生产,不能沿袭以产定销的传统。要转变经营理念,引入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选择合适的营销模式,建立营销网络和广泛的销售渠道。观赏鱼消费特点决定了营销模式的选择。销售渠道不能太长,产品品种多样化,需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企业经过市场细分,明确目标顾客在哪里,选择合适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手段。企业除了本身拥有养殖基地以外还可以联系一批相对稳定的养殖户,提出产品品种、规格要求,逐步形成本身的品牌,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国际市场信息的获得。观赏鱼产业要发展,必须重视市场,选择合适的营销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潜力。
目前,观赏鱼养殖企业仍以养殖为主,部分兼带销售。为提高观赏鱼养殖附加值,增加生产效益,生产企业必须多途径拓展市场。观赏鱼是“鱼”文化的一部分,将养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进行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丰富休闲渔业的内涵。依靠观赏渔业丰富旅游观光事业,带动水族器材,饲料,药品等的发展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涌现,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水产品市场也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观赏鱼的养殖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但一般的老百姓目前还只是养一些比力容易养且价格比力便宜的金鱼等品种,像一些热带观赏鱼类他们仍然持观望态度,不敢冒然试养。应该通过行业协会,向消费者普及观赏鱼养殖的基本知识,让他们感到养殖观赏鱼不再神秘,引发他们养观赏鱼的兴趣。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引导人民群众喜欢观赏鱼,来提高生活品位,增强精神享受。
纵观新加坡观赏鱼产业的飞速发展,包含着众多的因素,在占据着优势地理区位的同时,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先进的发展模式,采用创新方式经营鱼场,使得新加坡观赏鱼产业屹立于世界观赏鱼产业之巅。目前,新加坡的中转贸易开展的极为成功。中国应当关注这种观赏鱼世界性的流行趋势,学习转出口贸易方面的运作经验。事实上,常常因为中国没有直接把握国际市场,造成中国观赏鱼出口发展不快。当前,加入WTO和进口关税下降,有利于进口再转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除了提升中国观赏鱼养殖规模和档次外,中国要改变观赏鱼间接出口的被动局面,作为出口贸易的补充,中国应该尝试推行观赏鱼转出口的中转贸易方式,从而让出口贸易迅速发展。
目前,世界观赏鱼贸易继续平稳发展,2001年世界观赏鱼进口和出口总额分别为24 461.8万美元和18 266.8万美元。因此必须进一步把握机遇,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才能加快中国观赏鱼贸易地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