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萍 周 雪 杨支兰 申华平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护理系,山西 汾阳 032200)
中国已于 2000年步入老龄社会。随着中国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四二一”家庭在城市已较为普遍,家庭成员已经无法承受全部老人的照料服务,加上很多子女外地工作,“空巢”老人越来越多〔1〕。显然,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人的需要,机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但由于我国机构养老起步晚、底子簿,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经营管理比较混乱,与发达国家尚有一段距离。本文将对国内外机构养老模式做一综述,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以促进我国机构养老产业的发展。
1.1 形式分类 社会机构养老形式中有政府投资兴办的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日间托老所以及近些年发展趋势较快的合资或个人投资的养老单位,如老年公寓、老年村、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2,3〕。
1.2 功能分类 在美国,根据养老机构的不同功能将其分成三类〔4,5〕:第一类为技术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主要收养需要精心医疗照顾但又不需要医院所提供的经常性医疗服务的老人。第二类为中级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主要收养没有严重疾病,需要监护和护理但又不需要技术护理照顾的老人。第三类为一般照顾性养老机构,主要收养需要提供膳食和个人帮助但不需要医疗服务及生活护理服务的老人。
2.1 国内机构养老模式
2.1.1 “公办民营 ”模式 刘继同〔6〕、尚振坤〔7〕提出了“公办民营”模式,即:政府出资兴办养老机构,然后由社会团体或个人经营,政府只起到监督作用。张文君〔8〕指出:养老机构可采用“以房养房”的办法,利用入住者手中的房产,与入住者达成协议,由养老机构方一次性买断入住者住房或帮助入住者经营住房,使老年人有经济能力来承担自己的开销,又使养老机构的经营者能够获取一部分利润,对养老机构进行再投入。
2.1.2 互助养老模式 其运作模式〔9〕是政府支持、多方参与、民间操作,在老人家中和社区两个层面建立互助养老点和互助养老中心,形成以老人家庭为基础的家庭式互助养老和以社区养老设施为依托的社区式互助养老;在该模式中,由政府负责为互助养老点购买娱乐设施、补贴水电费等,并加强引导扶持、组织开展活动,条件宽裕的老人家庭提供活动场所,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闲置场所或提供赞助,有效整合了政府、社会和家庭资源。
2.1.3 机构式专业养老模式——老年社区 该模式〔10〕通过对老年生活社区的整体开发而较全面地解决养老问题,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完美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该模式中,老人以户为单位入住生活社区,完全是居家的概念;同时,老人置身于社区内,又可获得专业化的照料服务,并参与人际互动,有效地解决了老人的孤独与衰老感。可以说,老年社区代表了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目前上海市第一家老年社区-亲和源老年公寓即将投入运营。
2.1.4 异地养老模式 实质是移地养老,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互动式异地养老、度假养老、回原籍养老等方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1〕。所谓“互动式异地养老”,是指各地养老机构通过有效的机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网络,将老年人的市场需求资源和养老机构闲置资源整合起来,进行的交换性服务,相互交换客户资源,让老人在没有增加很多费用的情况下,可以享受来自不同养老机构的多样化的服务〔12〕。
2.1.5 社区老年公寓 “社区老年公寓”就是在社区医院附近建立老年公寓,将社区医院和老年公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能够将社区医院和老年公寓的优势互补,而且还具有以家庭为中心的老年护理模式的优势〔13〕。
2.1.6 新型老年公寓 在经营管理上,有两种模式〔14〕:一是与政府脱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二是国家控股,吸纳社会资金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新型老年公寓分为养老区 (健康老人)、康复区 (患病老人)、特护区 (临终老人)、托老所 (短期托管)、休闲养老区 (异地养老)等不同区位,满足不同状况的养老需要。公寓内娱乐、健身、阅读、配餐等设施一律对外开放,组建面向社会的老年休闲俱乐部,广泛吸纳会员。
2.1.7 护理学院经营老人公寓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医院式管理、专业技术优势、教育研究优势。医院式管理:以护理为主的医院管理服务,是其特有管理模式。专业技术优势:护理学院的医疗护理知识资源丰富;老年护理专科人才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更能够了解老人的需要。教育研究优势:护理学院经营老年公寓,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得到锻炼,又可以为老年公寓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是一种双赢行为〔15〕。
2.1.8 香港的老年照护体系 根据林婷〔16〕、宋慧娟〔17〕的概述,该体系由五部分组成:①医院老年专科:主要收治急性期或病情较重的老年人;②老年日间中心:白天开放、晚上休息的医疗机构;③老年人服务社区:经过医院老年专科病房治疗或日间中心康复后的老年人可转入社区;④安老院:香港的安老院多由私人承办,主要对家人无法照顾又无自理能力的老人进行日常生活照顾,不进行护理、治疗等活动;⑤宁养中心:提供临终服务。
2.2 国外机构养老机构模式
2.2.1 瑞典的福利型养老模式 瑞典是北欧福利型模式的创始者。该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人享有福利权利,并以国家税收作为福利基金的来源,社会津贴水平高〔18〕。其老年福利机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9〕:一是入户服务公寓:入住老年人租住,由市政府社会工作部门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各项入户服务;二是老年公寓:收住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并需要经常性照料的老年人;三是疗养院:配备护士专门照料患老年痴呆症、晚期重症以及需要经常性医疗护理的老年人;四是类家庭:主要收住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为降低支出,提高效率,瑞典引入竞争机制,议会批准了老年护理机构实行商业化经营的建议;一些大城市还建立了“城市医疗保健服务有限公司”,私营老年服务为收入较高的老人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20〕。
2.2.2 美国的产业化养老 在美国,要求养老机构全天必须有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值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受过培训并持有证书,但诸如人力不足和员工流失率高等问题仍然存在〔21〕。美国的太阳城中心是世界闻名的老年人专业社区,它接纳 5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标准的老年人乐园。那里不仅有独立的邮局、超市、医疗机构、银行、教堂,还有各种室内外游泳池、网球场、高尔夫球场、保龄球场、健身娱乐中心等,成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基地〔22〕。
2.2.3 日本的多元化养老 和欧洲国家一样,日本也支持“属地养老”的原则,即生理或心理有障碍的老人,在自己家中接受照料,或者尽可能地在靠近他们自己社区的、类似老年之家的机构中接受照顾〔23〕。日本的养老机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化服务:老年公寓、康复保健机构、特别养护之家、疗养院(包括老年医院、老年病房等)、痴呆老人生活小组、静养关怀、日间托管服务等。其中,痴呆老人生活小组一般由数名痴呆老人组成,每人都有家庭角色〔24,25〕。
2.2.4 澳大利亚的分层机构养老 澳大利亚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有两类〔26〕:一类是院所照料,另一类是社区照料。院所照料由机构提供服务,主要分为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提供较低水平的照料,对象是需要一定医疗保健、生活照料服务的,但有一定自理能力,不需要 24 h监护的老年人口,其开支纳入政府预算,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并根据服务强度和照料等级拨款;老年护理院提供住所的高水平照料,如医院手术的照料、临终关怀等,对象大都是一些失去自理能力,有特殊医疗、生理和心理保健需要的脆弱老年群体,护理院要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护理院的开支昂贵,消耗了大部分的联邦和政府预算。
综上,我国机构养老模式主要有:“公办民营”模式、互助养老模式、机构式专业养老模式-老年社区、异地养老模式、社区老年公寓、新型老年公寓、护理学院经营老人公寓、香港的老年照护体系。归纳之后,不难发现:公办民营、依靠社区、养护合一、专业化服务是其核心理念。
而在国外,由于机构养老起步早,各项经营制度和法律法规较健全,使养老机构能够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运作。国外的机构养老更趋向产业化、专业化、人性化。他们会根据不同体质、不同收入的老人提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服务,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分类标准 (1.2中所述),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分为日托型、照护型和疗养型。日托型主要针对子女白日外出工作的城市健康老年人,提供日常三餐、文娱活动即可,不需专业医护人员,类似托儿所的性质,该类型可采取私营管理模式,内置棋牌室、健身房、休息室、餐厅等,并对外开放,以提高经营利润;照护型主要收住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主要载体有敬老院、老年社区等,可建在社区医院附近,机构本身只需设立简单的输液室,该类型可采取公办民营、多元化服务的模式,根据老年人经济状况不同分为提供不同层次服务;照护型的入住对象主要是身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治疗与护理,主要载体有老年病专科医院、老年公寓等,该类型可采取护理学院经营的模式,充分利用学院护理资源,实现双赢目的。
中国未富先老的现状必将给养老问题带来沉重负担,但是同时也必将促使新的产业-银色产业的发展〔27〕。一方面,要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建立完全福利性养老机构还有很大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理念与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养老保障体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多元化体制〔28〕。
1 相海泉 .养老服务社会化〔J〕.当代医学,2008;1(1):64-5.
2 廖晓春,廖淑梅 .人口老龄化与社区老年护理服务〔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7):73-5.
3 尤黎明 .试论老年照护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04;4(1):9-12.
4 刘 岚,陈 功,郑晓瑛 .我国社会化养老机构未来发展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4):412-4.
5 Lander S M,Brazill AL,Ladrigan PM.Intrainstitutional relocation:effects on residents′behavior and p sychosocial functioning〔J〕.Gerontol Nurs,1997;23(4):35-41.
6 刘继同 .公有福利机构改革基本思路与模式比较〔J〕.社会福利,2004;3(1):4-6.
7 尚振坤 .中国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J〕.人口与经济,2008;2:50-4.
8 张文君,徐 雯,金 燕,等 .WTO后的上海养老机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6):431-3.
9 魏瑞雪 .青岛市四方区-创建互助养老新模式〔J〕.社会福利,2008;2:17-8.
10 王 波 .论养老模式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16-20.
11 刘 爽,陈 谊,黄 慧 .孰是孰非:聚焦“异地养老”〔J〕.人口研究,2006(4):35-46.
12 孔金平,刘瑜闻 .养老方式多样化的探索-互动式异地养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73-5.
13 谭建蒙,张丽芳 .社区老年公寓护理模式探讨〔J〕.包头医学,2007;31(2):122.
14 赵一贫,王 哲 .新型老年公寓及其在养老服务社会化中的示范作用〔J〕.中国民政,2006;2:33.
15 刘丽萍,高滨洋 .护理学院经营老人公寓优势的研究〔J〕.市场论坛,2008;8:4-5.
16 林 婷,黄俊山 .介绍香港老年护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3;182:131-2.
17 宋慧娟 .香港老年照护体系概况〔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1):59-60.
18 刘静林 .西方老年福利制度及我国的思考〔J〕.求索,2005;5:75-6.
19 王 文 .瑞典的养老福利机构〔J〕.社会福利,2008;2:51-2.
20 岳颂东 .瑞典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启示〔J〕.北方经济·综合版,2006;11:24-7.
21 Eliopoulos C.GerontologicalNursing〔M〕.5 th ed.Philadelphia:Lipp incott,2001.
22 桑永旺 .国外养老服务经验之可鉴〔J〕.社会福利,2006;11:54.
23 季晓鹏,王志红 .日本养老经验对我国老年服务方式及评估模式的启示〔J〕.护理研究 (上旬版),2006;20(11):2908-9.
24 杨左军 .介绍日本老年护理服务的形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316-7.
25 许翠萍 .日本老年人的社区护理〔J〕.山东医药,2004;44(20):60.
26 苏 国,于保荣 .澳大利亚养老服务体系考察报告〔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59-62.
27 曹燕文 .发展银色产业解决中国养老问题〔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5:84-6.
28 谢代银 .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J〕.探索,2008;2: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