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 孙晓菊 白艳洁 王雁冰
(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辽宁 沈阳 110016)
根管治疗术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疾病首选的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彻底清理根管内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扩大成形根管,并对根管进行适当的消毒、最后严密充填根管,可以去除根管内感染性内容物对根尖周的不良刺激,防止根尖病的发生并促进根尖病变愈合,采取根管治疗的方法,可保存患牙,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术的关键步骤,其主要目的在于清除根管病变牙髓组织及其分解产物、细菌及各种毒素,出去根管壁表层感染的牙本质、制备成锥形根管,便于根管充填。根管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根管封药消毒的必要性,再根管预备完成后,牙本质小管深层和根管侧支内还残存着细菌和毒素,经过根管消毒后,可以控制微生物、缓解疼痛、减少根尖周的炎性渗出,从而巩固根管预备效果,尤其对于磨牙的根管治疗而言,根管预备后的封药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主要探讨采用不同根管封药方式对于磨牙的根管治疗进程存在的影响。
2005至2010年间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磨牙根管治疗的患者240例。纳入条件:有明显的磨牙牙髓炎或根尖周炎表现的患者。排除条件:①严重的牙周炎,牙齿松动〉=二度,牙周袋〉6mm;②颌骨囊肿与患牙相关,需要手术的;③术前X线检查发现根管闭锁不通病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20例。常规治疗患牙(开髓,牙髓炎患者失活两天,以根管测量仪及X线片检查测定根管工作长度)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根管预备完成后,实验组1患牙立即封入氢氧化钙,实验组2患牙醋酸氯乙定,氧化锌暂封。将根管治疗中突发牙齿疼痛,即根管治疗期间痛(EIP)的患者进行记录,进行χ2检验,比较2组间EIP发生的例数比较,两组间是否差异存在显著性。
患者出现EIP的情况:患者出现EIP的概率是13.33%(32/240)实验组1发病率28.33%(25/120) 实验组2发病率(7/120)5.83% 。χ2检验得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牙体牙髓病及根尖周病变需行根管治疗,常规根管治疗步骤为:根管预备,根管内封药和根管充填,随着根管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完善,根管封药消毒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对于磨牙根管治疗而言,髓腔形态复杂,无菌条件限制,根管封药消毒必然是影响根管治疗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EIP是指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其发生率为10%~40%,EIP的发生是由于致病因素使根尖区受刺激,该处血管扩张充血、渗出,局部压力增高,产生肿胀和疼痛等急性炎性反应。其中根管内感染物质被推出根尖孔是引起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主要原因[1]。预防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反应,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2](在治疗过程中探索不同的治疗方法,封药种类不同,可以对EIP的防止起到一定的作用。笔者比较不同药物行根管内封药,意在减少EIP的发生概率)。
随着根管治疗的不断发展,难治性根尖周炎逐渐形成课题,摆在口腔科医生面前。临床上把按常规方法操作久治不愈的根尖周炎称为“难治性根尖周炎”,该病的发生于下列因素有关:①化学因素:根管内药物超出根尖孔。②物理因素:根管预备时器械超出根尖孔。③解剖因素:指患牙的根管狭窄,弯曲或数目不清或有侧副根管,牙齿过度倾斜等,从而影响了根管预备。④根尖周组织的因素。⑤微生物因素:已经从患牙根管中分离出微生物:细菌病毒等。
对于根尖炎的发生机制,目前主要考虑是“根尖生物膜”作用。感染根管内的细菌通过根尖孔到达根尖周组织,形成生物膜附着于牙骨质,生物膜保护了其内部的细菌免受药物的杀灭及机体免疫作用的损害。从而有人提出在根管治疗过程中需要在诊治期间严密封药[3],也有人提出次氯酸钠为最接近理想性能的冲洗液,能同时杀灭细菌,病毒,细菌芽胞等,在加温条件下配合超声能显著提高杀菌作用和溶解作用[4]。本研究尚在讨论不同药物在根管治疗过程中防止EIP的发生概率,从而促进根尖区组织的愈合,目的是缩短治疗时间。
[1]唐宇英.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研究[J].重庆医学,2004,36(2):320.
[2]汤晓华,王先军.根管治疗术的急症分析和防治[J].苏州大学学报,2006,26(6):1096.
[3]陈雷,李新.根尖生物摸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31(5):198.
[4]Walters MJ,Baumgartner JC,Marshalljg JG.Efficacy of irrigation with rotary instrumentation[J].J Endod,2002,28(2):83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