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定边县养蜂管理站,定边718600 张维力 魏旺祥
榆林境内蜜蜂大量死亡
陕西定边县养蜂管理站,定边718600 张维力 魏旺祥
近年来,陕北榆林市的横山、靖边连续发生两起转地蜂群在荞麦花初期大量死亡现象,给蜂农造成严重损失。笔者曾参加靖边的调查,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2006年8月15日,陕西省道204沿线横山境内的一些养蜂专业户所养殖的蜜蜂大量死亡,并有蔓延趋势,15日下午19时,在横山县赵石畔镇郭家湾村,蜂箱北面的公路上铺了一层死蜂,蜂箱周围的死蜂更是密密麻麻。沿线的10个养蜂户有1000多箱蜂,死得没剩多少,其中有4家在8月14日发现自己的蜂群开始死亡,于是连夜转移至他处。
2009年8月初,在靖边县王渠则、席麻湾、东坑、梁镇等地发生蜜蜂大量死亡,定边县砖井子乡也有发生,其中以靖边王渠则乡周边地区损失最严重。整个发生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
两次蜜蜂死亡均发生在荞麦、黄芥、葵花蜜源期。荞麦作为最后一个大蜜源,由于干旱少雨,加之荞麦开花初期,流蜜情况不好。
两次蜜蜂死亡现象的共同之处:
1 .发生时间相吻合。2006年横山和2009年靖边发生均在8月上中旬。
2.均为转地蜂场。2006年横山死亡蜜蜂是从四川境内转场到横山境内。2009年是从青海、陕西秦岭、黄陵县、麟游县等转地来的蜂场,无论本省还是外省蜂群均有发生。
3 .蜜蜂表现基本一致。蜂农反映,上午蜂群表现正常,下午2时左右出现症状,温度越高症状越明显,出现爬蜂,试飞幼蜂飞翔1米高跌落在地面,蹦跳继而死亡,老蜂接着死亡,甚至蜂王也爬出巢死亡。青壮年工蜂大量死亡,初期可见蜜蜂爬出箱外,三五成群结集在草丛及低凹地面上,无力飞行,严重的可见蜜蜂直接跌落到地面。各龄幼虫均有死亡,症状较轻的蜂群主要是大幼虫死亡,严重的幼虫全部死亡,部分蜂群封盖子死亡。死亡工蜂吻伸出,解剖后可见后肠有黑色黏稠液体,工蜂无工作情绪,不取食,3天可导致全群覆没。据2009年对王渠则乡周围22户蜂农调查,20户2881群都是进场3~4天发病,其中10户1640群已全部死亡或失去生产能力。蜂群越强症状越严重,死亡越快,各种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距离较近的蜂场、位于山沟或平地的症状较重;位于高坡的不发病或症状较轻。区域内农民定地饲养的中蜂也出现症状。出现症状的蜂群转到几十里外仍不见好转。
4 .发病特点基本相似。一是发病突然,死亡快,这在陕西十分罕见。2006年在横山赵石畔镇放蜂的四川养蜂人李庆强讲,8月10日他从四川来到横山放蜂,8月14日发现自己的蜜蜂开始死亡,到15天下午4时,185箱蜜蜂几乎全部死亡。2009年在靖边王渠则放蜂的陕西兰田县蜂农李小武,7月25日从青海转来,7月底前一切正常,8月1~2日发病,3天时间200群蜂全部死亡。在靖边县东坑放蜂的泾阳县赵顺民蜂场100群蜂,8月5日上午尚无异常,下午14时有30群蜂突然发病。二是无法防治。调查51个蜂场,无论来自本省还是外省,与养蜂经历、养蜂技术水平高低关系不大。三是死亡损失大。2006年横山县赵石畔、塔湾发生蜂群突然死亡情况,本省蜂群死亡398群,来陕西放蜂的四川蜂群死亡1097群。2009年靖边县出现蜜蜂大量死亡,截止8月7日死亡蜂群超过4000群,超过2006年横山县的损失程度。
2006年和2009年在陕西横山、靖边发生的蜜蜂大量死亡惊动了当地政府,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政府部门责成行业主管部门和陕西省蜂业协会、榆林种蜂场、定边县养蜂管理站进行现场调查,观察病情,采集样品送至中国农科院蜜蜂所鉴定,召开蜂农座谈会稳定人心,提出防治建议,现场发放消毒药剂,并将蜂农意见向上反映。这两次蜜蜂大量死亡发人深思,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组织力量,研发低毒高效蜂药。根据蜜蜂疾病的发生规律,蜂病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关。天气因素、蜜蜂品种、蜜源条件、饲养管理、放蜂场所等都会影响蜂病发生及危害程度。近年来,尽管一些蜜蜂疾病的发生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从总体上看,我国蜜蜂疾病的发生仍然呈上升趋势,成为养蜂生产的隐患。上世纪50年代发生的蜂螨,年年防治,年年发生;70年代发生的中蜂囊状幼虫病,至今没有特效药物和有效的防治手段,每隔3~4年复发,影响中蜂生产;80年代末,浙江蜂群最早出现爬蜂病,之后迅速传播到全国,轻则蜜蜂体质削弱,群势下降,重则蜜蜂大量死亡,甚至全场覆没。怎样保证蜂群健康和蜂产品质量安全,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症下药,合理用药。
2006年横山和2009年靖边蜜蜂大量死亡,说明蜜蜂病害已成为养蜂业的一大危害,严重制约养蜂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蜜蜂病害的防治工作,做好蜂病监控,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开发低毒高效的蜂药。
2 .建立健全基层养蜂管理和服务体系。有些地方没有专人从事蜂业管理和技术培训,一些需要政府部门解决的蜂业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传统的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改变,存在只求产量,不讲质量的短期行为。蜂业技术推广处于空白,无人问津,饲养管理技术难以有所突破。目前全国没有蜂病防控体系,各地动物疾病控制中心,没有懂得蜜蜂疾病防控人员,蜂病防治没有前瞻性,总是被动防治。加强基层蜂业部门或动物疾病控制中心的科技力量,增加投入,提高蜂病诊断水平。一旦某一地区发生蜜蜂疾病,能在当地快速做出诊断,及时防治,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重大损失。
3.加强蜂农培训,提高蜂农防治蜂病知识。蜂农缺少技术培训,传统生产模式依然存在。蜂业生产多是师傅带徒弟、父传子式的传统继承方式,养蜂队伍严重老化,青黄不接。80%以上的养蜂者年龄在40岁以上,大多是小学、初中毕业,高中毕业极少,他们知识陈旧,技术落后,知识有待充实,技术有待提高。
两次蜜蜂突然大量死亡,蜂农面对突如其来的蜂病束手无策。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蜂业救灾应急技术培训的力度,让蜂农在平时的管理中,加强蜂群保健,把蜂病防治放在首位,把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一旦蜂群发病,对症下药,控制病情。
4.成立蜂业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分散的蜂农组织起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及蜂业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险业务范围没有将蜜蜂列入,而农业的果树、烤烟、麦场的火灾,畜牧业的奶牛 、养猪、养鸡均可投保。唯有传统而古老的养蜂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保,只能依靠养蜂合作社建立蜂农养蜂风险互助基金,按照“政府拿一点、企业给一点,蜂农出一点”的原则,建立的养蜂风险互助基金,在灾害发生后,依照蜂农申请,企业和协会审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程序,依照标准尽快向受灾蜂农发放补助金,帮助蜂农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