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2011-02-10 10:11蔡敬泽应海琼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内口瘘管肛瘘

蔡敬泽,应海琼

肛瘘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1],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其病变部位周围关系复杂,瘘管数目不定且行走多变,在诊断和治疗上远较单纯性肛瘘困难。三线引流术即高位主管皮筋挂线切割引流、低位支管对口拖线隧道引流、高位支管药线腐蚀脱管引流。2003年以来,我们对50例不同类型的难治性肛瘘组合应用切开或切除加“三线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管道呈全马蹄形者3例,均为3个外口;半马蹄形者47例,均为后马蹄形瘘管,有1~2个外口。男39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45.5岁。病程1~13年,平均(6.0±2.8)年。合并痔12例,肛裂6例。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 采用鞍麻20例,硬膜外麻醉24例,骶麻6例。左侧卧位,先用球头银质探针从肛瘘外口轻巧探入,另以手指扪诊、肛诊以配合探查瘘管走行,分析内口位置、管道深浅及与括约肌关系,探明内侧缘的组织厚度。切除外口,探针自切口循支管向主瘘管方向探寻,至主瘘管部位,于探针抵达处放射状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人造外口,以同样方法查清环绕肛门的全部支瘘管,分段“开窗”,搔刮后旷置支瘘管,行对口拖线,将八二丹或九一丹拖入瘘管内,隧道式引流。继续以探针自人造外口循主瘘管向肛管直肠纵深探查,有的自肛隐窝内口穿出,有的需人造高位直肠内口,然后切开低位括约肌间瘘管,切除内口,或者切开高位瘘管对应的浅表组织,再将高位括约肌间瘘管、经外括约肌深部瘘管或括约肌上瘘管,由内口或人造直肠内口挂入橡皮筋切割引流。对于非内侧走向的高位瘘管而不适宜行人造直肠内口者,视为高位支瘘管,通常为穿越外括约肌深部和(或)穿越提肛肌的瘘管,给予扩创、搔刮、冲洗后置入八二丹或九一丹桑皮纸药线,以腐蚀脱管引流,每日换药更换药线。有的高位支瘘管于挂线脱落后换药时才发现,也可将其扩创、搔刮、冲洗后,插入药线引流腐蚀脱管。合并痔及乳头肥大者一并结扎切除,肛裂创面不需另作处理,多能自愈,适当修剪切口皮缘,凡士林纱条填充,纱布固定。

2.2 术后处理 术后流质饮食,24 h后普食。便后高锰酸钾1:5 000稀释液或中药坐浴、换药,换药时牵转对口引流的隧道拖线,冲洗、按压旷置管道,排出污物,酌情以八二丹、九一丹、生肌散撒于拖线上面,拖入旷置管道,以祛腐生肌。至管道内污物和分泌物少,管腔变小,拖线不易牵转时,分次拆除拖线,最后垫棉加压以促进管道闭合。高位支瘘管每日冲洗、更换药线,逐渐脱腐生肌,逐日减少插入深度,直至瘘管闭合。开放的创面清洗后以红油膏纱条引流。挂线约于术后12~14 d左右脱落。术后酌用抗生素5~7 d。

2.3 疗效标准 痊愈:肛瘘内外口完全闭合,开放创面完全修复,半年随访无复发;未愈:肛瘘内外口未闭合,管道内仍有分泌物流出,3个月内复发[2]。

3 结果

50例全部治愈,其中一期治愈48例,疗程平均26 d。2例为双高位主瘘管,肛门前半区与后半区的瘘管均在肛管直肠环上方,经分期手术治愈,疗程58 d。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无复发,肛门功能正常,无肛门畸形、大便失禁发生。

4 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素有难治性肛瘘之称,由于病变位置高,管道多变而复杂,常有支管及深部死腔,故在治疗上难度较大。若手术方法选择不当,不仅可以引起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甚至会造成肛瘘久治不愈的痛苦。

三线引流术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我们的体会:⑴准确寻找和处理内口,适度紧线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也是挂线切割引流成功的前提。现有的检查方法尚不能精细、准确的辨别所有主、支管道及空腔,手术中对管道的探查和辨别显得尤为重要。根据GoodSall定律,参考术前影像学检查,借助探针、肛门镜、染色、指诊,以直肠内手指感觉探针最清晰、相隔组织最薄弱处穿出探针,确定内口。在彻底切开低位瘘管及内口后,充分扩创,自内口向上延长切口0.5 cm,搔刮周围坏死组织,结扎或切除内口两侧黏膜,以彻底清除肛隐腺。紧线的程度主要根据橡皮筋的弹性张力、肛管直肠环纤维化硬变程度而定[3]。⑵彻底清除支瘘管对提高疗效、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对口拖线隧道引流、药线腐蚀脱管引流的应用,能够在较少损伤的前提下,一次性手术清除全部支瘘管。隧道拖线引流的材料以10根“0”号丝线绞织成的“丝线束”使用较多,须注意术中扩大外口通畅引流,术后牵转拖线,及时拆线,垫棉加压几个环节。术后随着管腔逐渐变细而依次减少引流的丝线。药线又称药捻,以桑皮纸或细麻搓成“绞索”状,带很强的韧性,根据瘘管的大小深浅,选用相应粗细长短的药线,外粘药粉后插入瘘管,借助药物腐蚀及物理作用,使坏死组织及污物附于药线而流出。药线的使用避免了手术损伤外括约肌深部及提肛肌,保护了肛管直肠环的功能。⑶创口引流通畅和有效的换药是治疗成功的保障。由于肛门环境的特殊性,易致创面污染,术后如引流不通畅,污物滞留,则易感染,使创口延期愈合,甚至手术失败。故主管道切口要足够宽敞,能满足术后引流持续通畅。术后应正确管理“三线引流”,隧道拖线及高位支瘘管的药线,换药操作均为困难繁琐,必须要细致耐心,同时要控制创面肉芽由上而下、由基底到表浅,次序生长愈合[3]。

总之,三线引流术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为理想的方法,缺点是术后疼痛难免,治疗操作略显繁琐,还有待于改进。

[1]陆德铭.中医外科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8-193.

[2]李春雨,田振国,金国祥,等.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179例 [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2,8(3):167-168.

[3]姜春英,管仲安.肛肠病新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63-65.

猜你喜欢
内口瘘管肛瘘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术前定位男性肛瘘内口
MRI肛瘘内口诊断在治疗中的价值:磁共振PDWI抑脂与增强T1WI抑脂序列的对照研究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