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岗 王宏志
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1]。医疗风险指存在于医疗机构内部的、可能会导致医院和患者各种损失和伤害的不确定性。作为面对患者生命这一特殊行业的医院,医疗安全是重中之重,在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存在失误,否则会影响到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家庭的幸福及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医疗应急预案的建立,能使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备无患,同时构建积极的主动医疗平台,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各科室医务人员参与医疗应急预案的制定,并且通过反复对应急预案的学习、修改,使得医务人员在相关专业理论、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上报制度的有关内容及医院的规章制度等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1.2保证医疗环境安全,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1.3应急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能加强医院各部门密切协同,能大大加强院内各部门配合,充分锻炼各级部门的业务能力,积累更加丰富的临床经验,充分有效利用医院的医疗资源,使整个医疗系统的运转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1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科室,加强应急的组织领导与指挥管理 医院应以急诊科为骨干,组建应急专业委员会和专家技术指导组,制订包括人员调配、物资供应、联络转运等一整套应急预案及应急规章制度,做到统一指挥,层层负责,行动迅速,救治高效。
2.2采用医疗风险回避分隔方案,首先对医疗风险进行评估,将不同程度的医疗风险划分单位进行分隔,将风险程度尽可能的化解到局限范围,从而达到及时的应急处理。
2.3加强医疗应急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能力 医院应经常做好科室人员有关应对应急事件的思想动员工作,加强科室的应急能力,在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应加强应急业务知识培训。医院应不断提高和加强急诊科的应急能力和基本建设[2]。
2.4制订应急预案,规范主要内容 制订科学、简明、有效、易于操作的风险应急预案,使医务人员全面掌握常用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防护具有重要意义[3]。在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的时候,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制定出更多的处置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选择最佳或者较为优化的方案,类必要条件组合法是产出方案和选择方案的有效方法之一。
2.5建立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完善工作职责 成立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定期、不定期深入临床科室实施医疗应急预案演练。在各环节和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医务人员掌握应急预案的情况、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防范现存和潜在的风险,为持续改进医疗风险预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定期召开安全风险分析会,及时沟通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发现风险隐患,及时评估及制订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6改善服务态度,落实环节管理 通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加强医疗应急预案的实施能力,重视对医疗各个环节不安全事件的管理,能最大程度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减少医院经济损失及不必要的纠纷造成的损失,不断提高医疗内在质量。
总而言之,应急预案及应急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在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中力求做到实用有效,以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求我们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到明智清醒,在各种优秀的应急方案中分析比较,选择最为恰当和经济的应急方案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1]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医疗风险管理初探.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4-95.
[2]王一镗.加强创伤的初期急救.中华创伤杂志,1992,8(3):129-130.
[3]池金凤.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