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珍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焦作 454000
剧烈的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还可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如何能有效、快速、准确地控制疼痛,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缓解病人痛苦,是长久以来医务工作者不懈努力以求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而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心里反应,可见于所有的术后病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解除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胸外手术多为大、中型手术,切口长、创伤重。术后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疼痛难忍,从而不利于有效咳漱、排痰及呼吸功能的恢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2008-03~2009-02我科对230例胸部手术患者术后采用联合用药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230例,男152例,女72例;年龄38~70岁。肺癌65例,食管癌145例,喷门癌20例。随机分为 A、B、C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A组:手术结束后将微量镇痛泵连接于静脉通路,通常利用术中留置的套管针连接三通,泵内止痛药为(舒芬太尼50μg+氟哌啶5 mg+NS至100 m L,流速2m L/h持续泵入)。B组:一般在术后2~4 h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完全清醒后肌注度非合剂半量(度冷丁50 mg,非那根25 mg,以下简称度非合剂)。C组:患者将微量镇痛泵与度非合剂联合应用。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3组止痛时间:A组30±6.1,B组5±1.8,C组 9±5.2。术后感知疼痛程度:A组无痛21例,轻度度48例,中度痛8例;B组无痛37例,轻度痛35例,中度痛5例;C组无痛67例,轻度痛 7例,中度痛 2例。术后烦躁:A组 46例(60.0%),B组 20例(26.0%),C组 4例(5.0%)。3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中显示,A组虽有止痛作用,但患者仍有疼痛感,且较为烦躁。B组虽然止痛效果比较好,但持续时间较短。而C组止痛效果好,持续时间长,且患者无烦躁现象。
3.1 加强心里护理,消除病人恐惧情绪及思想顾虑患者术后疼痛反应与焦虑情绪关系密切。疼痛程度有随焦虑情绪增加而增强的趋势,焦虑状态与疼痛反应程度呈显著正相关[3]。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稳定患者情绪。
3.2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呼吸与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阿片类药物对呼吸抑制作用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可在反复用药3~4 h后出现持发性呼吸抑制。因此必须把观察重点放在术后6 h。病人常规吸氧2~3 L/min,12~24 h维持SPO295%以上,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可每隔2~3 h测量1次,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神志表情变化[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防止发生静脉炎[5]。
3.3 恶心、呕吐的护理护士应注意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对有呼吸抑制合并呕吐的病人要特别注意采取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呕吐严重或病人无法忍受时,应停止使用术后镇痛,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口腔护理。
3.4 做好皮肤护理轻度瘙痒1~2 h可自动消失。对于较重患者,要嘱病人避免抓伤皮肤。可以按医嘱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并向病人解释发生的原因,避免心理负担。因此,术后疼痛观察及护理的重点应放在发生率低但直接影响病人呼吸及血压的不良反应上,对于发生率较高的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关键是做好预防措施及心理护理[4]。
舒芬太尼和盐酸哌替啶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氟哌啶具有镇静、止吐作用,非那根有抗过敏及镇静作用。A组用舒芬太尼与氟哌啶联合镇静止痛,由于剂量小,对术后麻醉刚清醒且烦躁比较严重的开胸患者效果不佳。B组肌注度非合剂合剂,虽然有效但药物半衰期过后,病人会再次出现疼痛、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度冷丁有抑制呼吸的作用,肌注度非合剂时护士要严密观察呼吸和意识情况。当患者呼吸功能完全恢复意识完全清醒再肌注。而C组将二者联合应用,在患者清醒后给予足够量的度非合剂,再用小剂量的微量镇痛泵持续衡量给药,按设定速度,24 h内输入,使血中盐酸哌替啶保持镇痛效果。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可靠[5]。
疼痛在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是很常见,也很重要的护理问题,它除了造成患者痛苦、增加焦虑情绪外,还可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通过临床应用观察,C组镇静止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B组。对于创伤大的心胸外科病人,在围手术期采用C组联合用药镇痛效果明显,从而减轻患者因手术带来的痛苦,并避免了单次给药效果不稳所带来的弊端。消除了患者对手术引起疼痛的恐惧心理,避免烦躁引起管道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促进术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及呼吸功能的恢复。真正做到及时、合理、有效地控制疼痛,使病人早日康复。
[1]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8.
[2]郭丽芳.疼痛分级:第五生命体征的评估[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5):216.
[3]冯瑾.患者术后疼痛与焦虑情绪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1999,14(6):359.
[4]陈旭素.术后镇痛副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27.
[5]毛亚平,闫红冉,常俊霞,等.产科使用不同镇痛通道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72-73.
[6]支秀玲,李艳红,梁文丽.疼痛的控制评估及控制[J].护理研究,2003,17(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