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兵 ,彭明强 ,张知新 ,叶晓兰
(1.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 医务处;3.教育处,北京 10002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1]。可见,国家对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医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层次高精尖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卫生部直属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是始终贯彻落实“一个核心”和“两条主线”的培养思路。
“一个核心”就是坚持以培养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为核心,紧紧围绕我院的核心价值理念,努力营造“学习、学术的氛围”,建立“创新体系”;“两条主线”是指以临床和科研为主线,突出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力求将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促使研究生边临床、边科研,有利于形成新思路,对临床遇到的问题提出新思考,形成自己的新见解,通过科研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重点是加强以下4个方面建设。
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直接关系到我院研究生素质的好坏,因此我院历来高度重视研究生招生工作,从院领导、纪委到临床各科室都非常支持研究生招生工作,每年研究生复试期间,我院均组织多批复试工作小组,指定专业权威的导师担任组长,制定了规范的复试工作流程,对每位研究生进行严格的笔试、面试,确保复试成绩的公平、公正。对复试通过的人员进行网上公示,无异议后将录取名单报送我院挂靠的培养院校。特别地,为保证笔试的严肃性和保密性,我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中日友好医院研究生招生保密规定》,责令参与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所有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万无一失。
(1)成立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学位委员会,负责研究生学位的指导、协调、咨询、监督检查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等,制定了《中日友好医院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中日友好医院研究生导师招生暂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2)设立教育处,专门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日常管理、组织学位论文答辩、授予学位、指导就业等工作;(3)实行导师指导与科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各临床科室负责本科研究生的实习安排、具体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工作,导师具体指导研究生的论文撰写等工作;(4)落实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1],研究生培养办公室督促每位导师与研究生签订培养协议,一式三份,在教育处进行备案,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让每位导师都尽职尽责地对研究生进行专业辅导和论文指导,并通过导师项目资助制度的有效实施,确保了研究生培养各项所需经费;五是专项经费补助,在我院就读的研究生除享有国家财政定向补助外,还享有我院专项经费补助,研究生每学年度均有不同额度的补贴,专项经费补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研究生的部分生活费用,能让其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本专业的科研任务。六是配备研究生教学秘书[2],为保证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我院要求各临床科室指定一名医师担任教学秘书,组织协调研究生实习与指导工作,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与借鉴的。
依托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的雄厚实力,引进、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设备设施,硬件条件位居同类医院前列,现有内分泌科、肾病中心、中医肿瘤科等20多个实验室或临床试验中心,有效地保证了我院博士生、硕士生各项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另外,我院培训中心和各科室均设有小教室,方便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临床医生与研究生之间、研究生相互之间探讨学术问题、交流临床经验。
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实现需要3个先决条件:(1)扎实的专业功底;(2)丰富的跨学科跨专业知识;(3)积极的科研态度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基于以上几点,我院着力从这几个方面加以改善,努力为广大研究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术、学习氛围和研究环境。
积极利用我院“科研协作平台”,借助北京高校资源优势,广泛与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交流,组建资源共享平台,我院研究生可以通过平台到这几所院校的实验室或研究机构进行数据采集或相关实验活动。
我院每学期定期举办各级各类学术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如论坛、报告会、专题指导等,这些有力确保了研究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信息,有效地促进研究生汲取新的知识养分,提升其思维的敏捷性。
研究生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卡可随时登录医院科技文献查阅平台,搜索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项目的国内外进展情况,保证研究生形成创新意识所需的最新信息。
(1)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课题和实习指导;(2)定期或不定期的导师与研究生例会制度;(3)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路,主张研究生在临床和科研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鼓励研究生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学位论文阶段性汇报前要求研究生一定要理清思路,熟悉研究方法,明确课题研究进程中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需要导师协助解决,哪些自己可以解决等。通过一整套的思维训练,培养了研究生严谨的研究态度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1)鼓励和引导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配套相应的奖励机制;(2)鼓励研究生参与或协助导师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提前熟悉科研招标的一般程序;(3)鼓励研究生多做项目,多搞研究,在过程中摸索,在实践中创新;(4)将住院医师培训[5]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引入到研究生培养上来,努力使研究生在读期间达到住院医师所需的专业技能水平。
严格的论文评审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为重要的机制。毕业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临床医学知识的综合体现[5],是衡量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我院规定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报告论文阶段性成果,导师就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使研究生的科研始终保持前沿性和创新性,从而推动论文的顺利进展。
我院要求研究生在完成论文写作后,将其提交给3位专家进行审核。评审专家对论文科学性、创新性等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没有通过专家审核则需延长学习时间,进一步完善论文。
研究生需要进行论文答辩,由研究生向院内外专家汇报研究工作[5]。专家的选择标准为课题相关领域专家,但相互之间不能存在直接工作联系。对于硕士学位论文,一般至少需要3位评审人,其中至少1位院外评审人。专家评审意见对学生是否能获得学位具有决定性作用。若专家认为论文需进行重大修改,则研究生需要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后,进行再次评阅。若专家认为论文存在原则性错误,论文答辩不予通过,不授予学位。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高等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29.
[2]林青,罗瑾.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难点与解决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7,4(2):239.
[3]宋英兰.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刍议 [J].教育研究,2010,6:181.
[4]Tim D,Chris B.What can experience add to early medical education.Consensus survey[J].BMJ,2004,329(7470):834.
[5]王延江,练燕,周华东.澳大利亚大学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医学,2009,6(11):1406-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