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系统化分析与分类研究

2011-02-09 20:01洪宗国
关键词:医药学医药民族

洪宗国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武汉430074)

1 中国民族医药学概念与特色

中国民族医药学是指中医药学以外的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医药成果的总称,包括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苗医药、彝医药等[1].与中医药一样,每一个民族的医药学包括民族医学与民族药学,都有理、法、方、药4个方面.其中民族药是在民族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民族药学是民族医药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内容,它是研究少数民族各种药物的基本理论、基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安全性、临床应用及其管理等知识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国民族医药学有两面镜子: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西医药学).中国传统医药学包括中医药学、民族医药学和民间医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大分散,小聚居,相互交往频繁且历史悠久,故民族医药学与中医药学有着相似的哲学思维、医疗特点和用药经验.由于与汉民族交往程度的差异,不同民族医药学与中医药学的相似度是不同的.

随着现代医药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其对抗性的治疗理念与分析实证方法借助大量的现代分析仪器逐渐在中国医药界占据主导地位.近现代民族医药学的研究更多地借助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理论疏导与治疗效果验证,因此对民族医药学的近代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同的族源、历史、宗教、文化、风俗习惯产生的不同的生命观与思维方法,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的不同的疾病谱,不同的民族聚集地的自然环境所产生的药用动植物资源,是中国民族医药的三大特色,它使中国各民族的医药学具有各自的特色.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传承性是各民族医药学赖以区分的四大特性.民族医药的四大特性与三大特色是交叉的.地域性决定了疾病谱的主要方面与药用动植物资源,民族性、历史性、传承性决定了生命观与思维方法,也是造就疾病谱的原因.

2 中国民族医药学的分类原则与类型

中国55个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独立的医药学,有自己的理、法、方、药与医药发展史,以应对自己民族的健康挑战,保障着自己民族的繁衍生存.各民族都希望继承自己的医药文化传统,挖掘、整理自己的医药经验,发展自己的医药理论,完善自己的医疗体系,让传统的医药造福于当代各族人民.

中国民族医药学发展程度是不同的.汉族作为主体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有五千年的医药发展史.汉朝是汉族的成熟期,也是中医的成熟期,《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三大经典奠定了中医的基础.整体观、普遍联系与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色.中国各少数民族医药学是在中国地域中发展起来的,与主体民族医药学具有相似的理念与方法.也普遍尊崇整体观与辩证施治,只不过辨证的方法与成熟程度有所差异.又由于面对的疾病谱与可利用的药物资源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作为中华民族的整体,中医药学与各少数民族的医药学都是中国民族医药学的一部分.我们既有责任帮助各民族挖掘、整理、总结、提高各自的医药学,也应该站在中华民族整体的高度对各民族医药学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它既可促进各民族医药学的发展与繁荣,也可整体推进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的完善与进步.

民族医药体系的核心是什么?没有理论支撑的民间医药只是一种偶然经验的传承,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医药体系.民族药是在民族医理论指导下用的药物.民族医药的实践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会跨越盲目走上自主发展的坦途.尽管我国各少数民族医药理论的发展形态处于不同的阶段,如藏、蒙、维、傣、回、朝鲜等民族均具有古老的医药典籍,有相对成熟的医药理论.壮、瑶、畲、土家、侗、彝等民族是在解放后由党和政府组织力量帮助进行挖掘、整理,总结其民族医药素材,并进行理论规范,逐渐形成各自的理论框架,出版了自己的医药著作,为进一步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其他各民族人数偏少,医药素材较零散,理论化程度较低,但都在积极进行挖掘整理工作,处于理论化过程之中.

民族医药理论的核心在于世界观、生命观与思想方法.中国各民族普遍信奉天人合一的世界整体观,也崇尚辩证论治,但由于族源、历史、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各民族对生命的认识有差异,进而辨证论治的方法也不同.其中影响生命观最大的因素是宗教,由于不同宗教都有自身完整而自洽的生命观,一旦信奉,特别是全民族信奉某一宗教,将全盘接受这一生命观.在这种宗教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医药理论,当然带有强烈的宗教烙印.在中国境内藏族、蒙古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西北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南方少数民族则受汉族影响,儒、释、道三教合流,还残留一点巫术与祖先崇拜,东北各民族受汉族影响也较深,在儒、释、道三教之外再加上本土的檀君教与萨满教.从生命观与方法论的差异可将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医药学分成4大系统.

(1)以佛教的生命观与方法论为哲学基础的医药系统.如藏医药、蒙医药、傣医药.

(2)以伊斯兰教的生命观与方法论为哲学基础的医学系统.如回医药、维医药、哈萨克医药等.

(3)以与中医药相似的儒、释、道三教合流哲学基础,加上巫术与祖先崇拜的南方民族医药系统.如壮医药、瑶医药、土家医药等.

(4)以儒释道三教为哲学基础,结合东北古老的檀君教与萨满教、祖先崇拜所产生的东北民族医药系统.如朝鲜医药、满医药等.

同是佛教,藏传佛教、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间生命观与方法论的差异较大,藏族、蒙古族信奉藏传佛教,傣族信奉小乘佛教,它们的生命观与方法论有较大的差异,可作为2个亚类存在.南方民族虽然同受汉族强烈影响,也都信奉儒释道三教与巫术、祖先崇拜,但族源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思想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苗、瑶、畲3个古代南蛮民族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壮、侗、水、布依等百越民族自成一统,羌、彝、白、土家等西羌民族也有较多内在联系,我们也可以将它们作为亚类研究.

3 各类民族医药学的理论特色

3.1 佛教系统

佛教系统包括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医药学与傣族小乘佛教医药学.藏医药认为:人体内存在着“龙”、“赤巴”、“培根”3大因素[2],3大因素支配着7种物质基础和3种排泄物(秽物)的运行变化.若3因互相协调配合,则人体健康无病,否则疾病就会应运而生.蒙古医药将3因素称作“赫依”、“协日”、“巴达干”,它们都意指风(气)、火、水.辨证论治依据3因进行.

傣医药认为:风、火、水、土是组成自然界的4种基本元素,万物生长都离不开这四塔.四塔保持相对平衡,气候正常,则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生机勃勃,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安排生产和生活;如果四塔的平衡关系失调,气候反常,万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人畜也会生病.人体也是由这四要素组成的,四者平衡则人体的生理正常,四者不平衡则生病.风,水,火,土四者相互联系,平衡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四塔与自然界四塔变化关系密切,人应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保持两者的动态平衡,才能维持健康.

3.2 伊斯兰教系统

回医药认为:天地混同的“真一”内涵妙质元气,元气两仪阴阳,阴阳化而生水火,水火交错,万物化生,水得火而生“气”,火爆木而生‘土”,土与水结合而生”金”,气与火结合而生“木”,水、火、气、土四元素共同存在生“活类”,金、木、活是水、土、火、气在天地间孕育的“三子”,当三者形成后万物莫不靠他资生,所以又称三母.四源生三母构成七行.“水”、“火”、“土”、“气”四元之气形成一切有形物质(“形”)与无形事物(“色”)[3],人类的进化也是以元气说为基础,以阴阳七行为理论框架来解释.

维吾尔医药学主要是由物质学说(艾尔康),气质学说(米扎吉)、体液学说(合力提)、器官学说(艾扎)组成.“艾尔康”系指自然界的火(太阳)、气(空气,风)、水、土四种基本物质.气质,系指火、气、水、土四大物质属性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新的属性,由某一种物质属性偏盛所决定.它分为寒、热、湿、干四大单纯类;干热、湿热、湿寒、干寒四大复杂类;根据其偏盛或偏衰分为正常和异常两大种.对人体来讲,以正常气质来说明人的生理状态,以异常气质来说明病理变化.

3.3 东北民族医药系统

朝鲜族医药是以“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以“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形式,以辨象论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独特的医药学体系.朝鲜民族四象医学主要包括天、人、性、命整体观,阴阳论,四象人论,脏腑论,病因学,病理学和预防保健说等内容.其中四象人论是其辨象的依据,通过将人的体质分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种类型,按此四型对症治疗.认为“太少阴阳之短长变化,一同之中有四偏”[4],这就是“人禀脏理有四不同”,即太阳人肺大肝小,太阴人肝大肺小,少阳人脾大肾小,少阴人肾大脾小.人的喜怒哀乐性情对“四偏”起着决定作用.

3.4 南方民族医药系统

壮医是在以“三道”、“两路”为核心的壮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诊治疾病的.“三道”指谷道、水道、气道,“两路”指龙路、火路[5].临床上由于“三道”、“两路”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数不胜数,如谷道调节失度可致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水道阻塞或失调可致水肿、尿崩、尿闭等;气道阻塞或失调可致哮喘等;龙路不通则患惊悸、虚劳等,火路不通患麻痹、痴呆等.壮医内服法总的治疗原则是使用药物调整“三道”功能,使之正常,并畅通龙路、火路;而外治法是使用各种手段使“三道”、“两路”畅通而病愈.

瑶医药讲究天地人三元和谐,气化万物.认为百因毒为首,百病虚为根.解毒补虚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时认为人体要保持健康的生理状态,机体内外环境的盈亏平衡是关键,不但要求机体自身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平衡,亦要求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平衡.瑶医将药物分成风药与打药两类,风亏打盈[6],求得人体的健康.

土家医认为人活的就是一口气,这口气就是生命之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失去了这口气生命就会终止.土家医将气的产生归属于上中下三元,但主要是上元.上元包括心、肺、脑,人体气血由此而生.上元统摄气血、神志,为三元之首;中元肚、肠、肝为气血不断地补充营养,使气得以旺盛;下元为腰子、精脬、尿脬、养儿肠等,为气血之根.气的作用主要是三元相互协调,融合贯通,以维持人体脏器、四肢、十窍、肌肉筋骨的正常生理活动.人体的三元之气,筋脉之气与天地之风、寒、湿、火等外来之气相合而产生湿气、寒气、风气、火气等,使体内某一脏器或某一部位的功能活动受到破坏而导致气病的发生,进而出现一系列气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可以调节体内气血平衡,使三元功能协调,气血通畅无阻,一般用行气、理气、破气、降气等法治之.

4 中国各民族医药思想的相互影响

民族医药理论的创立首先是本民族医药工作者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积累、总结、理性思维的结果,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巨大作用.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医药体系相对完善的汉族与中医药,对中国各少数民族医药理论的发展都有明显的影响.近现代的西医借现代科学的大潮,对包括汉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医药学均产生影响.除了中西医作为民族医药学的两面镜子以外,各少数民族内部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特别是同类医药系统的民族医药之间.由于这种影响多通过宗教的传播进行,宗教的创始地区的医药思想对接受地区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佛教来源于古印度,古印度的医药思想随着藏传佛教进入藏族地区,构成了藏医药的思想源头之一.三因学说体现了原始佛教与藏传佛教的生命观.蒙古族曾经统治过亚欧大陆广袤的区域,广泛地吸纳了各民族的医药思想.中国元朝近百年的统治,太医院积累了丰富的医药成果.但当蒙古族开始信奉藏传佛教后,藏医的三因学说被蒙古医吸纳,成为蒙医理论的基础.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回族作为古代阿拉伯移民的后裔,以伊斯兰教作为民族维系与认同的根据,其医药思想多来自古兰经与阿拉伯帝国所统治的各民族医药遗产,特别是古希腊的医药遗产.维吾尔族是古回纥人的后裔,历史上信奉过萨满教,进入新疆地区后先信奉佛教,伊斯兰教东传以后,现在全民信奉伊斯兰教.其医药理论的“艾尔康”中四种基本物质气、水、火、土与回医的四源完全相同.

四元素说最初起源于古印度,古印度先贤认为,世界起源于气(风)、水、火、土(地)、空,其中的空有以太与虚无的意思,是将神性的性灵与物质性的气、水、火、土联系起来的中间环节,这种世界观被原始佛教所拒绝,藏传佛教继承了原始佛教的世界观.而在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中吸纳了这一观点.傣族作为信奉小乘佛教的民族,居住在南方热带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湿,植物繁茂.傣民认识到:没有土,草木无法生长,就像没有水,草木难以存活;没有风,草木难以生长;没有火,草木难以成熟一样.土的重要性使傣族医药学接受了四元素说形成四塔.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观(天地人三才)、阴阳辨证与生命观(五行),五行起于战国邹衍,在秦灭六国时尚未成为楚国的主流思想.汉朝建立后,作为楚遗民的苗、瑶、畲诸族南奔,脱离了汉族主体,因此独立发展的瑶医药、苗医药、畲医药只有整体观与阴阳辨证,如瑶医的盈亏平衡,而没有五行[7].百越民族是原住民,其医药受汉族影响较少也较晚,他们更关注解毒、补虚、通塞等本民族健康的实际问题,因而发展出带有自身特色的医药体系,如壮医的三道两路.

[1]诸国本.中国民族医药散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1-5.

[2]马世林,罗达尚,毛继祖,等译.四部医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6-7.

[3]宋 岘.回回药方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22-26.

[4]崔松男.朝鲜族四象医学基础理论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6(3):5-7.

[5]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25-28.

[6]覃迅云,李 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4.

[7]洪宗国.瑶医药思想探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2):49-52.

猜你喜欢
医药学医药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传统医药类非遗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