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根 代丽萍 罗文龙 高允锁 王小虹 于 华 何彦如 周丽清
一个省级区域化病案统计数据库系统的研究*
王平根1代丽萍2罗文龙1高允锁1王小虹3于 华1何彦如4周丽清5
目的探讨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海南省区域化病案统计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技术规范。方法
依托成熟的国际互联网技术,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与C/S(客户端/服务器)相结合的架构及三层结构(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搭建全省范围内的一个以医疗机构常规病案统计为基础的区域化数据库平台。结果 完成了本系统相关信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代码的整合与设计,实现了多渠道多方式原始数据采集整合转换传送功能模块、各类数据查询、报表生成、图表制作功能模块及数据分析预测功能模块的系统集成,建立了拥有200多万分病案首页记录的原始数据库,平台上应用的各级各类医院已达50多家。结论 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化的医学信息资源共享,为我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建设、医疗保险支付医院的有效运行及区域化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区域化 病案统计 数据库系统 研究
*:海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编号2009-22)
1.海南省人民医院(570311)
2.海南鹰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3.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4.海南省卫生厅
5.海南省安宁医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始终活跃在医院信息系统的最前沿,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3〕。进入本世纪后,信息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技术更是超常规发展,建设数字医院的浪潮扑面而来,医院信息系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据笔者多渠道信息资源检索结论显示,国内有关区域化病案统计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仍不多见,而真正取得应用的更是少〔4-6〕。我们利用海南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及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展了以区域化病案统计数据库系统为主体的区域化信息系统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建省前,海南作为广东省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医疗技术进步缓慢,作为医院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病案统计自然也十分落后。建省办特区以来,全省病案管理和医院统计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与全国先进省份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全省整体水平的提高。在病案管理方面,由于国际疾病分类水平的参差不齐使病案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大大降低;在医疗统计方面,由于部分医院统计手段的落后和统计口径的不一致,致使全省统计结果发布滞后,统计数据准确度不高;在病案统计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方面,各自为政,重复开发的现象使信息资源得不到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其研究的基础是:(1)区域化信息系统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其技术已日臻成熟且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2)海南具有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优势及独特的地理优势,较少传统习惯的约束,为统一标准、统一步伐创造了有利条件,争取了时间和空间;(3)建设国际旅游岛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有较强的超前意识。
1.研究开始前,组建“三结合”的研究团队。首先是长期从事医院病案管理和医院统计研究人员,他们来自医疗机构工作的第一线,对病案统计工作有着最直接的发言权〔7〕;其次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人员,他们了解全省的基本情况,有着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为系统在全省的推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第三是专业的IT公司软件开发人员,他们年轻有为,有较强的软件设计能力,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三部分人员优势互补,为项目的研究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研究过程基本按照软件工程的模式进行。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对全省三级医院资源和业务流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系统的数据流程、处理逻辑和数据结构;第二阶段,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重点是数据字典设计〔8〕、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模块结构设计、服务器部署;第三阶段,进行系统编码和系统测试。
3.项目推广使用时考虑到本项目的区域化、用户多、应用面广的特点,采用了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方案。先在海口选定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试运行,待软件运行基本稳定后再推广到全省。此方案的最大优势在于:最大限度节约项目开发成本、提高项目使用效率、降低项目开发风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始终处在一线现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项目得以顺利应用。
(1)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与C/S(客户端/服务器)相结合的方式。从基本功能和使用对象上,可以有这样的划分:B/S端的功能模块主要用于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使用对象主要是卫生行政管理者和医院管理者;C/S端的功能模块主要用于数据采集和维护,主要使用对象是基层医院操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
(2)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在用户端上,采用瘦客户端方式来开发桌面应用程序;在服务器端引入应用(中间)服务器,搭建系统,实现业务处理;数据库单独一个层次独立设置。
(3)网络拓扑图
系统网络拓扑图见图1。
图1 系统的网络拓扑图
(1)开发环境
开发工具在C/S端使用Dephi7,在 B/S端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2)应用环境
服务器端:硬件:数据库服务器:dell R900,web服务器:HPP380G6;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 R2数据库:SQLSERVER2005;
客户端:Windows XP操作系统:1GHz以上主流CPU,512M内存或更多,2M 的adsl宽带上网或更大的带宽。微软IE 6以上浏览器,1024X768分辨率。
全省实行统一标准代码并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医疗机构自制标准的顺序设计。标准代码的具体分类如下:
基础代码:如行政区划、民族、职业等,采用《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2007版)中的国家标准。
疾病分类编码:包括疾病分类编码ICD-10第二版和手术分类编码ICD-9-CM-3(2008版),由省人民医院负责维护。
其他代码:如诊疗科目(门诊、住院)、医技工作编码、辅助工作编码等,其中一部分由省人民医院负责维护,一部分在统一框架下由各医疗机构自行维护。
数据表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原则、安全有效原则、一致完备原则,总体思路是按逻辑分层设计,按其功能作用、读写频率、使用对象等具体描述如下:
按功能作用分:主数据表、辅助数据表
按时效分:年数据表、月数据表、日数据表
按区域级别分:省级数据表、市级数据表、医院数据表
系统功能模块示意图见图2。
1.创立了一个省级共享的公共数据库平台。本系统充分利用了国际互联网的优势,创立了一个公共数据库平台,将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系统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标准统一、快速响应和资源共享,不仅为提高全省卫生行政管理能力助了一臂之力,也为今后全面的区域化信息系统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这在海南是首创,在国内也是不可多得的范例。
2.本系统采用了B/S与C/S相结合的架构。这种结合既可以发挥B/S架构的集中优势,方便系统的整体升级,又可以发挥C/S架构的灵活方便优势,实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输出功能,克服互联网可能带来的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3.本系统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原始数据采集方式。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全省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发展及信息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对于信息系统不发达的医院,只需有一台能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电脑就能开展工作;而对于具有完整信息系统的医院,利用数据标准化接口和接口软件,就能实现本院与平台之间的无缝连接,减少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系统采用了三层结构。和单层或双层结构相比,三层结构具有高适应性、高灵活性、高性价比及高安全性等特点,是目前IT界比较先进,比较推崇的模式。
5.本系统对各医疗机构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很好的整理和对接。在系统里,目前已拥有200多万份原始数据,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6.本系统具有充分的扩展功能。系统设计的第一期工程只包括以病案为主体的数据库,但系统具有非常好的扩展性能,在今后的各期工程里,可扩展到人事、财务、物资等各类管理数据库,使本系统成为一个非常完整的公共卫生数据库平台。
图2 系统功能模块示意图
1.王湘,许珊.计算机信息化与现代病案统计管理.中国卫生统计,2008,25(3):332.
2.刘召平,于莉莉,李晓焜,等.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和体会.中国病案,2008,9(6):39.
3.黄洁群.医院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卫生统计,2007,24(2):217-218.
4.罗志雄,王健英,罗云孙,等.医院统计病案管理辅助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现代医院管理,2006,4(2):55-58.
5.曹贤东.广东省新统计病案管理系统的使用体会.中国病案,2003,4(7):31.
6.顾卫江,董建成.基于Web的电子病案系统设计.医学信息,2004,17(4):187-189.
7.王平根.医院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中的逻辑思维.中国卫生统计,2008,25(1):86-88.
8.哈丽阳,王菊玲,韩玉娟.对建立病案信息服务统计指标体系的思考.中国卫生统计,2009,26(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