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和平
2011年4月27日,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组建十周年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十年前的这一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亲自为救援队授旗,标志着我们国家拥有了第一支国家级的专业化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拥有了第一支受中国政府派遣出国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伍,是我们国家地震救援事业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的里程碑。
十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指引下,救援队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救援能力,不断开展实践应用,不断勇于开拓创新,现已建成为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能随时执行国内外地震及其他灾害紧急救援任务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实现了救援队组建的目标和宗旨。
十年里,在中国地震局、总参谋部和武警总医院等救援队各组成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北京军区、38集团军、66150部队、空军、武警总部、外交部和商务部等部门的紧密合作下,救援队形成了在联席会议集体领导下,成员单位紧密合作,救援队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救援工作,共同建设救援队,谋求共同发展的基本架构,保证了救援队建设工作稳步、协调、持续地科学发展。
十年里,在救援队各组成单位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海地、新西兰和日本等国家的九次十二批国际救援任务和赴新疆、四川、甘肃、青海、天津等省区市的七次国内救援任务,共成功营救出60名幸存者,医治了数万名伤病灾民,履行了针对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雪崩和滑坡等自然灾害实施国内外紧急救援的行动使命,实现了“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建队思路和救援实践,开拓了我国以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为宗旨的救援外交。
十年里,救援队的建设坚持立足国情,注重管理、保障、搜索、营救、医疗救护和灾害评估等六大能力建设,形成了特有的救援理念,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完备的队伍管理、队员编制、结构功能、能力标准、行动机制和装备保障等工作体系。编制了训练、培训、演练及考核大纲,编制了相应的讲义、教案和教材,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际救援经验和案例。推动了救援指挥、救援形势判断和行动决策制定、搜索和营救、装备保障、医疗救护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创了救援医学、生命探测仪器研发、搜救犬驯养等新学科。
十年里,救援队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国际接轨,接受并通过了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分级测评资格认证,成为了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队紧密配合国家整体外交,在联合国框架下,积极参与国际救援事务,救援队领导历任国际救援组织亚太区域主席、副主席,救援队参与和承办了国际地震救援组织年会、国际救援队长会议和亚太区域地震演练、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培训救援队员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我国以人为本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示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奉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履行国际救援义务,维护国际救援准则和良好环境,推动国际救援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形象。同时,探索建立我国在联合国框架下接受其他国家国际救援队来华执行国际救援行动的协调机制,拓展国际救援范畴,使我们的国际救援更加开放、更加全面。
十年里,救援队每一名队员都以救援队为最高荣誉,视救援队为无尚荣光,用自己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为救援队添砖加瓦、建功铸魂。正是因为全体队员们的优良表现和突出成绩构筑起了救援队这个团结优秀的集体,使得救援队的行动和作为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救援队200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授予“中央国家机关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被中组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66150部队一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抢险救援模范营”荣誉称号。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还受到其他国家的表彰,2003年受到伊朗外交部表彰、2004年受到印尼抗震救灾委员会表彰、2006年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授予“奉献之星”奖和2006年受到印尼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授奖表彰,等等。数十名救援队队员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各单位的表彰和嘉奖,以及得到了军队和武警部队的立功和嘉奖。所有这些集体和个人荣誉都是救援队成绩的集中体现和杰出代表,当之无愧。
十年里,救援队人数由初期的222人扩编至现在的480人,各种装备基本增补到位,全队形成了具有相当于3支独立建制和能力的国际重型救援队,可同时实施异地、多点、长时间救援行动,救援能力大幅度提升。救援队为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输送了一批既有丰富实战经验,又有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的救援骨干,他们经过国内外救援机构的专业培训,开展从基础训练到指挥管理的不同级别培训,使救援队各方面的训练、培训和演练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初步成长为我国第一支地震救援教官队伍。
十年里,实践证明,救援队是政府和人民的队伍,是为政府排忧解难、为人民服务的队伍;是多重领导、多部门参与、不同行业人员共存的队伍;是政府和军队紧密合作、密切配合的产物;是不同部门之间成功合作、大有作为的典范;是根据国情,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结晶;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富有成效的队伍,更是冲锋在抢险救援最前线的突击队和攻坚队,是“团结协作、不畏艰险、无私奉献、不辱使命”的坚强集体。
正如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所说,救援队真正做到了“组建晚、起点高、进步快、贡献大。”
救援队经过十年磨砺和锤炼,正在走上厚积薄发,大展宏图的发展道路。
作为我们国家第一支国家级的专业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又是一支得到联合国国际救援组织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毋庸置疑,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建设和发展对全国专业地震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将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我国地震救援事业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的试金石和引路者。
今年是我们国家“十一五”规划收关和“十二五”规划开端的一年,是规划和推动各项事业协调科学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使我国地震救援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关键一年。
回良玉副总理在年初召开的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强化灾害抢险救援等防震减灾基础,系统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工程、教育等各项减灾手段,充分发挥军地各方资源力量,加强军地救援能力建设,完善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不断提高防范应对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回良玉副总理的讲话为我国地震救援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还记得,汶川和玉树地震发生后,大规模的紧急救援行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军队、武警、公安消防、各行各业应急抢险救灾队和志愿者队伍构成了强大的救人与危难的地震灾害紧急抢险救援队伍,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紧急抢险救灾工作。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全国应急救援工作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军队、武警、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志愿者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等各行各业纷纷要求或筹备组建救援队伍,军队组建了约5万人的8支应急救援力量,武警部队组建了33支抢险救援队伍,规模超过两千余人,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组建了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有的省还组建了第二支省级救援队,各公安消防总队组建了综合抢险救援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建立了7支国家级矿山救护队伍,每支队伍人数在200人以上,等等。救援队伍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专业地震救援队伍建设的渴望和需求,这些救援队伍为地震救援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十一五”期间,国家投资建设了位于北京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和位于辽宁沈阳、重庆、新疆乌鲁木齐、浙江绍兴、广东广州、河北石家庄、甘肃兰州和河南平顶山等8个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四川、云南、江苏等省在筹建本省的地震救援训练基地,宁波、泉州、无锡等城市在筹建具有宣传、教育和培训功能的训练基地;同时,军队、武警和公安消防等分别利用各自条件和优势也在建设功能不一的训练基地,所有这些为地震救援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力基础;2007年8月30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9年5月1日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8月27日通过并颁布施行的《人民武装警察法》,以及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法规条例,为地震救援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具有专业性质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依托军队、公安消防和武警等组建起来的队伍,配备精良的救援装备,经过严格、规范、系统、科学的训练和培训,在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灾害发生时,实施紧急救援的专业救援队。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对被压埋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同时进行医疗救护,是所有地震抢险救灾队伍中的突击队和攻坚队。
专业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必需要经过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训,经过严格的考核和测评,具备完备的管理、保障、搜索、营救、医疗救护和灾害评估等六大能力和功能。在执行救援任务时,专业救援队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六大功能,同当地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其他救援力量密切配合、协调沟通,使灾区的救援行动成为协调一致、高效有序、互帮互助的统一整体,形成合力,全力以赴解救受困者,提高整体救援效力,表现出专业救援队伍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统一性。
国家地震救援队要充分利用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分级测评的成果,结合救援队十年建设经验,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和深入的总结提炼,进一步形成规范、标准和学科体系,指导和带动全国地震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推动我国地震救援工作的理论化、专业化、标准化、体系化建设,开创我国地震救援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我们坚信,救援队会以十年砺炼为基础,厚积薄发,开拓进取,真正树立起一个形象,成为一面旗帜,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和全体救援队员的踏实工作,必将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