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仁才,刘 明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21)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跟踪评价分析
——以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区为例
董仁才,刘 明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21)
小流域治理;评价体系;监测体系
通过对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区环县、华池、崆峒、静宁4县(区)内示范小流域综合效益的多年连续监测与评价,分析了项目执行阶段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综合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敏感性,对我国未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长期监测与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
为全面总结完善黄土高原世行贷款项目的监测与评价体系,提高中国的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的管理水平,增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效果和扶贫效益,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于2003年与中国水利部达成协议,提供赠款在中国甘肃省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实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并选择平凉市静宁县北岔和崆峒区甲积峪、庆阳市环县高沟和华池县樊庄 4条小流域为示范小流域[1-2]。通过对世行贷款和英国赠款项目区示范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和效益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参与式小流域规划与治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探索实践后,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成功构建了面向小流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得到了世界银行专家的认可[3-5]。为了继续探索该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使用效果和敏感性,两年多来我们在项目区对其进行了连续跟踪调查、监测和评价。
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区内示范小流域分别为静宁县北岔、华池县樊庄、环县高沟和崆峒区甲积峪 4个小流域,基本情况见表 1。
表 1 研究区域概况
在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执行办公室 2008年发布的《小流域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项目区运行实际情况和验证数据要求制定数据采集规范(见表 2)。
通过项目办公室统一下发数据采集要求,由各小流域管理办公室调查、统计并最终上报了经反复核实可靠性和精度的原始数据。根据这些指标各自的标准化处理方法获取标准值。
通过采用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发布的计算方法,计算了示范区内所有小流域各指标的标准值(见表 3)。
从表 3可以看出,整个项目实施阶段(1998—2008年),除个别小流域的个别指标外,大部分涉及治理活动的单项指标都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趋势。由于 4条小流域均实施了退耕还林(草)、修建梯田、种植果树等项目,使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由于林地、牧草地和果园面积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固碳综合能力(C 13)。
由于水土流失是小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大量的直接针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的开展,有效抑制了水土流失,因此各小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年径流模数等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大量梯田的修建不仅有效抑制了水土流失,而且通过减小耕地的平均坡度提高了小麦产量,进而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小流域治理在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儿童入学率 3年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人均医疗人员数量和农业技术人员比重有不同比例的增加,而饮用水资源可获得时间正在逐步减少。另外,流域内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如种植果树、投牛还犊等,在增加农民收入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各部门协调能力、参与式方法普及率、公众满意率 3个指标来看,4个小流域 1998—2008年都是从较差(或是无评价)的水平上升到一般至较好的水平,说明流域的管理基础和机制日渐完善,管理行为更加合理,管理的实施效果较为明显。
表 4列出了不同流域、不同年份数组间的相关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华池县樊庄小流域 2004、2008年的数组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 0.988。从其原始数据来看,在这 2个年度其降水量、土壤侵蚀模数、治理率、物种个数、儿童入学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完全相同,而其治理经费、农产品商品率、农民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等指标同比例增加,这与其治理措施直接注重道路建设、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表 2 小流域治理连续监测数据采集方法
表 3 英国赠款项目区小流域治理效果
表 4 各小流域指标相关性分析
同样,本研究对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也进行了分析,其中显著相关(0.05水平)的指标组有:①降水量(C11)与农用化肥施用强度(C32);②土壤有机质含量(C 12)与儿童入学率(C44);③固碳综合能力(C13)与物种数量(C 14)、生活垃圾处理率(C31)、农业技术人员比重(C45)、农民人均纯收入(C53);④淤地坝库容(C24)与植被覆盖指数(C25);⑤治理率(C26)与各部门协调能力(C61)、参与式方法普及率(C62)、公众满意度(C63);⑥单位面积治理经费(C27)与各部门协调能力(C 61)、参与式方法普及率(C62)、公众满意度(C 63);⑦人均医疗人员数量(C43)与参与式方法普及率(C62);⑧儿童入学率(C44)与土地生产力(C51);⑨土地生产力(C51)与各部门协调能力(C61)、参与式方法普及率(C62)、公众满意度(C63);⑩各部门协调能力(C61)与参与式方法普及率(C62)。
上述结果表明,管理调控准则层的指标 C61、C62、C63与多个生态支持、蓄水保土、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指标高度相关,治理率(C26)和单位面积治理经费(C27)也与多个指标显著相关,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活动的关键量化指标不但直接带来其他自然生态指标的提高,也显著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小流域治理活动的认同,这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促进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采用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研发的“小流域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能够对世界银行项目示范流域进行综合评价,对其近年来的综合治理情况进行客观的描述。该评价方法和模型对现阶段我国以减贫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的监测和评价的技术和方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当然,小流域生态系统恢复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同阶段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指标权重、水土流失特点、社会关注的焦点都会有所变化,应该适时进行调整。
[1]王还珠.参与式方法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水土保持,2006(12):36-37.
[2]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执行办公室.小流域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12.
[3]刘峰,刘建昌,祁永新,等.黄河上游甲积峪小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能力动态评价[J].生态学报,2009,29(5):2675-2685.
[4]熊晓波,梁剑辉,董仁才,等.参与式方法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6):108-113.
[5]董仁才,余丽军.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新思路[J].中国水土保持,2008(11):22-24.
S157;X 828
A
1000-0941(2011)05-0016-03
董仁才(1971—),男,宁夏石嘴山市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生态学。
2010-11-20
(责任编辑 张培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