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静生
(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合肥 230088)
随着我国学位工作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工作日益深入广泛。在颁发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证书中文正本的同时也颁发与其相应的英文副本,这确是件大好事。它为部分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以及去外企、合资企业求职或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深受广大学子们的欢迎。
早在2004年2月,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现为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就颁发了关于使用博士和硕士学位证书英文副本的通知,并在其附件一和附件二中提供了关于填写的注意事项。翌年,即2005年3月,该机构又颁发了关于调整学士学位证书外文副本格式的通知,同时也以附件一和附件二提供了学士学位证书英文副本样式和法文副本样式。对其填写的格式,通知要求可参照硕士和博士学位证书英文副本的填写说明[1]。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三种学位证书的英文副本却存在着诸多翻译问题,有些问题还颇为严重,如:中式英语、错译、漏译等等,不一而足。对照证书中文正本样式,其英文副本样式可以说让人大跌眼镜,有些英语的译法令人匪夷所思。但该学位办在其通知中却宣称:“……参照国际上学位证书的通行体例,统一印制并使用博士、硕士学位证书英文副本”[1]。考虑到全国高校毕业生量大、面广,问题证书英文副本的负面影响就可想而知了。由此,本文针对其存在的翻译错误进行剖析并提出纠正建议,同时提供了参考译本以供借鉴。
法律文本是指具有法律、规章意义的文本,如商务法律条文、合同、协议书、技术保证书、信用证等。有的书中又称之为契约文体或文本。“契约英语也可以称为‘条法英语’,但后者范围比较宽,包括法律文书,而许多法律文书又属于公文文体……”[2]根据文本类型理论,法律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该类文本是对客观事件的写实性描述,它的语言往往不带任何个人色彩,经常用普通的搭配、正常的句型、传统的习语和比喻等。这类文本概括讲有3个特点:1) 条理性。要求条理十分清晰,这里的条理不仅是指逻辑上的而且也是指语言体式上的。该类文本,不求铺叙,但求明晰;不求修饰,但求达意。其句式结构往往大同小异,目的也是求行文的条理性。2) 纪实性。根据证书的目的,必须言而有实,即“记实”。此类文本一般都很简洁,也有很多程式化的语句。3) 规范性。要求用词规范,符合约定俗成的涵义,一般不能改动,不能允许文字上的随意性。条法英语属于正式英语或庄严英语[2]。
对照上述定义,学士学位证书在其严格意义上讲就是一个法律文书。它表明证书的持有者掌握了某一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或达到了其主管部门规定的资格和要求,有能力承担社会或企业所赋予的工作和任务。具体到大学生,就是完成了本科4年学习任务并满足学分要求还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对于这样一个法律文本的英语翻译,必须针对该文本的特点,即条理性、纪实性和规范性,高度重视其翻译的正确性和严谨性,决不能允许有半点的疏忽大意。
基于对上述法律文本类型特点和其翻译要点的理解,此节的错误分析及纠正建议原则上围绕条理性、纪实性和规范性展开,但并不完全拘泥于此,因为有些错误性质是交叉纠缠在一起的,很难界定。如前所述,这里仅以学士学位证书英文副本样式为例。为方便对比分析,列出中文正本样式和英文副本样式(英文副本考虑到据实分析,故已填写了内容)。一则便于比照分析,二则立此存照,让大家一起来“疑义相与析”。
1.学士学位证书中文正本样式国徽
学士学位证书
2.学士学位证书英文副本样式
以上中文正本样式里打括号的字只是提示按说明要求填写的内容,在正式证书里均不出现,但“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保留;英文副本中的“校长”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的姓名要使用中文也是按说明要求填写的。
考虑到行文方便,剖析是按照证书英文副本样式的译文先后顺序进行的。
例1 学位评定委员会
原译:The Degree Awarding Committee
改译:The Academ ic Degrees Appraisal Committee[3]
评析:原译的主要错误是awarding误用,译者没有正确理解中文词义也未能正确把握该英文词的涵义。据查证,award I vt.授予(奖品等);给予(需要者或应得者);—a prize to sb.授奖给某人/The University—him an honorary degree.这所大学授给他名誉学位/—scholarships to needy students 给贫苦学生以奖学金[4]119-120。
作者改译选用的英文词为1) appraisal其动词为appraise vt.确认,认可;认为……属实,相信:—foreign reporters同意接受外国记者/—stories of w itchcraft对有关巫术的传闻信以为真;鉴定……为合格,确认……达到标准:The school was—ed and allied w ith another college.那所学校经鉴定合格,同另一所学院挂钩。2) accreditation n.评审Prof.Lu was on the committee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senior translators in Shanghai for 12 years.卢教授曾担任上海市翻译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工作达12年之久。n.(学校,医院等的)水准鉴定;鉴定合格:standards for the —of colleges学院水准鉴定的标准[4]13。
从这两个英文词的释义和例证用法,再结合中文词“评定”的涵义来看,显然原译错了。“学位”是莘莘学子们努力刻苦学习、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完成了学业“挣”来的,无论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都是如此。同时能否顺利获得还要最终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来决定的,而决不是awarding,奖励得来的。
例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原译:The Regulations Concerning Academic Degre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改译:Regulations on Academ ic Degre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评析:首先,原译与教育部在其法规政策栏颁发并公布的英文版本不符,两相对比就十分清楚了[5]。原译可以说是粗制滥造,这是很不严肃的。其次,concerning academic degrees英语介词短语的表达不当。明明是学位条例为何要译成“有关于”呢?最后,原译里的一个低级错误,用了英文介词“in”。学位条例在语义上是隶属于中国的而怎么也不应是“在中国里的”!
例3 文学学士学位
原译:the degree of Literature
Bachelor of English改译:Bachelor of Arts in English
评析:原译文和排列位置均为原状。究其根源是中文思维而导致的中式英语之故,是用英文词写的中国话。译文意思矛盾而且重叠,严格地说是不伦不类。按其原译文,若回译成中文则是:文学学位,英语学位拥有者。学位办在其通知中称:“参照国际上学位证书的通行体例,统一印制……学位证书英文副本。”难道国际上通行体例不包括通用的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三级学位 Ph.D.、M.A.和 B.A.的英文表达吗?这也可以说是个常识错误,因为稍有点英语知识的人都是应该知道的。参照美国高校颁发的文学学士学位证书并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至少是讲英语的国家通用译法,应该是按照改译的做。另外,文学学士学位英文全称Bachelor of Arts,其简写为B.A.,而理学士学位为Bachelor of Science,则简写为 B.S.,如需表明具体所主修的专业则用英语介词“in”,然后在其后面加上专业名称或在括号内填上专业方向。
例4 “性别,出生年月日”和“专业方向”,以及“完成了本科学习计划,业已毕业”
在原译中,不明原委,全部舍去没有翻译。
改译:Bachelor of Arts in English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course of study prescribed for the…
评析:如果说“性别,出生年月日”是牵涉到个人隐私,要参照国际上通行做法而不便译出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但是从法律文本翻译的要求“纪实性”来衡量,将“专业方向”和“完成了本科学习计划,业已毕业”这样重要的实质性内容忽略不译,则是严重的错误。
例5 给予其应有的权利、待遇和荣誉
原译:w ith all its rights,privileges and honors
改译:w ith all the honors,rights,privileges and responsibilities
评析:原译文中增加了中文版本里没有的内容,严格地说是不忠实的,但可能是为了符合国际上通行的表述而为之。既然有必要,建议中文版里增加该内容。其次笔者认为,在原译文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responsibilities(责任),才能使其表述更严谨也更准确。最后是英语的非人称代词its,应改为定冠词the。
例6 日期在译文里没有A.D.
原译:on the twenty-third day of June in the year of two thousand and ten
改译:on the twenty-third day of June in the year of two thousand and ten A.D.
评析:应该在日期后增加公元A.D.两字,以使其行文更符合法律文本之风格。
例7 颁发证书的学校所在具体城市及国家名称
原译:at Hefei,China
改译:in the city of Hefei,Anhui province,China
评析:中文版的证书里没有该内容,系译者增加的译文。循国际上的通行惯例,无可厚非。但是原译文有两点不妥:一是用英文介词at不当,这表明省会合肥较小,与事实不符;二是在城市名后没有表明其所在省份。合肥市在中国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国际上却未必知者众多,故加上其省份方便读者也是必要的(此点供参考选用)。
例8 给予其应有的权利、待遇和荣誉
原译:w ith all its rights,privileges and honors given
改译:w ith all the honors,rights,privileges and responsibilities
评析:原译文里其他错误在例5中已指出,这里的问题是英语的动词过去分词given用在此处实为冗词,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上文中的短语conferred upon…w ith结构就完全表达了该句的意义。其次是该英文词 given,即使要用,该选词也太口语化,与其法律文本的风格不吻合。
鉴于上述原学位证书英文副本存在翻译错误,笔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收集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提出如下学位证书英文副本的参考样式,并对照我国证书的英文副本样式简要地作了几点比较说明,以期纠正谬误,避免以讹传讹。
1.学位证书英文副本参考样式
2.比较说明
(1) 参考样式是根据美国一所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并结合我国学士学位证书中文正本样式的实际内容翻译成英文的。因为完全符合我们所需要的样式不大可能存在,特别是反映中国特色的一些表达是无法包括的,如“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证书编号”,必然有些内容是要酌情增删并根据实际改进的。
(2) 我国高校往往是校长同时兼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而美国高校则不是,除了校长签名外,往往还有其他3人签名,他们分别是:州高教董事会主席、州高教口的CEO和所在大学的注册主任。此外,有的美国高校在其学位证书上盖所在州政府的大印,有的则盖所在大学的大印。
(3) 原学位办颁发的证书英文副本将“授予”翻译为 confer upon是正确的,但在介词短语结构w ith后跟上一个过去分词“given”则是莫名其妙。一则是冗词,没有任何意义;二则是选错了词,可能想表达“颁发”的意思。应选英语动词“issued”为妥。
(4)“授予”一词,表达通用而正式且多用主动语态,但英语国家也有选用was admitted to短语表达,不同的是多用被动语态[6-7]。
(5) 原学位办颁发的证书英文副本将“授予”单位主体定格在“学位评定委员会”而不是获得学位学生毕业所在的大学,十分不当。须知,大学是学位委员会的上级机构,不经学校学籍管理部门的认可,即:“完成了本科学习计划,业已毕业”,学位委员会是无权或越权授予学位的。
对照并比较提供的原学位办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英文副本再结合上述错误剖析,完全能够看出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当然,笔者提出的建议和推荐样式,并不是唯一标准的、完美无缺的,肯定还有其他的样式和解读,但自信要比目前官方颁布的略胜一筹,至少没有那么多的低级错误。权威机构颁发的“钦定”样板尚存在如此翻译的“软伤”和“硬伤”,无论从证书英文副本的主体结构设计、内容翻译表达都是如此,不禁令人唏嘘,其影响是发人深思的。由此再一次表明我们向往的与世界接轨尚存在着较大差距。笔者在此要大声疾呼,应该高度重视法律文本的正确翻译!这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译者都要严肃、认真面对的大问题。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学士学位证书及外文副本格式的通知[DB/OL].(2005-03-09)[2010-07-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A22/index.htm l.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增订版.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冯建忠.实用英语口译教程[M].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2.
[4]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第二版.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5]M 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gulations on Academ ic Degre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DB/OL].(2004-08-28)[2010-07-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 moe/moe-2803/200907/49967.htm l.
[6]钱维藩.英语应用文[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7]廖世翘.英语应用文大全[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