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钢,张 静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河北唐山 063000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其中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对患者血糖控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应用胰岛素,但是常规人胰岛素对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模式并不能完全模仿,导致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而血糖控制差与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关系密切[1],为解决这些问题,胰岛类似物在临床不断涌现,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方案。我院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9年1~8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8岁,平均44岁;体重指数为(22.0±7.3)kg/m2;病程最短20个月,最长10年,平均5.5年。诊断依据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脑、肾疾病及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对照组用优泌林30R治疗,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接受正规的运动和饮食疗法,在此基础上两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
观察组:每天于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6 IU,同时每天3次服用那格列奈,起始剂量为60 mg,于饭前5~15 min口服。
对照组:于早、晚饭前30 min,每天2次皮下注射优泌林30R,起始剂量 0.4 U/(kg·d)。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睡前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及那格列奈的用量,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睡前血糖分别维持在4.0~7.0 mmol/L、6.0~10.0 mmol/L和7.0~10.0 mmol/L。在血糖达到指标要求后,剂量不再调整。每周随访1次。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行组间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睡前血糖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血糖水平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降糖效果比较(±s,mmol/L)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降糖效果比较(±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30 30空腹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2 h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睡前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11.8±3.1 11.9±2.9 5.3±1.1*#5.6±0.9*17.4±6.5 17.9±7.2 7.3±1.2*#7.3±1.4*16.8±8.1 17.4±8.6 7.1±1.3*#7.1±1.1*
血糖低于2.8 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整个治疗期间共17例患者有低血糖事件发生,其中,观察组5例,对照组12例,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7%(5/30)和40.0%(1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二是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整个的患病过程中都会有胰岛素抵抗的存在,在糖尿病发生以后,胰岛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因此为使β细胞得到及时保护,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开展胰岛素治疗成为最有效的方法[2]。
通过本研究发现,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其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和其他文献报道结果一致[3-4]。虽然对照组药物也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效果,但是其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主要原因是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能够模拟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胰岛素释放所具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预混人胰岛素具有更好的代谢动力学,作用平稳,无峰值[3]。那格列奈是目前唯一来源于氨基酸结构的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属D-苯丙氨酸衍生物,它可以与胰岛β细胞上磺酰受体选择性结合,关闭和开放细胞膜上的三磷酸腺酸依赖性K+通道以及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由于Ca2+而增加细胞内浓度,促进释放胰岛素,那格列奈具有“快开-快闭”的作用特点[4],可以在15 s内与受体结合,其初相胰岛素分泌在15 min内即可达到正常人体状态,可以使用餐时的急性血糖增高得到有效控制。那格列奈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具有葡萄糖依赖性,在葡萄糖浓度较低时,也会相应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而甘精胰岛素又没有作用峰值,两者联用可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5-6]。糖尿病发病年龄虽日趋年轻化,但仍以老年人居多,因此对于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应考虑降糖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从本文结果来看,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的降糖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较少,使用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例)
[1]金笑,江涛.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8,23(3):190-192.
[2]杨文英.如何选择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以提高胰岛素治疗的技巧[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3):195-197.
[3]卢昉,魏爱生,陈苹,等.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与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2):127-129.
[4]张钢,许丽丽,王海芳,等.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5):3046-3047.
[5]穆攀伟,张国超,翁滔华,等.住院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和NPH控制血糖达标的最小成本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15-318.
[6]黄晓程,贤晓丽.新型降糖药那格列奈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和临床杂志,2005.24(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