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军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田镇人民政府,天津 300480)
高产精养池塘套种沙蚕养殖实验
李会军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田镇人民政府,天津 300480)
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及有效的推广,精养、高产已经成为了每个养殖户的常识,亩产吨虾也已经形成了潜在的标准。但是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屡屡发生。原因:(1)因为养殖成本居高不下;(2)因为在出虾季节的集中上市,导致了市场价格的下滑,利润空间减少,从而导致了养殖户的利益受损,养殖积极性下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09年,我们把《南美白对虾二茬养殖技术》和《沙蚕人工养殖技术》相结合,在大田镇芦前村进行了1次套种养殖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利用池塘中套养渤海湾河口地区常见的沙蚕,一方面可以提高饵料系数,降低饵料费的支出,另一方面可以改良池底环境,保持水质,降低药物使用量,从而降低水电费的开支,以最终实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精养池塘选在芦前村,面积5亩,水深度3.3 m。配备3 kW叶轮式增氧机4台。同时选择另一座面积和深度都相同的池塘,配备相同的机械设备,以传统方式进行生产对比试验。
试验池和对比池的苗种均来自于杨家泊镇诚信养殖公司培育的F1代第一批SPF苗种。
3月20号之前在大棚内暂养第1茬虾苗,规格是1 cm,密度是每亩30万尾,总计120万尾。收购在塘沽、汉沽、大港等地的河口地区常见的沙蚕,锐足全棘沙蚕,体色棕灰色,体节较少,锐足较长而细,比较有力,体型瘦窄,本地渔民称之为土蚕,俗称“蚂苔”。用0.1 mg/kg高锰酸钾溶液侵泡5 min,去掉已死亡的,将活体用清水漂洗后,均匀抛洒入池塘。
虾苗经过25~30 d的暂养后,在4月20日前后,按照每亩5万尾的密度投入养殖池塘,总计投苗50万尾,其余苗种销售。
此时,在养殖池塘中的青蚕在水温、盐度相对稳定,基础饵料充足的情况下,经过近1个月的放养已基本上进入青壮期,正是对虾的天然优质饵料。
虾苗投放后,每5 d进水10~15 cm,每10 d排水20 cm;定点检测水体理化指标,重点是氨氮和化学耗氧量;增氧机中午开机4 h,晚上9点后开机至凌晨;每15 d使用藻粉1次;每20 d使用水质改良剂1次;每天经常性的巡塘,以观察对虾的胃肠饱满度。
虾苗投放30 d以后,开始投喂卤虫和合成饵料。卤虫的投喂量根据测算的虾体总重量,按照每500 g体重6两投喂,早晚各1次;合成饵料按照每500 g体重8两,饵料总重量加1%的原则,在上午10点半左右和下午2点左右分2 次投喂。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水体消毒,定期投放药饵,以增强对虾体质,提高对虾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药饵以免疫促生长剂、大蒜素、复合维生素C为主,一般是间隔5 d,添加在傍晚的卤虫中投喂1次,交替使用。
池塘消毒通常使用二氧化氯、络合碘、水体净等药物,每10 d 1次,交替使用。
在第1 茬对虾出池后,迅速排干池水的90%,在剩余水体中依次补充投入:收购的成年沙蚕每平米2.5 kg、发酵农家肥每亩5 kg、藻粉,然后每日加水20~25 cm至1.2 m,补充藻粉1次,调节盐度,开增氧机,准备投苗。
规格为3 cm左右,于6月15日左右,以每亩10万尾投入虾苗总计100万尾。
养殖中,每3 d进水10~15 cm,每10 d排水20 cm;每天定点检测水体理化指标,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pH值;增氧机中午开机4 h,晚上至凌晨开机;增加每天巡塘次数,重点观察对虾活动情况。
第2茬虾苗投放10 d以后,投喂卤虫和合成饵料。上午9点半、下午2点左右和晚上11点左右分3次投喂,白天的2 次可多
表1 试验池生产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