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天琼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 兴义 5624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妇女日益增多,加之剖宫产率的提高,导致了临床妇产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增多,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是对患者经济的负担,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常规处理的方法是用75%酒精消毒,但疗程较长[1]。兴义市人民医院自2008年起对对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在切口外敷大黄、芒硝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兴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82例,患者年龄21~56岁,平均36.7岁;分别在术后3~7d发现切口脂肪液化,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心粒计数没有明显增高,渗出液细菌培养阴性,所有病例均为下腹部第1次手术。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22~56岁,其中妇科手术4例,产科剖宫产手术37例;观察组年龄21~56岁,其中妇科手术5例,产科削官产手术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
观察组给予大黄100g,芒硝50g(一次用量),研成粉均匀混合,装入干净的棉布袋,混合外敷治疗,切口常规75%酒精消毒后,覆盖8~12层的无菌纱布,将上述布袋盖在无菌纱上,胶布固定,根据渗出量多少每日更换1~3次,换药时须挤压切口l~2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直至切口愈合。
对照组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常规清创,必要时扩创,换药,根据渗出量每日更换敷料1~3次,换药前尽量将液化脂肪液挤净,直至切口愈合。
治愈:术后7d切口拆线甲级愈合。愈合欠佳:术后7d切口拆线须清创后并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切口。愈合不良:术后7d切口拆线后需行二次清创缝合术。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2~6d,平均(3.31±1.17)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6d,平均(6.98±2.76)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无1例用2次消创缝合手术,治愈率100%;而对照组有20例清创后需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切口,3例行二次缝合,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n(%)]
切口脂肪液化的机制尚不明确,但临床证实糖尿病、电刀使用、肥胖、贫血、妊娠期水肿、营养不良是重要的诱导因素,另外,手术中机械刺激,大块钳夹结扎,手术时间长,均可造成脂肪组织氧化分解[3],导致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在术后5~7d,当切口敷料湿透,有浑浊液体渗出,或切口边缘对合不良,有多量液体溢出时,医师要在检查时要认真观察并考虑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本文采用大黄、芒硝混合外敷切口治疗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其中大黄苦寒,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能攻积泻火、清热解毒、活血祛淤,芒硝有效成分是硫酸钠,具有清热消肿、止痛、收敛之功效[4]。两药联用相互弥补,相互促进,能改善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收敛脂肪渗液、预防感染,有利于切口愈合。本文采用该治疗方案,取得满意效果,治疗组甲级愈合达到100%,并且治疗时间显著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说明该治疗方法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能显著加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进而减少了医疗费用,并且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适合于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1] 杨振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541例防治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321.
[2] 王玉花,郭玉霞.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8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6(4):118.
[3] 邓月爱.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l6例分析[J].冲华临床医师杂志,2005,7(5):56-57.
[4] 王玉花, 郭玉霞.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8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 6(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