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从课堂教学通往生活世界的实践教学体系——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视角

2011-01-29 08:53陈历
关键词:理论课思想大学生

陈历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指与理论教学相联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采取读书、研讨、参观调查和社会服务等方式,以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1]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国家倡导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特别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教学……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这一指示精神明确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开展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实际困难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课教师的共识,也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伴随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践教学的功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践教学往往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坚持。

开展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实际困难。一是从成本上看,实践教学所花费的成本比课堂理论教学要高的多;二是从难度上看,实践教学需要耗费教师巨大的心思和精力去策划组织;三是从安全保障上看,校外实践活动需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教师往往深感责任重大,顾虑重重。

目前公共课的开设通常都是合班进行,合班学生人数在100~200人之间,组织一次课外实践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去策划、组织、总结,哪怕仅看一遍学生的调查报告,也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目前许多高校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时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

二、实践教学对高校德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象是 “85后”、“90后”的大学生。他们具有许多以往学生不具备的新特点、新需要、新心理特征,迫切要求教师尽快改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教育方式。尽管开展实践教学存在重重的实际困难,但其对高校德育教学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了课堂学习的理论成果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实践教学把理论教育放置于生活世界的背景之中,用在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理论去阐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使抽象的书本理论思维与具体的实践感性体验相结合。[2]从 “知其然”提升到 “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理论学习的知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说服力。

“听到的,我会忘记;看到的,我会记住;但只有亲身经历了,我才会真正体会。”学生通过亲历实践,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解读人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充分体验,消化和感悟教学内容,理论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素质,外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3]

(二)凸显了现代教育的创新特点

在我国,从小学起即设置 “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的课程,该类课程通常被称为德育课。虽然不同阶段的德育课程名称有所不同、内容也有所差别,但基本采用 “课堂为主、书本至上、教师中心、分数评价”的线性范式。传统单一的讲授法无法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切实需求,不少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重视,上课看专业书籍、看外语书籍、看小说、玩手机、听音乐、聊天、打瞌睡等等。[4]

现代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江泽民同志于1999年在 《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注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创新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创造性因素,在教学的设计上需要更加注意新颖和创意,运用实践教学创设多样的情景,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创造。

(三)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走进图书馆资料室、运用网络媒体,还走访了调研对象,在获取大量资料的过程当中提高了认识和探究能力。

第二,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他们自行选择活动的方式,深入参与策划和组织,各种潜能都充分被调动起来。

第三,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积累一定的经验,逐步懂得换位思考,善于替他人着想,掌握与人相处的方式。

第四,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走入社会的践行型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生群策群力,充分发挥能动性去克服诸多困难和条件限制,锻炼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实践性教学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大学生上交一份活动心得体会或调研论文。一方面,培养了文字表达能力,很好地杜绝抄袭照搬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个人对问题的观点、建议和感动。

(四)促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思想的成熟、人格的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在思想实践和道德实践中去慢慢积淀。[4]受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双重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两面性,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全面地感受实际生活。

最有效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社会实践教学提供给大学生将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的机会,把服务他人与教育自我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通过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运用奉献爱心的行为来关爱别人,也是自我满足、获得力量的过程,“幸福,源自付出,而非索取”。这有利于激励大学生不断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完善。

(五)培养了大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践教学活动通常采取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互助,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共同解决疑难,使学生的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学生、教师、教材、环境之间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学生能够体会到,小组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依赖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小组活动成果是通过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智慧和资源而获得的。这种活动形式使学生更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利于强化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

三、实践教学的课程思路设计——以“基础”课为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简称 “基础”课)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心理、情感等方面以及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它不仅要解决大学生 “知与不知”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大学生 “行与不行”的问题,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给予正确的引导。毫无疑问,实践性是它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这门课程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 “基础”课实践性的特点。[5]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课内实践活动、校内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三种类型。

(一)课内研究型的实践教学

利用课堂讨论、辩论、演讲、学生讲课、案例情景讨论、观看影视素材等形式,创造各种情景体验,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这种实践方式是结合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同时也考虑活动经费、组织难度等因素而开展的。

(二)校内体验型的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课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将课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进一步推广。

(三)校外践行型的实践教学

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系列社会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外部教育和自身体验结合起来,拓展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为了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教研室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环节,对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作了初步探索。根据教学大纲,针对每章节教学内容的需要和育人功能,在确保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而言,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进度和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和意义,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2)促进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课内研究型实践教学校内体验型实践教学校外践行型实践教学课堂调查:(1)了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普遍关心或困惑的问题。(2)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值与幸福指数的情况课堂讨论:结合 “理想中的大学”、“现实中的大学”,让学生从学习、生活、情感方面最大可能地列举自己不适应的地方,组织讨论两者的区别,以及大学和高中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认识与现实的关系,然后制定解决方案。友情链接: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介绍,增加学生和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珍惜体验:计算大学期间的学习成本。通过计算自己大学四年期间国家和家庭支付的学习费用和生活开支,引导学生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案例情景讨论:列举了学生中最常见的八大坏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和克服办法,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自律。案例情景讨论:通过分析种种社会不良的行为现象,展开对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的讨论。组织新老生座谈会,主题为 “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围绕着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请品学兼优、业绩相对突出的高年级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方法等。邀请系书记、辅导员或团委老师,结合本校学生成长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向大学新生们宣讲怎样对待大学生活的起点。引导学生主动拜访 (面谈或电话)一位值得信赖的老师或大四学生,以 “假如我的大学能重来一次”为主题进行访谈。欢度节日:引导学生过好大学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回家的同学能与父母汇报进入大学后的生活体验和学业规划。留校的同学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者加深对学校所在地的风土人情的了解。

?

?

四、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建议

有效的实践教学首先必须建立正确的实践教学理念,进而探求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增强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可以结合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注重教学的导向性与系统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来进行。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应紧扣教材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6]做到两个兼顾:第一,兼顾党的意识形态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需求,融入十七大的精神,突出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以育人为本,贴近学生;第二,兼顾理论性和生活性,既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又考虑到实践活动参与者的特点及实践资源,贴近生活。[7]

(二)注重实践方式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上应突出改革意识,不断赋予课程实践鲜明的特色。开放性就是强调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将实践教学的内容多元化。一是可以联系国家重大的时事热点。比如结合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宣传教育、抗击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等活动;二是可以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的德育理念,如解读儒家、道家、墨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三是可以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大学生德育的优秀成果,实行民族精神与国际化品质相融合。

(三)注重资源利用的多元化和便利性

实践教学较大的难题是经费问题,单靠任课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缓解经费紧张,可以尽量调动并开发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各种资源,逐步做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8]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相关学科和专业的资源优势,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实践结合起来,以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

二是主动与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等部门合作,使实践活动多元化,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主动介入这些部门惯常开展的校园活动。

三是与当地社区、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把社区知名专家、手工艺人、企业代表等请进课堂或开办讲座,通过当场演示、现身说法等各具特色的教育形式,完成教学目标。

(四)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教师需要恰如其分地把握自己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干预和涉入尺度。在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最好仅提供方向上的指导,而具体的活动实施能够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以激发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9]教师需要做一个观察者,观察大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并在现场帮助解决一些临时突发性的问题,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应提倡动态的多层面的思维模式。对同一问题,既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分析思路和多种解决方案,也鼓励他们面对种种不同的观点时能够做出自己的思考。

(五)注重教师引导的细节性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和把握细节,把教育融入细节之中。特别是在校外开展的践行型社会实践,需要切实从社会需求出发,选准项目进行高质、特色、创新、精品化地实施,真正做到发挥学生所长来服务社会。

要找准大学生所思所想的契合点,引导大学生在平凡小事、点滴细节上培养处事和做人的品行。例如,在 “孤儿院孩子的快乐校园游”的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换位思考:小小年纪就失去父母陪伴,会是怎样的心情?如何去化解他们面对陌生人的不安情绪?大学生该怎样用一言一行给孩子们树立榜样?活动结束后,我们能带给孤儿院孩子们更长远的是什么?

(六)注重考评的及时性和合理性

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需要及时对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加以梳理整合。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除了学生自己进行的个人总结外,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价。还可以通过集体评议,选出获奖团队,在总结课上集中展示其实践成果。在2009和2010学年的期末,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思政教研室曾用课程汇报的形式,运用多媒体演示、访谈和小品等表现方式,就一学期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根据参与的情况给予分数,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要改变以一张试卷或一篇论文来评定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的传统做法。[10]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日常行为表现情况纳入成绩体系,实行合理的激励与评价,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基本做到公正,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

[1]黄焕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路径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0):48-50.

[2]李锦峰.构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战 [J].思想政治教育,2008(6):69-70.

[3]刘武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借鉴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思考 [J].百色学院学报,2008(10):58-61.

[4]白立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调查分析 [J].成都大学学报,2007(2):4-6.

[5]肖旻.关于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6):14-16.

[6]易小兵.论和谐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陇东学院学报,2010(4):105-107.

[7]冯森.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培养大学生坚持党的领导意识 [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3):72-74.

[8]陈霞.实践课堂: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新载体 [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2):65-68.

[9]白海燕.“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为例 [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8-161.

[10]扈春香.提高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J].教师,2010(26):61-62.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