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万达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民数量呈几何级增长。我国学者李国华、仇小敏认为,网络人际关系以高效率和低稳定性即松散性为特征。高效率是指互联网的瞬间效应,不管是信息的传递还是人际关系的建立,都可以在瞬间完成;松散性是指网络人际关系很容易中断以及网络交往群体的松散性[1]。尤其是网络交往中存在严重的人际信任危机,表面上表现出的较高程度的人际信任以及深层交往,不是由于交往双方彼此因了解而高度信任,而是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交往双方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因而,网上人际交往实际上是人际交往的假面舞会,它所表现出的人际信任是虚幻的[2]。青年是网民中的最大群体,网络对青年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夏俊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的调查,也得出网络人际交往的信任度低,近一半大学生对网友不信任[3]。更重要的是,对网络人际交往的不信任往往容易迁移至对现实生活的不信任。
齐美尔曾说:“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社会本身将瓦解,(靠着信任的功能)个体的、起伏不定的内部生活现实地采取了固定的、牢靠之特征的关系方式。现代生活在远比通常了解的更大程度上建立在对他人诚实的信任之上。”经济学家阿罗认为,信任是经济交换的有效润滑剂。他说:“世界上很多经济落后可以通过缺少相互信任来解释。”[4]16-17罗伯特·普特南1992年发表了其名著《使民主运转起来》,自此,学术界把信任问题上升到了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普特南在其研究中,将社会资本界定为“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5]195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主要是由与公民的信任、互惠和合作有关的一系列态度和价值观构成的,其关键是使人们倾向于相互合作、去信任、去理解、去同情的主观世界观所具有的特征。
弗朗西斯·福山通过比较高信任度社会和低信任度社会之后认为,在高信任度社会里,志愿组织遍布社会,作为社会资本主要成分的信任来自于人们自发性社群组织的规模、能力、效率等要素。人们在志愿组织中学会合作与信任,社会信任范围超越血亲关系,超越家族之外,达到社区乃至更大的社会范围内。福山高度评价了社会资本在经济领域的积极作用,“如果缺乏起码的非正式的信任感,现代经济生活是很难设想的。……我们往往认为最低限度的信任和诚实是理所当然的,它们已渗透进日常的经济生活中,而且对经济生活的顺利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152普特南、福山、科尔曼等著名的社会资本问题研究者普遍认为: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主要成分产生于志愿性社团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研究志愿者的信任问题,对于进一步探明志愿服务如何促进社会信任、增加社会资本存量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博览会(WorldExhibitionorExposition,简称World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悠久历史和较大影响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展示各国在当代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发源于19世纪中叶产业革命发轫之际,1851年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被认为是全球首次世界博览会。迄今为止,世博会已经举办过40多届,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众所周知,志愿者在大型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国际展览局(BIE)秘书长文森特·冈萨雷斯·洛塞泰斯说,志愿者在世博会上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他们是支撑世博会众多活动的重要支柱。他说:“志愿者来自中国各地,共同帮助世博会取得成功。我们不能低估志愿者的重要作用。”他分析说,世博志愿者与游客每天直接面对面,并回答各种问题,“与志愿者接触”已成为参观者体验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与志愿者的接触中,参观者能真正感受到“城市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理念的体现。世博志愿者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但志愿者的经历和经验将成为宝贵财富[7]。
本文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和世博会园区志愿者采用上海世博会官方的定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是指由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组统一招募的,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外自愿无偿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所有志愿者。包括:园区志愿者、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城市文明志愿者。世博会园区志愿者是指世博园区内给参观者及世博会组织方自愿无偿提供服务的世博会志愿者。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信任问题。调查对象控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的范围内。之所以把调查对象控制在园区志愿者的范围内原因有三:一是园区志愿者绝大多数为在校大学生,同质性较强,在问卷题目理解和填写上逻辑较为一致;二是高校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可塑性强,对志愿服务的感受更为明显;三是园区志愿者在上海世博会三类志愿者中是核心志愿者且人数最少,大约有7.7万人。一般每天约6000人上岗,周末或人流量大的时候,约8000人上岗。这种状况对于调查问卷的发放来说,可以不需要太大的样本量即可获取较为真实的信息,节约资源。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的来自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四所高校的400名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1份,其中有效问卷362份,回收率为95.25%,有效率为90.5%。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层次聚类分析是根据观察值或变量之间的亲疏程度,将最相似的对象结合在—起,以逐次聚合的方式将观察值分类,直到最后所有样本都聚成一类。层次聚类分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样本(个案)进行分类,称为Q型聚类;另一种是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变量进行分类,称为R型聚类。本研究适合采用R型聚类分析,也就是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变量进行分类,使具有共同特征的变量聚在一起,以便可以从不同类中分别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变量作分析,从而减少分析变量的个数[8]253-264。
采用国外学者Rotter和Hochreich编制的ITS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人际信任量表)。该量表共25个项目,其内容涉及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涉及不同社会角色。采用五分对称评定分法,1分为完全同意、5分为完全不同意。编制者在20世纪60年代曾用此量表对4605名大学生进行过测试。问卷中的反向问题均已在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时进行了处理,并运用内容效度和重测法分别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经检验,问卷有效性的专家认定率95%,信度系数R=0.75,P<0.05,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通过试测对具体项目的表述作了相应修订,最终确定21个题项。
表1:R型聚类分析样本情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Valid(有效)和Total(总量)二栏中,N为362,Percent为100.0%,Missing(缺失)一栏中N为0,说明362个样本都进入了聚类分析,没有缺失。由于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同一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终所得到的聚类数未必一致。本研究采用的是变量的R型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非常类似,都可以辨别变量的相关类别。二者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降维,减少分析变量的个数。为了尽可能科学的分类,以揭示出数据后面隐藏的规律,本研究同时运用了因子分析中的公共因子碎石图(见图1)。
图1:公共因子碎石图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图的横坐标是公共因子数,纵坐标是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前面4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变化非常明显,在此之后特征值的变化逐渐趋于平稳。说明提取4个公共因子对原有诸变量的信息说明有显著作用。同理,在聚类分析中把21个变量聚为4类,能较为科学、客观地描述信息。聚类结果见表2。
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聚类结果:X1、X2、X3、X4、X5、X7、X10、X11、X12、X14、X17等11个题项构成第一类,主要涉及普遍性的信任,一般没有特指的对象,因此,我们把该类别命名为普遍信任;X6、X8、X13、X16、X18、X19、X21等7个题项构成第二类,主要涉及特定对象,我们把该类别称之为特定信任;另外,我们把包括X15、X20的第三类命名为专业信任,把包括X9的第四类命名为舆论信任。
表2:变量类归属情况表
重庆大学的张娟于2008年发表了硕士论文《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特征研究》[9](以下简称“张文”),在该研究中运用ITS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人际信任研究。在“张文”中,作者把本文命名为“普遍信任”的类别命名为由11个题项组成的“怀疑性因子”,但其所包含的题项与笔者的类别内容基本重合。“张文”进行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独生子女及非独生子女、党员及非党员之间的分类比较,涉及普遍信任的最高得分为3.29,最低得分为2.54,均值为3.11。在表3中,普遍信任的均值为3.53,舆论信任值为3.78,均远高于“张文”的均值3.11。
表3:类别名称、题项内容及均数表
本研究的普遍信任值之所以远高于“张文”,原因在于“张文”的问卷调查对象是普通大学生,而笔者是以从事志愿服务之后的大学生志愿者为问卷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大学生志愿者的普遍信任高于普通大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志愿服务有助于加强人际信任。在本研究中,特定信任的均值为2.94,专业信任的均值为2.66,均较低。说明大学生志愿者的信任是理性的信任,他们知道现实的社会是具体的、复杂的,所以看待不同类型的社会现象采取较为清醒的态度,但是某些消极社会现象并不影响他们对整个社会的普遍信任,因为参与志愿服务让志愿者看到了更多人性的美好和光辉,也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净化。许多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提高了公民意识;通过奉献爱心帮助他人,可以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关心公益事业的文明习惯。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志愿者的普遍信任值比一般大学生更高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了志愿服务具有增进信任的积极意义。
志愿服务是新时期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必要途径。实践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组织引导青年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教育。实践锻炼能够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品质,逐步实现社会行为规范向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的转化,形成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良好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当前,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青年是受教育群体中最重要的人群,理论的深入人心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本身的吸引力,还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知识与行动统一起来,使青年把对理论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处理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单靠说理和感化,还需要积极地引导和组织青年参加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把理论与实践、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使之由“可信”转化为“确信”。
总之,志愿服务对网络时代的青年发展的影响是显著和有效的,进一步创新志愿服务、更加广泛地传播志愿精神不仅可以增进青年之间的信任、积累更多的良性社会资本,而且对青年人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李国华,仇小敏.论网络交往对人的发展的二重效应[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
[2]曹杰,李悦.网上人际交往对青年的文化心理的影响[J].理论与现代化,2002,(1).
[3]夏俊.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及教育导向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4]郑也夫.信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5]罗伯特·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6]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7]许晓青,赵蔚.国际展览局秘书长赞扬世博会志愿者是成功办博的重要支柱[N].新民晚报,2010-9-25.
[8]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9]张娟.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特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