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建文
(丽江市环境监测站,云南 丽江 674100)
古城河流均源于城北象山之麓的黑龙潭水系。沿象山脚下百余米地段有泉眼几十处,清流从岩石间流溢,出水量为2~4.4m3/s,汇成约5万m2清澈见底的“黑龙潭”,由锁翠桥下泻,南流至玉龙桥。分成东、中、西3条河流贯穿古城,河流总称玉河水,纳西语为“咕噜吉”,意为龙王庙九眼洞流下来的“九龙水”。中河系原始形成的天然河流,流向东坝子;西河约于元代开挖,从玉龙桥南流至四方街南转向东南面;东河开挖于清代,流向东面。三条河在城内又分成纵横交错的无数条支渠入墙绕户,穿街过巷,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路跨筑楼,依山而居的高原水城景象。河流最宽处5~6m,最窄处不足1m,在古城下游6km的南口一带汇入漾弓江。漾弓江径流面积480m2,年均径流量为6.3m3/s,其中平水期 (11月~次年1月)水流量为4.0~8.0m3/s。漾弓江最后流入金沙江。
近年来,随着丽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游客的大量涌入,城区人口急剧增加,白沙三束河和黑龙潭水大部分作为城区饮用水,大研古城景观用水难以得到很好的保证。通过建设引水工程,把拉市海水引入黑龙潭,补充了大研古城景观用水。
丽江市环境监测站在丽江古城水系设有9个例行监测断面。根据多年的监测资料,丽江古城水系的北郊、古城下、新城区南郊、南口桥和木家桥5个监测断面水质变化较大,且有污染逐年加重的趋势。丽江城区及周边地区工矿企业很少,没有大的污染源,城区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根据丽江古城水系的监测情况和污水水质特点,选取丽江古城水系的北郊、古城下、新城区南郊、南口桥和木家桥5个监测断面2002年~2010年的总磷、氨氮、粪大肠菌群3个项目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表1 北郊水质情况表(mg/L)
总磷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北郊断面总磷2003年未检出,2002年刚好在检出限上,最高年平均值为0.05mg/L(2007年)。总体上,北郊断面总磷浓度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限值,但浓度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氨氮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北郊断面氨氮最低年平均值为0.04mg/L(2010年),最高年平均值为0.36mg/L(2004年)。2005年以前,北郊断面清溪水库北面,还有一定量的农田,受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氨氮浓度逐年增高。2005年后,随着丽鸣路的改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清溪水库北面文荣村一带基本上是建城区,取样断面不再有三束河流经文荣村一带的农业用水,流经取样断面的水主要是清溪水库的水,氨氮浓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粪大肠菌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北郊断面粪大肠菌群最低年平均值为70个/L(2002年),最高年平均值为2300个/L(2010年)。2002年~2009年,北郊断面粪大肠菌有上升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2010年上半年大旱,市民来清溪水库游泳的人数比往年增多,开始游泳的时间提前,结束时间又延后,监测断面的来水量少,导致粪大肠菌群上升较明显。
2002年~2009年,北郊断面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标准,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水质较好。2010年1~8月份,水质只达地表水Ⅲ类标准,主要是粪大肠菌群超地表水Ⅱ类标准。
表2 古城下水质变化情况表(ml/L)
总磷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古城下断面总磷最低年平均值为0.06mg/L(2004年),最高年平均值为0.18mg/L(2007年)。2005年以前,由于古城人口相对较少,玉河水流经古城后,总磷浓度变化平稳。2005年后,古城内经营户增长较快,游客人数激增,加之古城污水管网部分还未竣工,总磷浓度逐渐升高;后又随着污水管网的进一步配套完善,“禁磷禁白”活动的开展和古城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总磷浓度逐渐下降,趋于平稳。
氨氮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古城下断面氨氮变化趋势与变化原因与总磷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大致相同。
粪大肠菌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古城下断面粪大肠菌群最低年平均值为13000个/L(2009年),最高年平均值为86400个/L(2002年),古城断面粪大肠菌有上升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
2002年~2010年,古城下断面水质超地表水IV类,为重度污染。主要是粪大肠菌群超标。一是因为古城内个别人在河道内屡禁不止地清洗拖把等杂物和古城经营户随意倾倒废水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忠义市场存在废水、废渣就近倾倒古城玉河现象。
表3 新城区南郊水质变化情况表 (ml/L)
总磷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新城区南郊断面总磷最低年平均值为0.12mg/L(2002年),最高年平均值为0.92mg/L(2009年)。新城区南郊断面总磷有上升的趋势,且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氨氮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新城区南郊断面氨氮最低年平均值为1.35mg/L(2002年),最高年平均值为8.22mg/L(2009年)。新城区南郊断面氨氮有上升的趋势,且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粪大肠菌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新城区南郊断面粪大肠菌群最低年平均值为54000个/L(2002年),最高年平均值为1110000个/L(2010年)。新城区南郊断面粪大肠菌群有上升的趋势,且上升趋势非常明显。2002年~2010年,新城区南郊断面水功能类别为V类,污染物浓度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水质为地表水劣V类,属严重污染。原因在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区人口不断增加,河流来水量减少,东界河沿线居民生活污水没有全部接入市政污水管道,有少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东界河,导致南郊断面粪大肠菌、总磷、氨氮超标。
表4 南口桥水质变化情况表(ml/L)
总磷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南口桥断面总磷最低年平均值为0.03mg/L(2002年),最高年平均值为0.19mg/L(2010年)。南口桥断面总磷有上升的趋势,且上升趋势较明显。
氨氮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南口桥断面氨氮最低年平均值为0.17mg/L(2002年),最高年平均值为1.40mg/L(2007年)。南口桥断面氨氮有上升的趋势。
粪大肠菌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南口桥断面粪大肠菌群最低年平均值为1200个/L(2006年),最高年平均值为1200个/L(2010年)。2010年,由于干旱,上游来水减少,粪大肠菌群浓度升高明显。南口桥断面粪大肠菌群有上升的趋势,且上升趋势较明显。
2002年~2010年,南口断面水功能类别为Ⅲ类,水质达地表水Ⅳ类,属中度污染。原因:一是城区支管建设尚未完善,部分小区、居民住宅区的污水未接入主管;二是玉龙新县城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进入玉龙县护城河后进入漾弓江。
表5 木家桥水质变化情况表 (mg/L)
总磷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木家桥断面总磷最低年平均值为0.06mg/L(2002年),最高年平均值为0.36mg/L(2010年)。木家桥断面总磷有上升的趋势,且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氨氮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木家桥断面氨氮最低年平均值为0.29mg/L(2002年),最高年平均值为1.84mg/L(2010年)。木家桥断面氨氮有上升的趋势,且非常明显。
粪大肠菌变化情况。2002年~2010年,木家桥断面粪大肠菌群最低年平均值为1600个/L(2010年),最高年平均值为7000个/L(2007年)。木家桥断面粪大肠菌群有下降的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
2002年~2010年,木家桥断面水功能类别为Ⅳ类,水质达地表水Ⅳ类,属中度污染。流南口桥断面的地表水,经过自净,个别水质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但改善不明显。
丽江古城水系上各个常规监测断面的水质指标,与2002年开展古城月报监测以来的历史数据相比,有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1)2002年以来,丽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区人口大量增加,大部分三束河水只能作为饮用水,减少了古城水系的来水量;
(2)为保证古城景观用水,拉市海水经过引水渠到达北郊后,由于北郊污水管网不完善,汇入部分废水,至使古城补水水质较差;
(3)存在饮用水源地里游泳,在流经城区的河里清洗拖把和随意倾倒垃圾、污水等不文明行为,个别公民的环境意识不高;
(4)城区支管建设尚未完善,部分小区、居民住宅区的污水未接入主管,存在污水直排古城水系的情况;
(5)因丽江第二污水处理厂处于建设期,玉龙新县城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只能进入玉龙县护城河后进入漾弓江。
(1)通过科学设计,对拉市海引水渠北郊段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古城补水水质;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环保教育进学校、进单位、进社区,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
(3)增加投入,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建设,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古城水系;
(4)加紧建设完成丽江第二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建设,争取玉龙新县城污水能够早日处理;
(5)结合“创园”契机,加紧市区绿化,加强城区周围面山的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
[1]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S].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第二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