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中国当代医药》记者 查清云
新一轮医改实施至今,运行已卓见成效,极大程度改善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1年基层医疗建设还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团的人大代表何梅,她谈了以下两方面建议。
何梅谈到,2011年的医改工作中她最关心的是基层医院的建设。她说:“现在基层医院公立性的地位已经确立,但在实际操作中,国家给医生的补贴,以及给医院的建设补贴,只有部分医院能够得到,而且也还只是得到部分补助,大部分医院还是要自主运营、自负盈亏,还是要走市场机制,这与国家确立的医院公立性标准相矛盾。基层医院在医院建设上面临生存困境。”
何梅解释说,现在国家医保体系建设得比较完善,投入也很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病医疗可以报销70%,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各级医院存在着获取利润度不同,基层医院获得利润比较低,运营就比较困难。
何梅进一步解释说,医改的基本政策方针是把医疗重心下移,让基层医院接诊更多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而医保体系建立后,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大医院拥有高端人才多、设备精良、医疗技术先进的优势,相对基层医院可以争取到更多患者资源,基层医院竞争力相对较弱,就医患者比较少,这种状况与医改初衷不符。
针对此问题她建议:“要加大对基层医院建设的投入,把基层医院的技术和设备都提上档次,获得患者的信任,让更多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基层医院就医。在医改中政府应既考虑患者也考虑医生,‘双向同步’搞医改,进行得会更好一点儿。”
此次“两会”上,医患纠纷也成为很多代表的关注点。针对此问题,何梅谈到:“现在医患纠纷也是一大难题,原因是医患之间的不信任。现在医生为了保护自己,不敢为患者冒任何风险,这严重影响了医生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医学科学的进步。医疗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人体结构也很复杂;正常的用药、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这在医疗活动中是不可避免的。而患者这一方,他们往往不理解这一点。他们觉得到医院付钱看病,就应该将病治好,否则就可能会与院方发生冲突。现在做医生的压力很大,建议媒体正面引导民众对医疗卫生的理解,不要影响医生的就业积极性。”
对此,何梅建议,医患纠纷须加大力度去规范,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让大家明白医生是个职业,它有自己的行业道德规范,它是个有技术含量的特殊职业。对于医患纠纷,可以运用第三方调解,由政府、公安局等部门牵头成立一个调解中心,调解医患纠纷,保障患者利益的同时,也维护医生的权益。还有一点,在临床医疗中,应以尊重生命为原则,不能时时处处以患者意愿为准,不能怕起争执。以我所在的医院为例,我院是妇女儿童医院,在孕妇需做而不愿做剖腹产时,我们就以尊重患者生命为原则,耐心给孕妇及其家属解释,讲明白不手术会对孕妇及胎儿产生的伤害。
最后,何梅建议,政府应尽快完善医疗卫生改革的配套机制,让群众真正得到国家优民政策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