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啸虎
(上海琦实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上海 201108)
芶清泉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6月30日18时在成都与世长辞,享年95岁。一代大师安详地走了,噩耗传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欲哭,已无泪!所以借此机会写篇悼念文章,以寄哀思!
笔者用此标题称呼芶清泉老先生是否有点牵强附会,是的!因为多数介绍老先生的文章都将他称为 :中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创始人。在有的悼念文章中还这样写到 :1979年他受教育部委托在吉林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并担任所长;1982年调入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先后创建了应用物理系、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高温高压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所联合 ),均为首任系主任或所长,并建立了首个原子与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学科。他在吉林大学开创并领导的高压物理与超硬材料研究工作,为后来的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四川大学又先后创建了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和高压物理与超硬材料研究所。上世纪70年代起他与超硬材料就结下不解之缘,而且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用一代超硬材料大师称之并非为过,只是极显得不够全面而已!
我与芶清泉老先生第一次见面还是在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工作的时候。那是1973年在郑州召开的一次金刚石会议上。这次会议时任原机械工业部机床工具局局长冯有录全程参加,后来会议快结束时李水清副部长到会并宴请参会的数十人。此次会议上芶清泉老先生作了报告,他从毛泽东矛盾论的观点出发,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阐述了研究金刚石专用石墨的重要性。当时少数参与金刚石行业的老先生仅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所长何寿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所长严东升(后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章元龙老先生,但是他们只能说是“参与”,绝对不能说是像芶清泉老先生“领导”与“参加”,因为芶清泉先生的参加就是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次年的4月我从桂林第一次到长春拜访了芶清泉老先生。当时我们三十岁左右的一批参加早期的研究者从实践的角度还能做些工作,但一提升到理论总感到力不从心。笔者是学地球化学的,总感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与学物理的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他就告诉我,一方面加强对物理及其它综合知识的积累,一方面还应保持重实践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完美!一席之谈,受益匪浅!我总是牢记他的谈话,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升!
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也不是没有争论,如他首先提出的金刚石对石墨的要求是“三高一大”,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六项基本要求”,后来证明我的观点在当时是正确的,在与自贡东新电碳厂合作后,国内推广到95%,该厂与笔者因此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就勇于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又如1974年在上海召开“大颗粒金刚石经验交流会”,芶清泉老先生提出“固相转化”理论,笔者在会上就没能接受他的观点,我们当时的确还太年轻,没有什么理论可言,但是我已经观察到 :凡是生长好的金刚石,外表总包裹着一层金属薄膜,这与“固相转化”理论的建立是水火不容的,但那时观察到此现象的人真不多,所以他的解释也没有到位,但他并没有因我提出了不同见解责怪于我,而是此后我们倒成了真正的师生与良友!
有人称芶清泉老教授是中国物理界的泰斗,这是非常确切的。在近七十年的从教生涯中,芶先生为我国物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一直亲临教学第一线,主讲过普通物理、力学、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固体理论基础、金属电子论、磁性理论等课程,还编著了《原子物理学》和《固体物理简明教程》等影响了一代物理学子的教材。芶先生治学严谨,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桃李满天下,众多弟子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国家栋梁之材 ;他亲自指导的学生中已有5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从上世纪70年代起,投入到超硬材料行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为了亲自掌握第一线的第一手资料,经常自己或带领吉林大学的一批弟子先后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北京152厂和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和硅酸盐所等单位亲自做试验,收集资料。他广泛地与国家有关级政府部门汇报反映金刚石的现状,使超硬材料行业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行业很多人只会知道,今天我国金刚石的产量已经达到100亿克拉,已经是国际上的大国和逐步成为全面的强国。而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当年我国人造金刚石的产量仅不到100万克拉而且还造成大量积压,很多金刚石卖不出去,一些企业都准备停产,摇篮中的中国金刚石行业差一点被扼杀,后来协助周恩来总理主持经济工作的李先念同志得知后,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收购剩余金刚石,同时指示机械部等在全国广泛宣传金刚石及其制品,这才拯救了整个行业,芶老就是当年积极参加宣传的主要成员。当时由机械部牵头组织了全国各部的十余人分别组成了 西北─西南组、东北─华北组、华东─华南组等三个大组历时三个月到各省(区)作了广泛的宣传,笔者当时也参加了第一组的主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当时认为金刚石行业最缺乏的是人才,他不仅在吉林大学和四川大学亲自筹建了培养高级超硬材料人才的基地,而且在上世纪70年代开办了两期“金刚石培训班”:一次在贵阳的第六砂轮厂,一次在吉林大学;后来他调到四川大学(当时的四川科技大学),又积极举办了一期“金刚石研究生班”,这些培训班他都亲自参加授课。所有这些学习班,笔者在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和桂林金刚石总厂工作期间均派人员参加,这些学员回单位后都成了科研和生产的骨干力量。吉林大学和四川大学从那时起也就一直招生,长期为金刚石行业培养超硬材料专业的人才。
为了让金刚石行业更多的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1974年起他就组织教师撰写专著,有些章节是他亲自主笔的,并予1975年10月 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乃至全球第一本《人造金刚石》,印数高达11800册。图1所示就是那时刚出版的五本样书,由他亲自交给我派往吉林大学学习班学习的李英华同志带回送我的,他还特别关照小李 :这是刚出的样书,一定要交到方先生手里。我抱着新出的书激动得无言以对,并马上组织我们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学习研究,要知道在当时连资料都极为缺乏的情况下,有了这么一本书是多么的珍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这么一位大师级的老教授进入行业,大家都是极为欢迎的。但是由于金刚石是个新兴学科和行业,所以刚开始提的一些观点、理论也不一定很全面,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甚至人们有些微词,也不奇怪!但是他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任何人办不到的,也起不到的,这就是他让国内所有的从事金刚石事业和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都凝聚起来,到实践中去探索,去寻找依据,从而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他所能起的作用绝非是否第一批参加者,还是海归们所能办得到。芶老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
凡此列举的几件琐事,只可用“老骥伏枥 无可替代”来表达,但还是诚惶诚恐只怕没能表述清楚!
应该说笔者与芶老是联系较多的行业人员之一,也只能从一个普通的超硬材料工作者的眼光中去领略大师的丰采。这里再举几个小例 :
最后的几次参会 :以前芶老参会是比较多的,但到了80岁以后就逐步减少了,我国金刚石诞生30周年的深圳会议,他参加了,我们还有合影(见图2所示)。
图2 作者与芶老在中国金刚石诞生30周年的深圳会议时合影
笔者当时留有小词“秋波媚”一首 :
会芶老
南国秋日盛会开,
诸友尽聚来。
三十周年,
新论百篇,
共祝举杯!
芶老难得又聚会,
当年情不减。
长春赠卷,记忆常在,
敬老襟怀!
1993年秋于杭州
1998年参加我国金刚石诞生35周年的郑州会议,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到会参加行业的大型活动了。会议组织了一次老专家座谈会,由三磨所所长严文浩主持。芶老用爽朗的四川口音 在会上发言,大意是:中国金刚石发展到今天,大家都做了不少工作,中国的金刚石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今后我们应该认真找出差距,切切实实地提高金刚石质量,切切实实地发展品种,使中国的金刚石真正地步入世界强国,以圆中国超硬材料强国之梦!语言真切,深深打动正场的很多老同志。
本人最后一次请他帮忙是1993年6月,我的专著《中国超硬材料新技术与进展》出版前,突然想起最好找个老先生题个词,我拨通了他的电话,告诉他我的新书将出版,想请他题词,他满口答应!下午就把他的题词内容告诉说 :我想好了,你看行不?一沟通,第二天就电话告诉我已寄出,我真没想到如此之快!这天正是七月 一日 党的生日(见图3所示)!
图3 《中国超硬材料新技术与进展》一书的题词
以前我多次到四川,到了成都我必定去探望他,看到他身体很健康我就非常高兴。我们谈得最多的自然就是金刚石的现状,每次看到我去,他总是急切地问金刚石情况,一讲到金刚石,他似乎就变了个人,年轻了很多,精神熠熠,语重情长!他非常感叹,我国金刚石工业发展得如此之快,金刚石质量上升得也如此之快。最后一次去看他是去年五月,我先到他家,后来贺端威和寇自力两位教授也来了。芶老执意要请我吃饭,说上次你来说是有急事,这次一定要请你吃饭。寇自力等说 :我们请了,你能参加就好。后来他拿起拐杖,与我们一起到饭店吃了顿地道的川菜,还陪我们喝了点葡萄酒!席间他谈笑风生,展望金刚石,不断带来了欢笑和喜悦!
最后一次通话应该是今年春节拜年了,我说 :祝您新年快乐!他说:大家快乐!我说:您九十多了,要多保重身体!他说 :还好!一高兴随口说着 :我还带着两个研究生呢!他把研究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孜孜不倦,精心培育!他那种诲人不倦,呕心沥血,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超硬材料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为事业和行业倾注了一生心血的一代超硬材料大师!尊敬的一代超硬材料大师——芶清泉老先生一路走好!
2011.7.20 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