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孟, 叶艳兵, 魏 然, 骆汉宾
(1.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湖北 武汉 430015;2.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按建筑业增加值计算为23427.00元/人,比上年提高12.16%;建筑业总产值34552万元,比上年增加19.06%;房屋施工面积352744.7万m2,竣工面积159406.2万m2(图1),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蓬勃的活力。“十五”期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2.5%。占到GDP的7%左右,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到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2%以上。按照邓小平的设计,到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中国的城市化率到2050年要达到70%~80%。而2006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3.9%,说明我国的建设规模仍有很大的增长幅度,这对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也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和资产质量,为此探讨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1 1995~2005年我国建筑工程规模发展趋势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内容最复杂的一个管理环节[1]。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
(1)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往往涉及多个责任主体,包括建设单位、勘查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2)人员素质、工程材料、机具设备、工艺技术、环境条件等对工程质量都有直接影响。
(3)工程勘察设计对工程质量有一定影响。
(4)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市场准入等因素也影响建设工程质量。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主要面临如下挑战:
(1)监管机构的数量有限。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其设定必须经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专业部门考核认定,而当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一般按区域进行设立,一个区域至多只有一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2)监管人员的数量有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对监管人员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地市级以上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必须有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且5年以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或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经历。同时其事业单位性质也决定了监管人员数量不可能很多。
(3)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的信息不能在多个责任主体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之间共享,不能实现彼此间的协同工作,不能及时为各建设工程责任主体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协同决策提供支持。
(4)缺乏对工程质量形成全过程的系统认识,对关键环节的监控力度不够,传统质量控制的重心放在对产品质量的检查上,强调一种事后的控制但鉴于建筑产品的复杂性和不可逆性,质量控制的重心应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产品形成过程中工作质量的检查和工序质量的控制,注重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者相结合。
因此,充分利用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信息处理工具,改造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过程,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其驱动力来源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业务的需求拉动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推动[2],如图2所示。
图2 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动力机制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是服务于各城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各层次人员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业务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同时支持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相关主体协同管控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系统的设计和构建思路是:在全面分析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信息结构特征后,整合提炼业内先进单位及专家知识经验,采用以现代管理论进行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业务管理设计研究,并充分利用以XML和WEB服务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构建面向Internet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各责任主体的开放式质量控制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平台是在基于开放式、可扩展的体系架构上,支持质量监督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检测单位等责任主体在各自内部系统独立运行的环境下,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协同控制的一体化管理控制平台(图3)[2]。其设计目标是把质量监督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检测单位关于工程建设质量方面的知识及专家智慧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提炼,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提供知识共享和智力支持。
图3 质量控制平台
为了从宏观的角度去进行质量控制,需要对整个行业内相关的信息资源都能进行采集、分析和利用,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建筑质量监督机构在推动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建立以建筑质量监督机构为主导的质量监督控制信息化开放架构,保证质量控制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功能体系由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业务系统和质量信息接口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图4)。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业务系统主要是管理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内部监督业务活动,整合外部接口系统提供的质量控制数据,支持政府质量监督机构整体把握某一地域的质量控制水平,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案。主要包括项目报监登记、项目分类委派、监督任务接收、监督计划制定、质量资料检查、质量行为检查、重点部位验收、项目竣工备案、质量投诉管理、质量检测管理、评优获奖管理、专家知识库管理和质量、信誉指数分析。质量信息接口系统主要提供与其他单位内部管理系统质量数据交互的功能,例如:检测单位的检测问题上报、施工单位的施工用表上报、建委掌握的建筑企业、人员信息交互等。
图4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功能体系
以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为背景,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共同开发实现了武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图5),目前为止该系统应用情况良好。针对武汉市建筑工程规模庞大,控制涉及面广,数据结构复杂,使用主体要求各异等特点,系统开发采用JAVA语言,并采用稳定的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基于J2EE、Web Services等技术构建分布式多层结构;运用与平台无关的XML数据传输和交互技术,实现业务模型资源与系统实现技术的分离,保证系统的技术无关性;同时采用智能终端PDA数据采集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践了系统既定的设计和构建思路,从应用层面解决了如何有效加强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监控的问题。
通过系统强化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体现质量监督站的站长负责制和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监督工程师责任制。质量监督站在系统中遵循标准化监督业务流程,由办公室进行项目报监登记和项目分类委派工作;由各监督科科长下达监督任务,项目质量监督工程师开展监督业务工作;竣工验收后备案科开展备案发证工作;技术科开展检测问题收集与反馈、质量投诉记录与反馈、定期开展评优获奖工作,同时技术科还兼有收集并建立相关专家知识库、工程项目质量信息库的工作。同时,系统汇总监督业务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并连同建筑工程质量信息接口系统交互的质量信息,形成工程质量,企业信誉等分析信息,为站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分析。
系统在上述功能模块基础上,通过移动办公PDA终端建立了PDA与系统实时通讯传输机制,监督工程师在执行工地现场的监督检查工作时(图6),可以通过PDA移动终端查询现行的建设行业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企业人员资质等信息,也可以实时上传监督检查结果数据,提高了检查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监督报告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促进监督工作的高效率和服务的及时性。
图5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功能界面
图6 建筑工程远程质量监督系统功能界面
图7 武汉建委接口系统功能界面
武汉建委接口(图7):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作为主管武汉市建设行政管理工作的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是全市建筑行业管理和监管的政府主管部门,为加强工程招投标、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工作的管理,武汉市建委专门建立了建设企业资质和人员从业资格动态信息库。系统与建委信息库的对接,获取到建设企业和人员的第一手信息,为质量监督业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系统将质量监督业务工作产生的信誉行为处理结果、竣工验收意见、竣工结算备案等信息上报到武汉建委系统中。
检测单位接口(图8):依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系统提供了检测问题上报和反馈功能。当检测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以及涉及结构安全检测结果的不合格情况时,通过该系统接口可以及时报告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技术科,由技术科通过系统通知该工程项目的监督工程师进行反馈处理。
图8 检测单位接口系统功能界面
施工单位接口(图9):为保障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顺利实行,推动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则和模式,系统提供与湖北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接口,保证施工现场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填报的施工现场质量情况实时上报,通过系统规范参与各方质量管理行为,获取从检验批的质量形成一直到分部分项质量的所有质量数据,工程项目监督工程师通过系统能及时检查数据填报情况,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也更有针对性。
图9 施工单位接口系统功能界面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领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初具规模,工程质量监督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快速提高,全面快速推进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领域渗透,在未来新的建设过程技术革命过程中,信息技术将上升到更重要的地位[3]。
通过以上研究工作和系统的设计开发,武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于2005年在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投入使用,运行稳定,已经成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成为质量监督站内员工必不可少的工具,提高了我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管理水平,为我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前景及社会效率良好,本文研究的项目于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期,现阶段已逐步推广到武汉市各市区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科),在运用成熟的情况下,可推广到全省工程质量监督领域中。
[1] 王 凯. 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J]. 基建优化, 2006,(5):23-24.
[2] 张 静. 基于知识库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平台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3] 宫潇琳,徐友金. 浅析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J]. 山西建筑,2007,(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