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珍 郑敬阳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儿科教研室,福建省泉州市 36000; 泉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
氟替卡松预防婴幼儿喘息性肺炎喘息发作疗效观察
张月珍1郑敬阳21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儿科教研室,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2 泉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
目的:观察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能否减少婴幼儿喘息性肺炎喘息发作的次数,评价其对远期反复发作的影响。方法:将连续入选符合首次咳喘发作、有湿疹史、食物过敏史条件的80例喘息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出院后即采用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预防,疗程为3个月,随访1年。对照组40例则不用药预防,观察两组患儿1年内喘息发作的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喘息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可明显降低婴幼儿喘息性肺炎喘息发作的次数。
喘息发作 喘息性肺炎 氟替卡松
喘息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在婴儿时期,由于气道发育的特点,喘息十分常见,多数有喘息发作的婴幼儿气道内可以发生与哮喘类似的病理变化,且在首次患喘息性肺炎后,其中部分患儿将在之后不久可反复发生喘息,最终演变为哮喘[1,2],因此在婴幼儿喘息性肺炎首次发作之后采用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其日后哮喘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儿科病房住院的80例喘息性肺炎患儿,在临床缓解后,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3个月,随访观察1年,观察其喘息发作的次数,现报告总结如下。
1.1 对象 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住院的连续入选喘息性肺炎患儿8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有关喘息性肺炎的诊断标准[3]。年龄均在3岁以内,均为首次喘息发作,有湿疹史、食物过敏史。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等基础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止咳、吸氧、布地奈德混悬液(商品名: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商品名:万托林,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空气压缩泵吸入等,直至病情痊愈。观察组在出院后加用面罩型储雾罐以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商品名:辅舒酮,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125μg/d,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则在出院后不用药预防。氟替卡松气雾剂的使用方法均在出院时教给家长,以保证用药方法正确。
1.3 临床观察指标 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观察喘息发作的情况。无论呼吸道感染发生与否,只要有咳嗽喘息和肺部喘鸣音即为发作1次。婴幼儿由家长记录喘息发作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组发生喘息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21.33,P<0.01);喘息发作次数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0.41,P<0.01)。
表1 1年后随访喘息发作情况
小儿喘息性肺炎与多种病毒、细菌感染及过敏等因素有关。与支气管哮喘具有部分相同的病理基础即气道高反应,并且要持续6~8个月之久。且在喘息性肺炎患儿的气道分泌物及血中发现大量类似哮喘患儿所特有的炎性物质,这些炎性介质都是支气管的强收缩剂,并刺激气道黏膜增生,参与日后哮喘发作。
氟替卡松气雾剂为新一代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基于雄甾烷的三氟糖皮质激素,吸入后能发挥气道抗炎作用,阻止各种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阻止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减少喘息的反复发作。而儿童对外界过敏原形成的变态反应,婴儿期主要是食物过敏,有食物过敏潜在因素者,今后更易发生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而随后出现呼吸道过敏的患儿其喘息易反复发作[4]。
特应性皮炎(湿疹)是预测喘息婴幼儿发展为哮喘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从小婴儿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过敏性湿疹-而后出现呼吸道感染后喘息反复发作,最终在年长儿发展为哮喘。故对于具有高危因素(湿疹,食物过敏史)的婴儿喘息性肺炎,首次发作出院后时即给予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预防,可以防止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减少喘息的反复发作,对预防其向哮喘转化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本研究采用出院后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随访1年,减少喘息发作次数,也得出相似结论。是否对无高危因素的喘息性肺炎患儿也需预防用药,能否降低喘息性肺炎转变成哮喘的概率,有待大样本、长时间临床资料随访进一步深入研究。
[1] Roman M,CalhounWJ,Hinton KL,eta l.Respiratory syn 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infants is associated with predom inant Th-2 like response〔J〕.Am JRespir C rit Med,1997,156:190-195.
[2] 岳丽杰,傅文永.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远期随访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1990,28(2):82-84.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5.
[4] 张晓波,王立波,张灵恩.儿童喘息性疾病过敏状态的年龄分布〔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6):476-477.
R725.6
B
1001-7585(2011)10-1189-02
2011-04-11
(编辑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