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国际流量的识别及测算思路*

2011-01-23 05:22高敏雪刘崇光穆旖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进出口流动流量

高敏雪 刘崇光 穆旖旎

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全球性的,要保证未来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必须由整个人类共同作出努力。然而直到今天,世界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却是以单个国家作为基本单位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被一条条地理国界分割开来。由此产生的后果是:要解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外在条件之间的矛盾,不仅需要各国内部予以协调,还会涉及国际关系。以中国近年的遭遇为例。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加入了全球生产加工链,相当一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所谓“中国制造”现象。另一方面,从经济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制造业的空前发展必然伴随着对资源环境的大量消耗,外向型经济特征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的资源环境压力,中国生产的产品最终用于外国消费但却表现为中国的资源环境消耗,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替国外承担了资源环境压力。这两方面合起来,导致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充当了费力不讨好的角色。一方面是中国为了给世界提供便宜的商品,牺牲了国内的资源环境;但另一方面,其他国家却认为中国产品挤压了其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因此在全球资源环境问题上,中国应承担更多责任。

为此就凸显出一个重要课题:如何从国际视角出发研究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就是说,要在认识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活动之间一般关系的基础上,引入国界概念,进一步分析资源环境在国家之间形成的实际关系。整个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需要所有国家共同承担,但如何分配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却需要相应的核算作为技术支持。这一方面可以为国际事务管理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采取正确的立场和行动。本文研究的立意在于:结合相关领域提供的研究思路,详细剖析资源环境在国家之间的流量发生机制及其表现形式,探索资源环境国际流量的测算方法。

一、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对本文的意义

检索相关文献,直接进行资源环境国际流量核算的研究成果较少,但有多个研究领域的既有成果和方法与此相关,其中包括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物质流与资源生产力核算、虚拟水及内涵能源测算与分析以及环境逆差等。

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的目标是借助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来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核算。[1]从本质上讲,资源环境国际流量也属于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对象的组成部分,但在此处更强调国界概念,考察重点是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资源环境流量;而且,不仅要关注资源环境要素在国际范围的自然流动,还要将研究视野延伸到隐含在产品国际贸易背后的资源环境流动。

物质流核算是循环经济研究的基础,其着眼点是经济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目标是以实物计量方法追溯物质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的流动。[2]资源环境国际流动属于物质流的一部分,其测算研究可以从物质流核算中获得启发与借鉴。但国际资源环境流量的关注焦点集中于在国际范围发生的流量,并不关心经济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均衡问题。

这里涉及虚拟水和内涵能源两个概念。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货物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相关研究者提出了嵌入水和外生水两个概念。嵌入水是指商品中隐含的水,比如生产水稻过程中消耗了水资源,这些水资源就是产品背后的虚拟水;而外生水则暗指进口产品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虚拟水而使用了非本土的水这一事实。[3][4]内涵能源在概念上与虚拟水有类似之处,体现了从消费一侧研究产品使用者之消费行为所引起的能源消耗——即产品上游加工、制造、运输全过程所消耗的总能源。所谓出口内涵能源,即是指进口国通过消费进口产品而间接消耗的出口生产国能源。[5]显然,这些概念与本文将要揭示的国际贸易背后的资源环境流量概念非常接近,可以说,将水和能源的概念放大到全部资源要素和废弃物,就可以涵盖本文以下的全部研究对象。此外,虚拟水和内涵能源分析中所使用的加边投入产出分析技术[6],也为本文构建资源环境国际流量测算方法提供了基本思路。

环境逆差是另一个与资源环境国际流量特别相关的概念。国内对此问题的讨论大多限于陈述中国在当前国际贸易现状下对资源环境大量消耗的事实,尚未从学术研究层面对环境逆差概念给予准确 定 义。[7][8][9]直 观 地 看, 此 概 念 与 本 文 所要提出的概念具有一致性,本文将基于资源环境国际流量具体讨论和定义环境进出口差额及其与贸易进出口差额的关系。

二、资源环境国际流动及其发生形式

根据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广义自然环境对于经济体系具有三重功能,由此产生了三类流量。一是资源功能,自然环境向经济体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化石能源及其他矿物资源;二是受纳功能,自然环境接纳了从经济体排放出来的各种废弃物;三是生态功能,自然环境为经济体提供了各种生态服务,包括燃烧用的氧气、各种景观等。[10]这些功能可以分为日常管理所习惯采用的资源、狭义环境两个并列的概念,其中狭义环境作为承担以上受纳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载体而存在,资源功能则独立形成资源范畴。所谓资源环境流量概念即由此而来,它可以为明确表述问题、确定处理方法带来许多便利。[11]

从物质流角度,环境对于经济的功能——资源功能、受纳功能、生态服务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物质流动:首先是从环境到经济体的资源类物质流,然后是从经济体到环境的废弃物排放流,但生态服务功能下则没有可监测的物质流发生。如果从环境对于经济的支持作用出发,我们可以在物质流基础上进一步按其功能给出价值流动的方向:当资源类要素从环境流向经济体时,价值 (资源功能)从环境流向了经济体,方向与物质流相同;当废弃物从经济体流出到环境时,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可以认为负价值从经济体流向了环境,或者处理为价值 (受纳功能)从环境流向了经济体,其方向与物质流相反;当环境对经济体提供的是生态服务时,价值从环境流向了经济体。将这些价值流和实物流综合起来如图1所示,其中,实线表示实物流动方向,虚线表示我们所定义的价值流动方向。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限于可以表现为实物流动的那些关系,但其背后无疑隐含着全部价值流所带来的影响。

图1 经济体与环境的物质流向和价值流向

立足国际范畴考察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其中包含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将这两个维度按照两个方向排列,可以得到四个不同领域:本国环境、本国经济、国外环境、国外经济。四个领域,两两之间,可以得到六种物质流动方式 (如图2所示)。审视这六种方式,可以看到,单纯从国际范畴看问题,本国环境与本国经济、国外环境与国外经济这两对关系发生在各国范围之内,与国家间物质流动无关,似乎应该排除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外;单纯从经济与环境之关系看问题,外国经济与本国经济之间的流动只是经济体系内部的事情,与资源环境无关,似乎也应该排除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外。但事实上,以下针对资源环境国际范围不同形式流量所做的讨论将显示出,最终我们必须要基于各国内部的经济与环境关系,透过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才能从本质上全面认识国际范围的资源环境流动。

图2 资源环境流量核算关系示意图

1.自然形式下的资源环境国际流动。

资源环境会以某种形式、在不受人为影响的条件下自发地进入一国国界或离开一国国界范围,由此显示本国环境与国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就资源而言,水资源可以通过河流从上游某国流入下游某国,动物资源如鱼群可以在国际范围迁徙;就环境受纳功能而言,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废气可以通过空气扩散跨越国界,固体废弃物或融水类废弃物可以通过河流从上游国家进入下游国家。

2.经济领域与环境领域间的跨国界资源环境流动。

一方面是本国环境与国外经济间的流动,另一方面是本国经济与国外环境间的流动,都体现了一国环境对另一国经济的支持。从表面上看,这应该是国际范围资源环境流动的重要形式,但深入考察会发现,此类流动即使存在,其发生的规模对于资源环境国际流动而言也是非常不重要的。其中原因可以从两个层面上阐述。

第一,处于一国范围内的经济单位很难从国外直接获得资源环境支持。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领土上持续存在或意欲持续存在 (一般以一年为限),则无论其所有权属于谁,都要作为该国经济的常住单位处理,属于该国经济的一部分。[12]在此定义之下,所谓本国经济与国外环境之间直接发生关系,多数情况下只限于那些短期流动在外的人 (如旅游者)或流动性设施 (轮船、飞机等运输设施以及钻井平台等设施),比如权属本国的飞机在国外航行时将废气排放于境外大气中,本国人出境旅游在他国环境中留下固体废弃物。因此,某国经济单位如果想通过长期经营就地利用他国资源环境要素,就会被国民经济核算识别为所在国的一个常住单位,它对资源环境的利用就会内化为该国经济与该国环境之间的关系①国际上常见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在环境管制较松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的案例,有人将由此带来的结果称为污染庇护所效应。。

第二,本国经济从国外获得的常常是产品(商品)而不是资源环境。判断是否属于本国经济与外国环境间的资源环境流动时,需特别强调“直接”二字。多数时候,直观上似乎是一国环境对另一国经济的支持,但解析其实际过程却会发现,这种支持是通过先从该国环境到该国经济,然后从该国经济再到另一国经济的复杂过程来实现的。以资源为例,如果一国经济单位在国外市场上购买了已打捞上岸的鱼,乍看起来该行为应该属于国外环境对本国经济的支持,但事实上,此时所购买的 “鱼”已经具备了商品的身份,应属于国外经济的一部分,与本国经济发生联系的是国外经济而不是国外环境,因为此前是由国外某经济单位将鱼捕捞上岸 (这是国外的经济生产活动)、将 “资源鱼”变成 “商品鱼”的。废弃物排放也是如此,一方面需考虑这种排放是否属于对国外环境领域的直接排放,另一方面还需考虑实际排放时是否向外方支付了费用。如果不体现为直接排放,或者向外方支付了排放费用,一项排放就应视为本国经济与国外经济间的流量而不是本国经济与国外环境间的流量。比如,如果本国的人或设施在国外直接排放了废弃物,应视为本国经济和国外环境发生了关系;但如果是通过支付一定费用给国外某单位,获得将一船废弃物排放于国外的权利,或者将这些废弃物交给对方进行拆解再利用,那就只能作为本国经济与国外经济之间发生的流量,然后才在国外体现为经济与环境 (即国外经济与国外环境)之间的流量。因为,当排放被收取费用时,应该将此看成是购买了一定量的 “排放权”,“排放权”也是一类商品,如果发生,就会将这类排放问题放回到纯粹的经济领域内。

将这两个方面综合到一起意味着,在识别本国经济与国外环境 (以及国外经济与本国经济)间流量时,一定要在理论上搞清楚,到底是本国经济与国外环境直接发生了关系,还是本国经济通过国外经济间接地与国外环境发生了关系。绝大部分貌似本国经济与国外环境之间的关系,都要作为本国经济与国外经济间关系,以所谓资源性产品、废弃物排放权以及景观观赏权的国际经济交易来处理,真正意义上的 “跨国界经济—环境间直接流动”并不多。可以想见,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免费把使用资源环境的权利让渡给其他国家的经济单位,除非此类资源环境不具备稀缺性,或者无法实现对其使用的监管,比如他国运输设施可以不受约束地在国外排放废气。

3.国际贸易背后的资源环境国际流动。

国际贸易是指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之间的物质流动关系。两个经济领域之间的问题似乎与资源环境国际流动无关,但事实上却是:在国际商品贸易的背后隐藏着资源环境在两国之间的流动。因为,在每一件商品的背后,都会隐含着生产、消费使用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对废弃物的排放。以上讨论中被摒除于经济领域与环境领域间跨国界资源环境流动之外的那些流动现身此处,这是研究资源环境国际流量的重点所在。图3直观地给出了上述关系。在图3的左侧,以实线代表本国环境与国外经济之间的实质性关系,以虚线将这一关系拆分开来做 “改道”处理,形成以本国经济为中介的两个关系:本国经济与本国环境、本国经济与国外经济,前者是本国经济对本国资源环境的消耗,后者就是国际商品贸易流量。将这些流量联起来看,即可显示出本国经济与国外经济关系背后实际存在的、本国环境对国外经济的实质性支持。图3的右侧同样显示了本国经济与国外环境之间的此类关系。

图3 国际贸易背后的资源环境国际流动:改道示意图

仔细考察这些隐含在国际贸易背后的资源环境流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出口商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生产国的资源、在生产国形成排放,因此在商品出口背后是生产国向消费国提供了环境的资源功能和废弃物受纳功能。比如,矿产品、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进出口,一般都具有比较明显的资源转移效应,而各种化工产品的进出口,则会形成显著的污染转嫁效应。另一种情况是,出口商品在使用和消亡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直接以利用消费国的环境受纳功能为目的,将本国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 (如核废料、电子元器件等)以商品贸易的方式出口到其他国家,结果就是将本国环境影响转嫁给了国外环境。结合当前实际看,后一种情况不属于国际贸易的主流,发生规模很小,因此本文的讨论将主要以前一种情况为对象。

三、一国资源环境进出口及其差额

以上我们归纳提出了三类国际资源环境流动方式。进一步地,要借助于国际贸易中的 “进口”、“出口”概念,对这些流动给一国带来的结果予以综合显示,为后续的定量测算提供前提。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将货物及服务提供给另一个国家的销售者或消费者,是前者的出口,同时也是后者的进口。要比照国际商品贸易定义针对特定国家的资源环境 “进出口”概念,难点在于资源环境流量 “进出口”方向的界定。

先考虑自然存在方式下的流动。对资源而言,从国内流向国外,为出口;从国外流入国内,则为进口,这与货物贸易完全一致,与实物流的方向也是一致的。但是对废弃物排放所引起的环境受纳功能而言,其物质流的方向与提供功能的方向则是相反的。以二氧化碳为例,实物上从国内流向国外 (出口),体现的却是环境受纳功能的进口 (利用了国外提供的环境受纳功能);实物上从国外流向国内 (进口),体现的是环境受纳功能的出口 (向国外提供了环境受纳功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此类流量的表述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实物流量方向,二是针对资源环境两类流量的符号。所有资源类流量的符号为正,受纳功能类流量的符号为负;正号不改变进出口的方向,负号则会改变进出口的方向。这两个过程综合起来即可视为功能价值的流动方向。在此定义下,既能保证功能价值流动方向与一般意义上的进出口商品流动方向一致,又能保证资源功能和受纳功能得到同样处理,由此满足了综合阐述资源环境进出口方向的基本条件。

具体表述见图4,其中,上半部分表示资源的流动方向,下半部分表示环境功能的流动方向。从实物流量看,本国出口=A+C,本国进口=B+D;从环境功能流量看,本国出口=A+D,本国进口=B+C。

图4 自然形式流动下的资源环境进出口

进而考虑从本国环境到国外经济、从国外环境到本国经济的流动。依然涉及资源、废弃物两种流量,前者是从环境到经济,后者是从经济到环境,但要在本国经济与国外环境、本国环境与国外经济之间发生两次。对于废弃物实物流与价值流之间的相反流动,也是采取箭头加符号的处理方式。从实物流量看,本国出口=F+G,本国进口=E+H;从环境功能流量看,本国出口=G+H,本国进口=E+F。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经济与环境间国际流动下的资源环境进出口

最后看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的资源环境流动。此时,上述过程中增加了商品物质流,伴随商品从国内出口到国外,一方面将资源带出国外 (资源功能出口),另一方面将废弃物排放留在国内(相当于从国外进口废弃物),以此对国外提供了环境功能支持 (受纳功能出口)。伴随商品进口的流量正好相反。可以看出,此处对物质流和功能流的处理与上述两种流动并无区别,只是因为这些流量是隐含于商品流背后的,故以虚线示之(见图6)。从实物流量看,隐含的本国出口=I+L,本国进口=J+K;从环境功能流量看,隐含的本国出口=I+J,本国进口=K+L。

图6 国际贸易背后的资源环境进出口

从特定国家角度看,进口与出口是同时存在的。我们从功能角度定义资源环境进出口:一国对外提供资源和受纳功能,即为环境出口;如果从国外获得资源和受纳功能,则为环境进口;二者相减,结果就是其环境平衡差额。将上述三种流动合起来,可以得到全口径的环境进口、出口、进出口平衡差额关系式:

环境出口=(A+D)+(G+H)+(I+J)

环境进口=(B+C)+(E+F)+(K+L)

环境进出口平衡差额=环境进口-环境出口

Internet/Intranet 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而深刻。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数据,也可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及时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6]。

由于本国环境与国外经济、本国经济与国外环境之间流量并不多见,不是我们考察资源环境国际流量的重点,因此上述关系式可以简化为:

环境出口=(A+D)+(I+J)

环境进口=(B+C)+(K+L)

环境进出口平衡差额=环境进口-环境出口

就是说,一国环境进出口规模和平衡状况,主要取决于自然形式下的流量规模及平衡状况和国际贸易背后的流量规模及平衡状况。

与国际贸易平衡差额的定义进行比照,可以发现环境进出口平衡差额的不同之处。在国际贸易统计中,所谓平衡差额是指贸易收支 (与实物流相反)的平衡差额,以出口减进口定义,出口记录为收入,进口记录为支出,出口大于进口(收大于支)称为贸易顺差,出口小于进口 (收小于支)称为贸易逆差。但环境进出口差额的定义与此正好相反:是以进口减出口计算差额。如果环境功能出口大于进口,称其为出现环境逆差,因为二者相抵最终是对外提供了环境功能;环境功能出口小于进口,则称其为环境顺差,因为二者相抵是从国外获得了环境功能。近年媒体上出现的所谓环境 “逆差”,就是在此定义基础上使用的。

一般而言,一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希望出现逆差,在环境功能进出口方面同样也不希望出现逆差,或者说尤其不希望出现逆差。在国际贸易中追求顺差,是希望出口收入在抵补进口支出之后能够有所节余;在资源环境国际流动中追求顺差,是希望能够利用国外环境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鉴于全球化进程所带动的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大,所产生的资源环境效应越来越重要,有必要将这两个平衡差额放在一起予以观察。撇开其他因素不谈,倘若一国之国际贸易有显著顺差,即出口显著大于进口,那么,受国际贸易背后之资源环境流动影响,其环境功能进出口很可能就是逆差,标志着本国通过商品贸易净出口对国外提供了环境功能支持。联系中国看问题,在国际贸易井喷式增长、货物进出口持续顺差的背后,正是在环境功能上的巨大逆差。就是说,通过国际贸易,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环境功能支持,替其他国家承担了资源环境压力,国内围绕资源环境产生的种种问题,与国际贸易的规模及其顺差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四、测算资源环境国际流量的基本思路

测算资源环境国际流量,首先需要考虑这样的问题:上述流动形式是否都具备条件进行核算,是否都具备足够的显著性值得核算,接下来则是运用何种方法进行核算的问题。

自然存在形式的资源环境流动尽管在概念上没有和 “经济”一词发生直接联系,但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比如,一个国家的废气排放可能会对邻国空气质量产生实质性影响,地处河流下游的国家对上游来水量会非常敏感。在此意义上说,这些以自然存在形式出现的资源环境流动理应构成国际资源环境流量核算的重要对象。事实上,围绕资源环境产生的国际事务及国际争端,特别需要针对这些自然形式下的跨国界流动进行核算,以便作为解决争端、进行补偿的主要依据。但从实际测算来看,第一,相当一部分自然存在形式的实物流量,会因为观测上的困难及其技术要求而无法成为核算的对象,如空气中以及水流中污染物的跨国转移及其后果;第二,即使是那些具备观测可行性的流量,如跨国境河流的水资源流量,所涉及的主要是科学测量与推算方法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我们要测算的资源环境国际流量是实物流量还是功能价值流量?根据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各种资源环境流量首先是以实物量指标形式出现的 (如水的提取量或使用量、废水或其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排放量),然后再尝试通过货币估价将各种实物量过渡为资源消耗价值和环境退化价值。结合本文研究,理想的目标是全面测算出一国资源环境进出口价值及其差额,但基于当前货币估价技术开发状态及其对资源环境核算的支持程度,这还是一个难以全面达成的目标,比较具备操作性的,是针对不同类别的资源环境流量,比如水资源、污水排放等,进行实物测算。

如何测算对应各种经济产品进出口的资源环境国际实物流量?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引入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将其背后隐含的存在于一国内部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远程关系揭示出来。为此,需要在方法上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要将传统的经济投入产出表与资源环境流量联系起来,形成关联环境的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二是要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将商品进出口凸现出来,给出从商品进出口到资源环境进出口的估算公式。这就需要对传统投入产出表加以改进。

经过改进的投入产出技术在资源环境流量测算方面具备以下三个优势。一是加边矩阵法。可以在原有经济投入产出表基础上设置专门的行,记录各部门对资源的消耗量、排放的废弃物或污染物,显示各个部门在生产经济产品的同时还消耗了自然资源、排放了废弃物或污染物这一事实,将自然资源使用与残余物排放看做生产过程的资源环境投入。二是实物—价值混合型模式。尽管原有经济投入产出表是用货币单位表示,但新增加的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量可以用实物单位计量。这样处理的结果,不仅可以克服资源环境货币化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将经济过程所造成的资源环境影响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三是完全消耗系数的应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消耗系数,显示经国际贸易的产品在其直接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利用,还可以通过所谓完全消耗系数,追踪这些产品透过整个经济生产体系对生产国资源环境要素的全部影响。[13]

以水资源为例,基于投入产出技术进行估算大体应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4]

第一步,通过 “加边”将水资源投入与投入产出表对接,作为一行显示在投入产出表的下方。

第二步,计算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将经济活动与水资源消耗联系起来。其中,直接用水系数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使用的水量,直接反映各类产品在形成过程中的用水强度。以总产出 (Xj)作为分母,用水量 (Wj)作为分子,第j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wj依据公式即可计算得到,所有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合在一起记作w (这是一个1×n的行向量)。完全用水系数在直接用水基础上进一步包含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中间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即对应某产品 (某部门)而言每产出一单位产品,整个经济体系对水的使用量。在直接用水系数基础上右乘乘数矩阵 (Leonitief逆矩阵),结果就是完全用水系数行向量:

第三步,在完全用水系数基础上,测算内嵌于商品贸易中的水资源量。将每类商品的完全用水系数乘以出口总量,即可计算出贸易商品所关联的水资源总量,即:Q表示出口商品内嵌用水量的行向量,表示完全用水系数行向量,ET表示出口商品的总价值列向量。

以上是针对一国商品出口进行的测算,为了从进口与出口两个方面测算资源环境进出口净流量,在实际分析中还必须在此核算框架中处理进口问题。一方面需要针对本国商品进口测算对应的资源环境流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在本国出口品生产链条上可能存在的资源环境进口。

五、结语

本文是两个主题嫁接的结果,一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环境与经济关系,二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间关系。从方法上,本文是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延伸,通过对资源环境国际流量核算的深入研究,体现了对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理论的补充。在内容上,本文是国际贸易研究的拓展。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本文系统而严格地阐释了资源环境国际范围流动的各种形式,为实现这些流量及差额的核算提供了一个基础。尤其是将环境与经济之关系引入一国国际贸易关系观察之中,揭示国际贸易背后的资源环境跨国流动效应,深化了以往国际贸易分析的内容。如何将理论定义讨论延伸到实务测算,当是未来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尽管已经有一些文献对某些单项资源 (比如能源)予以探索,但全面的研究测算仍然有待于更多研究者介入。

[1]UN.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2003,http://unstats.un.org.

[2]OECD.Measuring Material Flows and Resource Productivity,2008,http://www.oecd.org.

[3]刘红梅等:《国际农业虚拟水贸易国别研究》,载 《农业经济问题》,2007(9)。

[4]刘七军、曲玮:《虚拟水基础理论研究及展望》,载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12)。

[5]陈迎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载 《经济研究》,2008(7)。

[6]严婷婷、贾绍凤:《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综述》,载 《水利经济》,2009(1)。

[7]沈晓悦:《纺织行业贸易顺差下的环境 “逆差”》,载 《环境保护》,2007(3)。

[8]姚震寰:《我国出口贸易对国内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胡涛等:《我国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分析》,载 《资源与环境》,2008(2)。

[10]高敏雪、许健、周景博:《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1]高敏雪、周景博、许健:《资源环境统计》,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12]UN.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2008,http://unstats.un.org.

[13]彭志龙、刘起运、佟仁城:《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 (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4]许健:《用水系数投入占用产出分析与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载 《中国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论文精粹》,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进出口流动流量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寻找书业新流量
流动的光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五位一体流量平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