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栋梁,刘志鹏,罗 鹏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共六个市级行政区域,是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协作等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逐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经济区内一大批钢铁、重化工、矿产品深加工基地的建成投产,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正确制定矿产资源战略政策以奠定临港工业布局的基础,如何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现有的矿产资源以满足该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SWOT分析是矿产资源规划中应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分析手段,本文引入SWOT分析对北部湾经济区内矿产资源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组合研究,以期为北部湾经济区矿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SWOT分析是指将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大因素,通过调查罗列出来,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搭配配起来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战略的方法[1]。其核心思想在于:抓住机遇,强化优势,避免威胁,弥补劣势[2]。
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各因子选取的公证性,可通过多层面评价得出。多层面评价分析由下式表示:
式中,Ji表示专家对S、W、O、T的某一参数M的评价值;Mi表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S、W、O、T的参数M的专家评分平均值;ai表示经验修正系数,n是参加评价的专家人数。对不同的S、W、O、T的参数进行逐一评价,就可得到的S、W、O、T的相关战略因素或因子相对重要性排序,从而确定组合分析基础。
通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找出S、W、O、T,按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排序,构造出SWOT矩阵,进行SWOT战略交叉组合,形成增长战略(SO)、多元经营战略(ST)、扭转型战略(WO)、防御型战略(WT)四大战略(表1)。
表1 SWOT矩阵分析模型
通过调研罗列出北部经济矿产资源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因素,并按各因素的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依次排列如下。
2.1.1 政策优势(S1)
经济区可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开放政策、少数民族自治政策、边境地区开放政策。国务院批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又明确了新的支持政策:国家支持经济区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在重大项目布局、保税物流体系建设、金融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对经济区给予大力支持。
2.1.2 区位优势(S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区、市)协作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既拥有通往中南半岛便捷的陆上通道,又拥有通往东盟各国的诸多港口,跟东南亚大多数国家之间的陆路、水路、航空线路是最短的。属于地理经济学上所说的“一日区”,即相隔最远的沿海港口直航一日可达。
2.1.3 交通物流优势(S3)
正在实施建设“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国际大通道体系,加快了立体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业体系建设速度。尤其是到2010年,广西沿海港口物流吞吐量达到1亿t。广西与贵州、云南等铁路网全面改造工程,促进了泛亚铁路枢纽建设,湘桂线、黔湛线、焦柳线、南昆线等形成了西南地区的重要铁路及交通网络。
2.1.4 部分矿产资源优势(S4)
锰矿、钒矿、高岭土、膨润土、水泥用灰岩等矿种的资源优势明显。崇左宁明县特大型膨润土矿床2005年底保有资源储量6.4亿t,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崇左大新县已探明锰矿储量1.356亿t,居全国首位,有“锰都”之称。
2.1.5 北部湾-东盟矿业合作密切(S5)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承办地,近年来与东盟之间的矿业交流合作日益密切。2010年9月,北部湾经济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2010年12月,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广西国土资源厅共同主办了“2010年广西境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培训研讨班”。
2.2.1 缺少煤、石油、铁、铜等大宗矿产资源(W1)
经济区内,铁、煤、铜、磷等国民经济支柱性大宗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少,且多为贫矿。
2.2.2 科研、技术、管理人才奇缺(W2)
科技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低。例如崇左市除中信大锰、新振锰业公司仅有技术中心对产品进行开发试验之外,其他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引进新技术能力都很弱,造成产业链不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2.2.3 矿产资源开发粗放(W3)
绝大多数矿山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经济效益比较差。矿产开采或加工销售企业,大多以对外销售原矿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矿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立足于本地的深加工能力。
2.2.4 综合开发利用度不高(W4)
经济区内,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为30%,与全国水平相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40个百分点。经济区内,尾矿综合利用率仅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2.2.5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滞后(W5)
北部湾经济区内,矿产资源的勘查活动相对滞后,地质勘查投入少,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不多。除大新下雷锰矿区、合浦高岭土矿区、优质水泥用灰岩矿区等主要优势矿种勘查程度较高外,经济区内其他的固体矿产资源地质工作程度普遍不高。
2.3.1 产业结构转移(O1)
东部发达地区由于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提高以及环境承载力的溢出,部分产业为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
2.3.2 国家建设北部湾成品油能源基地(O2)
随着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涠洲岛30万t级原油码头及配套工程、铁山港320万m3原油商业储备、北海-南宁成品油管道、铁山港-湛江原油管道、钦州港中石油1000万t炼油项目的建成运营,北部湾经济区将打造为国家级成品油能源基地。
2.3.3 经济区及自治区内一大批新型工业园基地的建设(O3)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布局规划,防城港钢铁基地和钦州恒荣钢铁公司每年消耗铁矿石将超过1000万t。自治区内河池有色金属产业链、柳州钢铁与制造基地、百色能源-电力-铝-物流产业链的产业集群规模效应正日益凸现,必将推动新一轮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2.3.4 与东盟国家矿产资源具有较强互补性(O4)
地理毗邻的东盟国家与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互补性较强。越南、老拗等国的煤,越南、印尼等国的铁矿石,印尼、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铜精矿,泰国、老拗两国的钾盐均为经济区急需矿产品,可大量引进。同时,东盟国家也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对经济区内的焦炭、磷肥、膨润土、钢材等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2.3.5 陆地和南海海域具有寻找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较大勘查前景(O5)
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等地区,油气储量面积大、厚度深,油气储积类型多、保存条件好,是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富集区。近年来,对北部湾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已探明该地区油气储量达到万亿吨级。
2.4.1 国际矿业市场价格的波动(T1)
随着全球矿业与资本市场的不断融合,矿产品尤其是能源和金属矿产品的投资品属性大大加强。投机需求的增加,进一步强化了矿业与资本市场联系,也增大了矿产品价格的波动。
2.4.2 优势矿产保有储量不足(T2)
按照规划的生产规模,氧化锰保有储量在未来8~10年即将耗尽,而外围找矿远景不大,发现中型以上储量规模矿产地的可能性很小,以氧化锰为原材料的铁合金、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生产将得不到资源保障。北海市高岭土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达3.05亿t,但目前保有资源储量仅1亿t。
2.4.3 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生态环境迅速恶化(T3)
受经济利益驱动,无证开采、乱采滥挖行为屡有发生。至2010年,经济区内采掘固体废弃物产生量259万t,占地2757hm2。以北海市为例,北海市挖损破坏土地面积累计达400hm2,而复垦率仅30%。沿海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压力较大。
2.4.4 来自邻近省区、东盟的产业竞争(T4)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矿山企业与矿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与东盟国家有一定相似性。此外,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目前均选择油气化工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发展,项目雷同可能导致恶性同质竞争。
2.4.5 东南亚政局动荡,南海领海争议(T5)
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领海及其他一些争端,另外,部分东盟国家自身政局不稳,可能会影响到中国-东盟经济领域的合作。
S、W、O、T组合分析见表2,组合原则是以重要性依次排序,当同一组合产生不同策略时,采用最佳策略,分析如下.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与“泛珠三角”区位优势,以较低成本引进相对先进的产业和技术,以“后发优势”提高产业层次与水平;充分利用水电资源、港口资源发展矿产品加工产业链,通过加工贸易区、保税区的建立,促进产业升级,鼓励企业从区外、国外购进矿产品原料进入经济区内加工;鼓励优势矿种矿产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和终端应用产品转移。
避免与东盟国家在产业低端链条进行同构竞争,寻求产业蛙跳式发展;加强区域合作,降低矿业交易成本,减少资源勘查开发合作的壁垒,规避矿业投资领域的政策、商业及资金风险,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强化政策导向,对环境治理、资源再生利用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限制对资源丰富但需求量相对不大的锰、高岭土、膨润土、铝土矿、重晶石等优势矿产开采总量的控制,由零星自发开采转为规模有序开采;鼓励矿业资源再生和污染治理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
以产业结构转移为契机,大量引进科技教育发达地区技术、管理人才;充分利用东盟国家优势矿产资源,来保障经济区内大宗矿产品的供应,逐步建立境外矿业生产基地;同时,加大经济区内勘查力度,对具有一定资源潜力、市场急需的矿产抓住重点寻求突破;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和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引导商业性勘查投入,增强市场对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和风险投资机制,以应对国际大宗矿产品的价格波动;继续由国家和省财政投入资金寻找新的资源基地,作为储量储备;有计划地将探明储量暂时封存,依市场条件的变化决定储备的释放速度,以确保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表2 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S、W、O、T矩阵组合分析表
北部湾经济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方向,与国家钢铁、重化工业布局调整的趋势相切合。区内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并具备了布局建设大工业、大物流的条件,初步形成了石化、能源、造纸、粮油加工等临港工业框架。区内拥有众多深水港口及丰沛的水电资源,具有承接国内外重化工业向沿海港口转移的先天优势。亿吨级保税港的建设与运输能力的提升,使北部湾成为国际海运的物流集散地,为煤炭、铁矿石、铜精矿等矿产品和废杂铜加工原料进口与制造业产品外销奠定了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超WTO的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政策,为矿产资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东盟国家丰富的矿产资源,可填补经济区内国民经济支柱性大宗矿产的供需缺口;东盟国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程度普遍偏低,矿业经济基础薄弱,这为经济区内地勘单位、矿业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机;同时,东盟国家的金属深加工成本较高,产能不足,为北部湾经济区矿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由以上分析可见,选择SO和WO组合具有突出的战略优势,即采取增长战略与扭转性战略,来制定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政策,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并依托外部机遇来扭转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的内部劣势。故应充分融入中国-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圈,围绕口岸经济做文章,按照“两头在外:国外资源国外销售”的思路,在北部湾经济区内布局沿海重化工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扶植优势产业,建立优势矿种产业集群基地。引进国内外尖端技术和先进工艺,延伸矿业产业链,以高新产品换取更高的附加值。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集约高效地利用矿产资源。
[1] 刘冀生. 企业经营管理战略[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 李锦兰, 王波, 熊保成. SWOT分析在矿产资源规划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5): 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