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亮,丁晓东,宗利永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市 200093)
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关系特征和价值网络构建
王成亮,丁晓东,宗利永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市 200093)
在社会网络视角下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如地理接近性和关系接近性并存、知识的交互频繁和众多外包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各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及其与制造企业在服务外包的交互中形成了以价值为纽带关系的网络。价值网络的结构、资源和规范是构建此网络的三个重要方面。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价值网络是在关系契约和网络规范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发挥规模经济和专业化优势,获得共同收益,降低边界成本,同时获得战略优势。而价值网络发挥优势的源泉在于知识共享,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价值网络通过知识互动形成技术创新优势和管理创新优势。
生产性服务;社会网络;服务外包;价值网络
在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专注于构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在相应领域内具有优势的企业,发挥各企业的专业化优势和规模效益,生产性服务(Producer Services)因此而发展壮大。具有专业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相互配合、互惠互利、共享信息和知识,才能互动发展,形成良性的生态演化机制。因此,研究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的特征,有助于把握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所形成的价值网络(Value Network)的结构、资源和规范,深入探讨价值网络的优势来源。本文拟以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视角来研究生产性服务外包合作关系和所形成的价值网络。
对于生产性服务外包的研究,学者们分别从资源理论、[1]核心能力理论[2]和交易成本理论[3]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结论。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外包关系的发出者——企业或组织来进行的,关注重点在企业,而将企业间的关系放在次要位置,这就容易忽视作为关系的整体网络对个体的影响。社会网络分析恰好能弥补这种缺陷,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社会行动者(节点)和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连线)构成的系统,节点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或群体。社会网络分析在经历了从一种隐喻(比喻社会关系或者社会要素之间的网状结构),到一种分析方法(专门研究社会关系或者社会结构的方法),再到一种理论(用结构分析观点来表现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式)的发展历程后,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
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是一种企业间常见的合作模式,它既不同于市场关系,也不同于科层组织关系,是企业间通过显性契约和社会合作规范所构成的相互信任、互相依赖、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长期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所形成的服务外包关系价值网络是企业间网络的一种。企业间网络的形成是基于效率帕累托改进而产生的对市场契约的不完全替代,[4]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服务外包关系价值网络,就不可能有生产性服务业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网络分析以关系为关注点,研究关系特征和关系网络的构成,分析整体网络对个体行为及环境的影响,这为研究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分析思路。
研究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的形成动因有助于理解这种合作关系。生产性服务关系的形成有“内化”和“外生”两条途径。所谓“内化”是指内部分化,随着制造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对柔性的需求,原来从属于企业内部的服务业务不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专业生产性服务企业,使生产性服务由内部逐步转移到外部。在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中,纵向一体化的企业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专业分工细化和市场竞争加剧要求制造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建立灵活的柔性组织。这样就促使制造企业在提高自己的外部控制力和整合能力的同时,将支持性活动甚至是基本活动都外包出去,如物流外包、财务会计外包、管理信息系统外包、人力资源外包和研发外包等,于是就形成了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所谓“外生”是指由于存在外部市场需求,一些社会资源和资本所创立的专业性服务企业因具有明确的专业优势,在发挥规模效益的同时可提供比制造企业内部经营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的专业服务。因“内化”和“外生”而形成的服务外包关系的不断发展和纵横交叉共同构建了服务外包关系价值网络。
服务不同于实体商品的特点在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服务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客户的异质性和评价的主观性。[5]此外,生产性服务还具有其他特点,如对知识的依赖、各种服务空间可分和集群经济。[6]因此,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生产性服务企业在最初形成时,地理接近性非常明显。一般表现形态是围绕一个或几个大型制造企业,形成以大型制造业为龙头的支持性企业集群现象,这种在地理上聚集的现象在汽车制造、化工等行业表现明显。地理上的接近有许多优越性,如物流成本的节约、快速反应能力的形成、隐性知识的快速传播等,也有助于双方形成稳定持久的业务关系。但由于对地租的敏感性和对“面对面”知识交流的需求程度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制造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在空间上会出现一定的分离,如生产性服务企业向人力资源和知识密集的大中城市聚集,而制造企业则移向租金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郊区,或者进行跨域转移。在此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企业在地理位置上聚集趋势明显,常见的区位聚集有高科技研究与开发、高校研究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和计算机服务等。[7]
另外一个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的特征是关系接近性。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在演化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是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关系发生变化,囿于以某大型制造企业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局限性,如过强的依赖性、竞争性的缺乏和容易形成集体的沦陷等。因此,生产性服务企业随着自身能力的增强逐步摆脱对某个大型制造企业的过度依赖,出现了众多生产性服务企业不再仅服务于一个核心企业,而是同时服务于众多组织,这里所服务的对象可以是不同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其他生产性服务企业或组织。第二,虽然生产性服务企业以制造企业为最终市场,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整个生产性服务系统内部的相互需求代替制造业的需求成为最大需求,[8]尤其是主要满足金融和商业流通需要的高级生产性服务并不以制造业为中心,[9]也就是说,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主要发生在各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这种服务对象的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步发生的,越是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生产性服务企业间越容易发生关联而与制造企业分离。[10]生产性服务的地理接近性和关系接近性并存对服务外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企业间的分工形成了知识的专业性和细分,知识的频繁流动是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生产性服务如物流、金融等在提供外包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知识含量;现代生产性服务如信息和专业技术服务等本身就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依赖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不同生产性服务企业间的外包合作过程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知识交互的过程。在服务于某些特定客户时,生产性服务企业间既有大量共同知识,也有大量异质性知识存在,在各种知识不断的密切交互中,创新和创造便成了非常自然的产出,[11]效率和效益也因此得到提高和增长。生产性服务企业间进行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时,“知识共享边界”是每个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共享边界”是各生产性服务企业为了构建自己核心能力,保持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必须要保密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生产性服务企业在建立核心知识有效控制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建立流畅的知识共享交流机制,以促进知识的交互。
一般认为,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内部以及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通过服务外包合作形成了多向链接、紧密关联的关系。制造业与金融业、流通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嵌套的方式耦合在一起,并且后者在整个网络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价值增加的主要来源。[12]如果进一步从外包所提供服务产品上看,生产性服务主要提供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信息和各种专业知识服务,各种服务外包在频繁的交互中,形成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高度整合,其显著特点是资源互补和能力互补,各种生产性服务在不断寻找价值增值的环节和结合点。在社会机制的共享、规范和约束下,众多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所构成的耦合网状结构就形成了价值网络。
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关系特点使得这种外包关系所形成的价值网络表现出明显的特征,本文从价值网络的资源、结构和规范三个方面来探究该价值网络。另外,由于知识在生产性服务中的巨大作用,必须要设计和构建有利于知识交互和交流的价值网络(参加图1)。
生产性服务企业运用自己既有资源或潜在的可动用资源,通过资源活化和知识流动满足制造企业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需求,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生产性服务外包价值网络通过资源交换和知识共享,形成了动态的网络学习和成长过程。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带着一定的资源进入到网络之中,资源在网络构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进入某个特定的价值网络及其在网络中的位置。由于各生产性企业的特性各不相同,价值网络中的资源就具有了不同的禀赋,表现为各企业能力特性、专业性知识特性的差异等。
生产性服务外包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发挥作用。一是运营层面,作为常规业务,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要素投入到生产服务过程,形成价值增值和创造,更多地充当“价值的直接增加者”。在运营层面上的服务外包合作关系中,所涉及的服务范围和综合程度、服务价值、交互摩擦程度和以及合作时间长短成为衡量这种服务外包关系强度的重要依据。二是战略层面,在服务外包的交互过程中,尤其是在知识技术密集的服务外包合作关系中,交互的企业双方接触频繁,双方在频繁交互中相互学习,共同知识和各种专业性知识的交互产生溢出效应,获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远见卓识和从感知中才能获取的隐性知识,成为“价值的间接增加者”。知识交流的频度、强度、深度和范围成为衡量这类服务外包关系强度的重要依据。
图1 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的价值网络作用机制示意图
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优势和利用专业化分工所得到的报酬递增效果。在生产性服务外包活动中,为保持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协调性,通过不断地调整和适应,生产性服务企业不断嵌入到生产网络中,所形成的价值网络使合作企业不断降低成本并高效地交换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源。
在运营层面上,生产性服务通过关系嵌入所形成的价值网络中能够更好地匹配各相关企业,这种价值网络运营成本大大低于市场交换关系中交易成本,而所起到的作用超出了市场交换中价格体系所起的作用,[13]这种价值网络在增加共同收益和降低边界成本方面效果显著。通过以规范行为目的的显性契约和以共享为目的的网络规范的共同作用,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之间、各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所建立的耦合价值网络,在频繁交流、长期合作和信任增加的基础上,价值网络的协同效应得到发挥,产生系统的整合效益,也就是共同收益;同时,由于企业之间不断去除原来由于不信任而设置的各种障碍,积极寻找更为便捷和简约的企业间业务流程,就可能降低边界成本;而在战略层面上的生产性服务外包,更多地采用结构嵌入的方式,寻找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发挥优势的关系组合或者结合点,除了同样能够获得专业化技术知识和规模优势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与共同收益外,还能够为企业或企业网络的长远发展寻找方向。此外,处于长期信任合作中的企业,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中,会得到更多的外部信息和异质性知识,能力的互补也会大大增强获得外部市场机会的能力,因此能够创造更多的潜在价值,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
由于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建立在产权关联的基础上,所以它们依靠以法律为基础的显性契约和以信任为基础的网络规范的共同作用来实现。显性契约提供企业间关系运作的基础和行为底线,是外包关系最基本的保障;而随着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的发展,信任机制和声誉机制等所形成的网络规范成为重要的运作机制,基于共同的或者是相互理解的企业目标、价值取向、组织文化和行为模式是生产性服务外包合作关系的重要调和因素。
生产性服务与工业制造及生产性服务内部的互动所构成复杂的价值网络,通过限制性进入不断确认和加强它们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14]限制性进入是对生产性服务中交易伙伴数量的限制,它通过地位最大化和关系契约来实现。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某一优势企业在和其他企业交往中往往会避开与地位低下的企业进行交易,结果是合作只是在具有相当地位的伙伴之间进行。[15]这种限制性机制可以提升服务外包合作的安全性,增强价值网络内部的关系强度和信任程度,预防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在生产性服务的价值网络中,绝大多数提供服务的企业只能作为其中的一个节点,根据自己的资源与核心能力,通过关系嵌入或者结构嵌入融入到价值网络中。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是生产性服务实现运营价值与战略价值的主要方式,不管是哪种嵌入方式,生产性服务企业都与知识和技术密不可分,生产性服务的价值网络非常依赖专业化知识,即特定领域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能力,并能够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和服务,[16]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扩散由于地理位置和关系上的接近性、信任关系和共同遵守的网络规范而变得容易,因此生产性服务外包价值网络对于知识的传播非常有利。
价值网络产生竞争优势的内生源泉是知识管理。无论是核心能力的培养、保护,还是网络伙伴信任关系的构筑,都有赖于在网络内部有效地识别、创造、交流、学习那些真正具有价值、对赢得优势至关重要的新知识。[17]价值网络中包括共同收益和边界成本降低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各种专业知识的深化和综合的结果,知识在战略收益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创新是企业必然的选择,但创新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在一定共同知识基础上大量异质性专业知识之间的不断交流,才能出现创新成果的涌现。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价值网络为各企业提供了不同层次人才的多种交流通道,知识在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得到不断扩散,具有异质性的专业知识的结合为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形成了服务外包关系的价值网络,本文所研究的外包关系价值网络,在实践中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企业的价值实现模式,为企业规划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分析框架,在理论上为进一步研究生产性服务企业的价值网络的中心性、凝聚子群和关联性等内容作好了铺垫。
[1]Abraham K.,Taylor S.Firms’ Use of Outside Contractors:Theory and Evidence[J].Labor Econ.1996(14):394–424.
[2]Enrico Santarelli,Roberta Piergiovanni.The Determinants of Firm Start-up and Entry in Italian Producer Service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5(3):221-230.
[3]William B,Beyers,David P.Lindahl.Explaining the Demand for Producer Services:Is Cost-driven Externalization the Major Factor?[J].Regional Science,1996(3):351-374.
[4]Lisame,Wendylt,Corey B.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Services Supply Chain [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4(4):17-32.
[5]蒋三庚.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1-14.
[6]赵秀丽,段晓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资本关系的演化——基于资本运动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0(5):6-10.
[7]谷永芬,宋胜洲,洪娟.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以长三角为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4-5.
[8]周丹,应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综述与展望[J].情报杂志,2009(8):34-39.
[9]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3):71-77.
[10]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人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1):76-88.
[11]何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8):34-39.
[12]高春亮.文献综述:生产者服务业的概念、特征与区位[J].上海经济研究,2005(11):64-69.
[13]John Hagedoorn.Understanding the Cross-level Embeddedness of Interfirm Partnership Form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670–690.
[14]张首魁,党兴华.耦合关系下的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治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9):58-62.
[15]彭雪红.三维治理:关系治理、网络治理与知识治理——知识网络组织间合作伙伴关系的治理研究[J].图书情报杂志,2010(6):121-126.
[16]陆小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知识链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9(2):117-124.
[17]李放,林汉川.基于模块化的先进制造业价值[J].中国流通经济,2010(4):49-52.
Characteristics of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 of Producer Service and the Value Network Construction
WANG Cheng-liang,DING Xiao-dong,ZONG Li-yo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
The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 of producer service can show som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unde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perspective,such as coexistence about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relationship proximity,high frequency of knowledge interaction,and network structure with numerous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it formed a value network with links among producer service enterprises and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 enterprises an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during service outsourcing interactive process.The structure of networks,resources and regulating are the three important aspects of deconstruction productive service outsourcing relation network.Under the joint action from relational contract and network rules,producer service outsourcing value network utilize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advantages of specialization to obtain common benefits and reduce boundary cost.Interacting and sharing knowledge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value network to keep advantage.
producer services;social network;service outsourcing;value network
F719
A
1007-8266(2011)01-0011-05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7BJGZ28)的部分研究成果。
王成亮(1974-),男,山东省日照市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山东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网络、系统优化;丁晓东(1963-),男,安徽省芜湖市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优化;宗利永(1981-),男,河南省洛阳市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系统管理。
孙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