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馆馆藏的热河生物群化石

2011-01-18 03:27王朋
生物进化 2011年3期
关键词:金刚山生物群义县

王朋

深圳博物馆馆藏的热河生物群化石

王朋

深圳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1988年11月开馆,是一座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类博物馆,是深圳文物收藏和历史研究的中心,现有藏品二万余件。2008年深圳博物馆新馆开馆,称为深圳博物馆历史馆(题图左),主要展出深圳出土的历史文物、民俗藏品和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实物。深圳博物馆老馆,称为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与自然馆(题图右),主要展示从全国各地征集的珍贵历史文物和自然类藏品。深圳博物馆老馆现正在申请改造,改造后将增加自然类展区展览面积,丰富藏品数量与种类,重点展示以华南地区为基础、面向全国的自然类珍贵标本。

深圳博物馆收藏的各种古生物化石中,有一批很重要的化石就来自热河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一词源自于1928年葛利普(W.Grabau)研究中国中生代地层时建立的“热河动物群”。热河生物群包含的生物门类相当丰富,有植物茎叶化石、昆虫化石,还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脊椎动物化石。热河生物群的代表种类为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拟浮游(Ephemeropsis)和狼鳍鱼(Lycoptera),因此也被简称为EEL动物群。经过数代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在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化石:第一种被研究的热河生物群的化石,是发现于辽宁凌源,由法国解剖学家索瓦士(H.E.Sauvage)命名,后由英国鱼雷学家德沃尔德(A.S.Woodward)修订的戴氏狼鳍鱼(Lycoptera davidi);1995年发现的圣贤孔子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具有角质喙的鸟类;1996年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是发现的世界上第一块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鸟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化石证据;1998年关于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研究论文发表;2003年发现了较进步的被子植物十字中华果,确切证明了热河生物群中存在被子植物等等。

下面对馆藏化石做具体介绍:

1.米氏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aff.middendorfii)

产地及层位:1992年发现于辽宁省义县大定堡乡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

基本特征:叶肢介属于甲壳纲介甲目,最早出现在泥盆纪,经历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繁荣,进入新生代后迅速衰落。叶肢介从孵化到成熟要经过多次蜕皮,且生活史约为3-8个星期。叶肢介化石往往密集分布,且它们演化迅速,因此在划分和对比地层,特别是东亚陆相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具有重要作用。

我馆所藏S002621号(左图)和S002623号(右图)化石壳瓣分别长16.6mm和16.8mm。形状和纹理较为清晰。

2.三尾类蜉蝣(Ephemeropsis trisetalis)

蜉蝣目Ephemeroptera

蜉蝣属Ephemera

产地及层位:1992年发现于辽宁省义县大定堡乡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

基本特征:大型种类,个体长,具一对膜质翅,腹部分节,尾端具三支尾丝。在东亚陆相生物地层对比中具有重要意义。幼虫生活在温暖、浅底、静湖水湖泊的近岸处,个体数量丰富,湖底爬行或游泳,捕食其他中小型水生昆虫。成虫陆生,飞翔能力差,生命周期短。

我馆所藏S002795号(上图)和S002799号(下图)三尾类蜉蝣化石,躯体和虫足等脉络清晰可见,保存完整。S002795号虫体长50.97 mm,虫尾长14.83 mm;S002799号体长56.86mm,虫尾长20.34 mm。

3.室井氏狼鳍鱼(Lycoptera muroii)

骨舌鱼目Osteoglossiformes

狼鳍鱼科Lycopteridae

狼鳍鱼属Lycoptera

产地及层位:1992年发现于辽宁省义县大定堡乡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

基本特征:狼鳍鱼体长在10厘米左右,背鳍位置靠后,于臀鳍相对,其前有上神经棘,牙齿尖锥形,较小,一般以浮游生物为食,也捕食小昆虫和虫卵。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是我国北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鱼类。

我馆所藏S002680号室井氏狼鳍鱼化石保存完整,本化石石面共有三尾鱼,保存长度分别是113.28mm、83.64mm、80.29mm,三尾鱼全部侧背面保存,鱼体做弯曲状,鱼头、脊柱、尾鳍及鱼骨清晰可见,纹路清晰。

4.戴氏狼鳍鱼(Lycoptera davidi)

骨舌鱼目Osteoglossiformes

狼鳍鱼科Lycopteridae

狼鳍鱼属Lycoptera

产地及层位:1991年发现于辽宁省义县大定堡乡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

基本特征:狼鳍鱼体长在10厘米左右,背鳍位置靠后,于臀鳍相对,其前有上神经棘,牙齿尖锥形,较小,一般以浮游生物为食,也捕食小昆虫和虫卵。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是我国北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鱼类。

我馆所藏S002801号(上图)和S002802号(下图)戴氏狼鳍鱼化石保存完整,分别为腹面和侧面保存,体长分别为69.25mm和83.55mm,鱼体呈正常泳姿,头部、胸鳍、背鳍、腹鳍、尾鳍和鱼骨清晰可见。

5.刘氏原白鲟(Protopsephurus liui)

鲟目Acipenseriformes Berg,1940

白鲟科Polyodontidae Bonaparte,1938

原白鲟属Protopsephurus

产地及层位:1991年发现于辽宁省义县大定堡乡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

基本特征:原白鲟类可达到一米,最小仅10厘米。刘氏原白鲟个体较小,它有一长的吻突,口大,背鳍在腹鳍之后,尾鳍正型,尾鳍上有棱状鳞,体形一般较大。吻部向前逐渐变窄,前端呈铲状。由于它们具较长的吻部,又被称为“尖嘴鲟鱼”。

我馆所藏S005028号刘氏原白鲟化石保存较为完整,有多处裂痕。侧面保存,体长约432.65 mm,鱼体舒展,鱼吻部、背鳍、尾鳍、臀鳍和尾鳍完整,鳍条清晰可辨。

6.潘氏北票鲟(Peipiaosteus pani)

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

北票鲟科(Peipiaosteidae)

北票鲟属(Peipiaosteus)

产地及层位:1991年和1992年发现于辽宁省义县大定堡乡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

基本特征:软骨硬鳞鱼类,鲟目,北票鲟属。幼鲟不足5厘米,成鲟可达90厘米。内骨骼全为软骨质,外骨(鳞片)退化,鱼体几乎全裸无鳞。体长,呈梭形。背缘较平直。头宽而平直。口宽,吻部圆钝。牙齿退化。背鳍条数约37-42;臀鳍条数约34-38;尾鳍条数约83-89;尾鳍为长歪尾,尾上叶无菱形鳞片。为淡水定居或溯河性鱼类,与狼鳍鱼共生。

7.辽西满洲龟(Manchurochelys liaoxiensis)

龟鳖目Testudines

中国龟科Sinemydidae

满洲龟属Manchurochelys

产地及层位:1991年发现于辽宁省义县大定堡乡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

我馆所藏S002749号(图1)、S002753号(图2)、S002788(图3)号、S002789号(图4)潘氏北票鲟化石保存完整,全身侧面保存,体长呈梭形,背缘平直,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完整,鳍条清晰可辨。S002749号标本长度约213.56 mm,S002788号标本长度约183.38 mm,S002753号标本长度约199.53 mm,S002789号标本长度约158.80 mm。

基本特征:大约生活在1亿5000万年到1亿4500万年前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它背甲有8块椎板,2块上臀板,8对肋板,11对缘板。甲壳比较低平,腹甲十字形。在满洲龟生活的时代,辽宁西部一带温暖潮湿,具有大面积的湖泊水域,满洲龟就栖息在湖区,其生活习性可能与现代的水龟比较接近。

我馆所藏S002786号(上图)和S002787号(下图)辽西满洲龟化石,龟身、骨骼和四肢纹路较粗。S002786号长241.21mm,S002787号长204.38mm。

8.满洲鳄(Monjurosuchus)

离龙目Choristodera

满洲鳄科Monjurosuchidae

满洲鳄属Monjurosuchus

产地及层位:1991年发现于辽宁省义县大定堡乡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

基本特征:额骨细长,上颞孔小,体表有类似鳄蜥的大型鳞片,四足具蹼,而其体型和生活方式也和鳄蜥类似,可能是水生或者半水生的,是凶猛的掠食动物;满洲鳄体长四十厘米到一米左右,个体最大超过一米;从满洲鳄比较大的体型来看,很可能是当地河流里的霸主,性情甚至远比自己略大的潜龙更加凶猛。

我馆所藏S005026号满洲鳄标本,体长约687.88mm,四肢保存较为完好,尾椎清晰可辨,但尾稍有残缺,头部骨骼情况难以辨认。

9.细小矢部龙(Yabeinosaurus tenuis)

有鳞目Squamata oppel.1811

蜥蜴亚目Lacertilia Batsch,1788

阿德蜥科Ardeosauridae Camp,1923

矢部龙属Yabelnosaurus

产地及层位:1992年发现于辽宁省义县大定堡乡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

基本特征:个体小,体长约150毫米,颈短,身长,尾长。头骨中等大小,较宽,吻短,吻尖较钝圆,侧缘稍向外凸出。外鼻孔小;牙齿为侧生齿,仅长在颌缘上,牙尖,圆锥形,向后弯曲,下颌纤细;眶孔大,轭骨与眶后骨不相接触;额骨成对,顶骨单块;第V跖骨的形态略呈L形;颈椎5枚、背椎20枚、荐椎2枚,椎体均为前凹型;四肢较短,前肢更短,甚至接触不到自己的吻部。肋细长而弯曲。

我馆所藏S002683号细小矢部龙化石保存较为完整,全身背面保存,该标本保存长度约214.6mm,该标本绝大部分以骨骼形式保存,头、躯干、四肢和尾脉络清晰可辨,呈色较深,但可惜整个石面多有断裂。

10.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

恐龙总目Dinosauria

鸟臀目Ornithischia

鹦鹉嘴龙科Psittacosauridae

鹦鹉嘴龙属Psittacosaurus

产地:辽宁西部。

基本特征:鹦鹉嘴龙的所有种都是类似瞪羚的二足、草食性恐龙,特征是上颌高而强壮的喙状嘴。至少有一个种,尾巴与下背部有鬃毛状的结构,可能具有展示作用。鹦鹉嘴龙是非常早的角龙下目恐龙,它们独自发展出许多特征,也有许多与较晚角龙类相同的生理结构特征,例如原角龙以及大象体型的三角龙。

我馆所藏S005027号鹦鹉嘴龙化石,体长257.62mm,为一对开化石,四肢及爪骨纹路清晰,但躯干部和头部较难辨认。

11.孔子鸟(Confuciusornis)

鸟纲Aves

孔子鸟科Confuciusornithidae

孔子鸟属Confuciusornis

基本特征:孔子鸟是最早无齿有角质喙的鸟,生活在1.25亿到1.2亿年的晚侏罗世,是最有名的中生代鸟类。孔子鸟的形态与德国的始祖鸟有许多相近的特征,例如,头骨没有完全愈合,肱骨比桡骨长,手上长有3个带爪的指等等。孔子鸟上下颌没有牙齿,有一个发育的角质喙;它的脊椎骨退化,胸骨发育,尾巴很短。从进化角度来看,孔子鸟的形态特征比始祖鸟显得进步,生活时代也比始祖鸟晚。

我馆所藏S002752号(图左)、S002750号(图中)和S002785号(图右)孔子鸟化石较为完整,身躯肥壮,头向左视,骨骼微凸,脊椎骨、躯干骨、爪骨保存较为完整,其中S002750号羽毛清晰可辨。S002750号长267.83mm、S002752号长247.68mm、S002785号长299.53mm。

深圳博物馆馆藏的热河生物群的典型化石,丰富了博物馆自然部藏品的种类和数量,奠定了宣传热河生物群和传播相关生物进化知识的坚实基础,为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参观展览奠定了实物基础。■

猜你喜欢
金刚山生物群义县
探秘罗平生物群(四)
探秘罗平生物群
黑龙江省海伦大峡谷发现白垩纪生物群
清江生物群——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秘密的新窗口
深度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措施成效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锦州义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金正恩要求拆除金刚山韩建设施
“愿生高丽国,一见金刚山”释源
义县节水增粮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义县万佛堂石窟飞天造型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