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英 刘建军 包海柱 刘志萍
(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2.内蒙古锡盟农业研究所,内蒙古 宝昌镇 02700)
自2004年以来,随着大麦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种植产业地位的确立,特别是马铃薯大面积种植的中、东部区,大麦已成为与马铃薯进行轮作倒茬的首选作物,在完成该地区耕作制度改进的同时,作为既是经济作物又是粮饲兼用作物的大麦,为发展地区经济,实现“种养结合”,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麦虽有早熟,抗逆性强等特点,但不合理的栽培措施会影响其生产潜能和加工品质。我们通过肥料与密度效应试验研究,明确内蒙古中东部井灌区大麦生产的最佳栽培技术模式,为指导该地区大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太仆寺旗地处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东经114°51′~115°49′,北纬41°35′~42°10′),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康保县相邻。海拔1300~1800m,属中温带亚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大于10℃年积温1500~2000℃,无霜期90~110d[1],年降水量不足400mm。
应用于本试验研究的品种为蒙啤麦1号大麦(千粒重55.0g,发芽率97.0%),该品种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2008年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肥料为尿素(N:46%)、重过磷酸钙(P2O5:46%)、硫酸钾(K2O:51%)。
试验设在内蒙古锡盟太仆侍旗宝昌镇北郊农田,肥力均匀,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前茬为油菜,具有灌溉条件,全生育期灌水3次。
本试验采用N、P、K肥及密度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即16个处理组合。各因素水平为纯氮9.0kg、7.2kg、5.5kg、3.7kg/667m2;纯磷9.0kg、7.2kg、5.5kg、3.7kg/667m2;纯钾6.7kg、5.0kg、3.2kg、1.5kg/667m2。播种密度:40万、35万、30万、25万株/667m2。每处理小区播16行,行长5m,行距0.25m,小区面积20m2,区间距0.5m,重复间距0.8m,2次重复,试验四周设有保护区。试验处理各因素配比设置及所得产量结果及蛋白质含量(绝干计)见表1。试验数据采用SAS9.0分析。
经过对表2进行方差分析[2]后结果显示(表3):试验模型设计达到了P=0.01的显著水平;16个试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试验重复间无差异(P=0.327),表明总体试验设计合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2]。
将本试验的处理水平设定为自变量X(X=X1X2X3X4),其中X1为氮肥水平,X2为磷肥水平,X3为钾肥水平,X4为密度水平,产量及蛋白质含量分别设定为依变量Y1、Y2,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回归方程如下(决定系数=0.928)。
表1 试验各处理水平对应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结果
表2 试验各处理产量结果统计
表3 产量性状方差分析
产量效应回归:
Y1=-439.75+60.89X1+43.23X2+111.05X3-0.64X1+5.97X22+0.82X32+0.071X42-11.48X1X2-7.43X1X3+1.84X1X4-1.14X2X4-1.67X3X4
经对上述方程进行求解得出:当施纯氮3.7kg/667m2、纯磷9.0kg/667m2、纯钾6.7kg/667m2,密度25万株/667m2时,将获得最高理论产量为540.2kg/667m2。
蛋白质含量回归:
Y2=20.36-0.39X1-0.30X2-0.92X3-0.03X4-0.015X12-0.08X22+0.09X1X2+0.09X1X3-0.01X1X4+0.04X2X3+0.01X2X4-0.002X3X4
将获得最高产量时的自变量值代入上式求解得出,蛋白质含量(Y2)为9.5%。
1)本试验条件下,通过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16个处理产量表现达到了显著差异(P=0.01)。
2)经过对产量性状的多元回归分析及多元求解可知,蒙啤麦1号在锡盟太仆寺旗井灌区,施肥水平为纯氮3.7kg/667m2,纯磷9.0/667m2,纯钾6.7/667m2时,播种密度25万株/667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540.2kg/667m2,蛋白质(绝干计)含量达9.5%的生产水平。蛋白质含量达到国标《GB7416-2008》优级酿造标准。
[1]陈彦才主编.内蒙古的种植业现状潜力与发展[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2]裴喜春主编.SAS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