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华
(广州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2)
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以前,主要着眼于医德素质,集中进行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实验和研究,后来经推广得到进一步验证和完善。[1]虽然目前多数医学院校都为医学生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医德教育面临许多困难,一些人对医德评价的认识不够,以为仅仅是对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及其品德的评价,忽视了对整个国家医德体系本身的评价。事实上,一个国家医德体系的优劣,在总体上决定一个社会的医德水平,[2]即医德培养的终极目的是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健康水平。[3]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师资力量薄弱,尤其缺乏兼备医学与伦理学知识的复合型教师,且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等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医学生的医德现状及其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反馈意见作深入调研,为进一步完善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和构建有效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作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为广州医学院2006、2007、2008级全体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978人。其中男生523人(53.5%),女生 455 人(46.5%);学过医学伦理学的653 人(66.8%),未学过的325 人(33.2%)。
本研究所用的量表,在参照山东大学王巍巍[4]编制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德状况及对医学伦理学教育态度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及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实际,制定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德状况及对医学伦理学教育态度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共12个选择题,前9题主要了解医学生对医德知识、现象的认识,后3题主要了解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认识、需求情况。经检验,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故用作本研究的测量工具。调查时间为2010年7月,调查采用匿名答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答卷978份,有效率97.8%。在数据处理上用SPSS13.0计算各变量百分率,用Excel 2003计算各变量百分率的μ值,用U检验对各变量的百分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医学伦理学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学生医德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医学生正确医德观念的形成。调查结果中,在医德与医术间关系、不良医风现象、医患沟通、知情同意等方面,学过医学伦理学的医学生有正确认识和态度的比例高于未学过者(P<0.05)。此外,两组学生都认为医学伦理学应由复合型医学伦理学教师教学,以临床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医疗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最有效,且学过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医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比例高于未学过者(P<0.01)。见表1。
表1 临床医学生医德状况调查结果
2.2 5.2 3.2 2.511 <0.05 9.对身无分文的急症病人就诊问题的认识及处理:A.应该先对其进行必要的紧急救治 89.9 82.8 87.5 3.162 <0.01 B.不确定,报告上级部门等待答复 10.1 17.2 12.5 3.162 <0.01 C.不管不问,不应该对其进行救治C.隐瞒不告知患者0 0 0
绝大多数医学本科生读医目的明确,能够正确理解医德与医术的关系,表现出较强的责任心。但是,面对社会诸多现实问题的冲击,不少医学生的医学伦理观念淡薄,缺乏坚定的职业理想和医德信念。有不少医学生对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基本原则缺乏了解,对不良的医德医风现象缺乏正确认识。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1.2%)的医学生认同“为避免、预防医疗风险和纠纷,开尽可能全面的检查项目是可理解的”,有48.7%医学生认同“根据病人的支付能力选择性的收取红包或回扣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及时改变这一不良状况,势必影响医学本科生良好医德品质的养成。此外,有45%的医学生觉得“愿意与患者进行沟通,但有时缺乏沟通技巧”。因此,应注意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规范、医德原则的认知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促进医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及人的伦理修养的一门科学,与医德相关的因素有很多,[5]对于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养成、医学伦理决策和评价能力的形成以及医学科研伦理意识的培养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医学本科生都认为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必要的;以临床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医疗实践活动中学习的教学方式最有效;兼有医学和伦理学知识的复合型教师最受医学生欢迎。这与王巍巍[4]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虽能系统提升医德理论素养,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单调等缺点影响了教育的成效。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复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使医学伦理教育更好地发挥其医德教育的功能。针对上述调查中医学生对社会上不良医德医风现象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强化临床老师伦理精神的示范作用将获益更大,应尽量选择素质较高和责任心较强的医师承担带教工作。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将医学伦理知识灌输给医学生,让他们既了解到医学的科学严谨性,又体会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尊重保护患者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以提高其在将来实际工作中处理各种医疗纠纷的能力和技巧。如临床带教老师在医疗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用规范的诊疗行为,使医学生学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正确对待患者,即医学生可以在带教老师的临床医疗决策中,培养决策与处理临床医学道德悖论的能力。[6]此外,带教工作应有意识地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适当地安排医学生与患者沟通,使医学生充分认识到尊重、关注、真诚、爱心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而有效的沟通又是融洽医患关系的基础。此外,加强互动型理论学习,情景化现象反思等学习方式,也有助于医学生对道德理论的透彻理解,道德情感的内在提升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当代医学生被许多现实问题所困惑,在医德认识和态度上各有迥异,但大多数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医德信念都是积极向上的。此外,实践证明,当前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学生的医德修养,有利于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德观念,但在教学上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应根据当代医学生的医德现状特点,结合医学教育的实际,完善医德评价标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加强正面教育、正确引导,并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最终使医学生能正确处理各种道德冲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 孙福川.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法简论[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2,(4):47 -49.
[2] 韩丹.论医德医风建设评估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3):90 -92.
[3] 李莹,姚轩鸽.医德评价的内涵、根据和方法新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117-119.
[4] 王巍巍,陈晓阳.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D].山东大学,2007:47-50.
[5] 石大璞,高万祥,李恩昌.医学伦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 马加海,徐礼鲜,王雪岩.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医学伦理学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2):170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