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胡适的首次见面——《蒋介石日记》解读之九

2011-01-17 10:55陈红民
世纪 2011年4期
关键词:见面胡适蒋介石

陈红民

《申报》的那条“奉召”消息是假新闻

关于胡适与蒋介石于何时何地第一次聚首,是有些争议的。

1931年10月,上海的《申报》以《丁文江、胡适来京谒蒋》为题,刊登如下消息:

丁文江、胡适来京谒蒋。此来系奉蒋召,对大局有所垂询。国府以丁、胡卓识硕学,拟聘为立法委员,俾展其所长,效力党国,将提14日中政会简任云云。

此消息言之凿凿,细节清楚,加上《申报》是一家有信誉的大报,故许多人信以为真,以为到上海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胡适真的“奉召”去南京与蒋介石见面。当时,鲁迅就根据此消息写了一篇名为《知难行难》的杂文,暗批胡适等人一面与国民党当局争“人权”,一面又接受独裁者“召见”,要去政府做官。《胡适年谱》的编者引此条为胡适与蒋介石1931年10月在南京见面的史料依据。易竹贤的《胡适传》在引此消息时未细辨清时间,又将见面时间提前了一年,误为1930年10月。然而,《申报》的那条消息应该是假新闻。因为胡适与蒋介石的日记中均没有他们在1931年(或1930年)见面的记载,而胡适1932年底在武汉与蒋见面时,在日记中确切地记下:“此是我第一次和他相见。”蒋介石也记下“其人(胡适——引者注)似易交也”的评论,“似易交”三字,分明是说初次见面的观感。

晚年蒋介石

《申报》那条新闻,在逻辑上也站不住脚,1931年10月,日本入侵东北加上国民党内部的宁粤之争,蒋介石内外焦头烂额,哪里有时间召见胡适?再提前一年的1930年10月,更不可能,当时中原大战正酣,胡适在北平帮着反蒋派制定“约法草案”呢。1931年初清华大学校长出缺,有人提议胡适继任。蒋介石明确反对说,“胡适系反党,不能派”。这之后,为了教育部强令免除光华大学罗隆基的教授职务及《新月》杂志被禁之事,胡适与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有过书信往来,也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蒋胡关系一直处在紧张状态。

时间是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时空倒错,结论会完全不一样。如果胡适是在1931年10月就“奉召”与蒋介石见面,那鲁迅的批评即能成立,胡适的人格要大打折扣。

三邀胡适晚餐

蒋介石与胡适关系改善的契机出现在1932年。前一年发生日本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被迫再次下野。1932年初,蒋介石重新执掌军政大权,他不仅未减锐气,反而增加了进取心与使命感,有意从军事领袖转型为通晓政治、经济与外交的国家领导人。为此,他开始注意对于外交与教育人才的吸纳与网罗。他请各类专家为其授课,虚心学习。据蒋介石日记,他在1932年上半年曾请马寅初、翁文灏等著名学者为其讲授统计学、土地学、国际经济、经济地理等课。蒋介石眼界因此大为开阔,感慨道:“自恨昔日识浅见少,坐井观天之错误也。”“甚恨研究之晚,而对内对外之政策错误也。”

一个意外的事件,使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迅速缓和。1932年,胡适透过翁文灏给蒋介石打电报,要求对被捕的前中共领导人陈独秀进行司法审判,而不是军法审判。蒋介石同意了这项请求,反过来请翁文灏转达想与胡适见面的意愿:“胡适之先生近日身体如何?可否请其南来一叙?”

据胡适日记,他第一次见到蒋介石是1932年11月28日,地点是武汉。表面上看,这次见面是偶然的邂逅,胡适是应武汉大学校长王世杰之邀,前往访问并讲学,而蒋介石此时也恰巧在武汉。但如果联系到半个月前蒋介石请翁文灏转邀胡适的那份电报,就会发现见面应该是精心设计的。在胡适方面,一年前《申报》的那则他见蒋介石的假新闻,已经惹出满城风雨,他对于鲁迅的笔伐虽未回应,心存顾忌。见面地点选在武汉,不仅可以避人耳目(果然没有报纸发消息),而且蒋、胡均是人在旅途,没有主、客之分,也就不存在“召见”、“奉召”之类。

胡适在武汉与蒋介石共见过三次,且都是蒋请吃晚餐。1932年11月28日胡适记道:

下午七时,过江,在蒋介石先生寓内晚餐,此是我第一次和他相见。饭时蒋夫人也出来相见,今晚客有陈布雷,裴复恒。

从描述中看出,胡适与蒋介石的第一次见面是礼节性,宋美龄的出现,显示见面的规格颇高而又透出一些温情。

次日,蒋再邀胡适前去晚餐。胡适记道:

六点半,黎琬(公琰)来,小谈,同去蒋宅晚饭。同席者有孟馀(顾孟馀—引者注)、布雷、立夫。今晚无谈话机会,我送了一册《淮南王书》给蒋先生。

此次胡适是有所准备的,但苦无谈话机会,只能将预备好的《淮南王书》送给蒋介石。选择送这本书是有用意的,胡适认为,道家的中心思想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道”,《淮南王书》集道家思想之大成,他是希望蒋介石不要太自以为是,“太有为能干”,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后来他与蒋介石交往中时常提醒蒋注意的。分手时分,蒋介石约胡适在12月2日再谈一次。

胡适两次见面都未能详谈,故对第三次见面格外慎重,在2日下午特意托王世杰带信给蒋,说自己将会如约前来,蒋介石也回信重申前日之约。见面的结果让胡适相当的失望,他记道:

六点下山,过江。蒋先生的秘书黎琬君来迎,到蒋宅吃饭。

我本来以为这是最后一个谈话机会,故预备与他谈一点根本问题。但入门即见昨见的雷孟疆先生,后来吃饭时杨永泰先生又来了。二客皆不走,主人亦无法辞客。所以我也不预备深谈了,只随便谈了一会;十点即辞出。

我至今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我来。今日之事,我确有点生气,因为我下午还托雪艇告知他前日之约我一定能来。他下午也还有信来重申前日之约。

席上他请我研究两个问题:

(1)中国教育制度应该如何改革?

(2)学风应该如何整顿?

……

在日记中,胡适用了“确有点生气”、“很不客气的对他说”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主要是胡适希望能与蒋介石单独深谈,“谈一点根本问题”,但旁边始终有人无法深谈下去。

胡适感慨“我至今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我来”,并为此生气,颇有上当的感觉。通常的解读,都认为胡适是抱怨蒋12月2日当天“为什么要我来”。实际上,仔细体味通篇日记,胡适抱怨的是蒋介石为什么要约他到武汉来。因为胡适是有备而来,对见面有相当的期待,所以才在前两次见面只是吃饭之后的第三次相见面格外重视,不料,也未能达到目的,故他生气了。

蒋介石的日记中对他们的见面也有记载,他对11月28日、29日的见面只字未提,12月2日记道:

上午,批阅,办公,会客,见刘廷芳。下午会客,听李维果讲德国复兴史,与胡适之谈教育方针与制度,彼主张持久,以“利不十,不变法”之意言之,余甚以为然。其人似易交也。李与刘皆可用之才也。

比照两人的日记,蒋介石对见面的观感,显然比胡适要好的多,蒋对胡适的话都听进去了,“甚以为然”,他将胡对教育的意见归纳为“主张持久”,“利不十,不变法”等,也挺准确。蒋介石对胡适的评价颇高,“其人似易交也”,根本没有觉察到胡“很生气”。12月2日下午,他还听李维国讲“德国复兴史”,但对内容未记一字。胡适觉得未能深谈,蒋介石似乎已经达到目的。造成二人感觉错位的原因是:在蒋介石,请胡适谈教育,是他听一系列专家讲课的一部分,他此次只将胡适当成是“教育专家”,听讲是穿插在繁忙的公务之中进行;在胡适,则是精心准备要与蒋单独谈些“根本问题”,且在日程上也留出专门时间。所谓“期望大,失望也大”是也。其实,胡下午六点下山去蒋宅,十点离开,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至少有三个小时以上。蒋介石见客通常都较短,能与人谈三小时的话,并不多见。胡适所记蒋介石请他注意研究的两个问题,并非蒋临时想到的,而是蒋计划向他请教的。

分别时,蒋介石曾约胡适以后再谈哲学问题,并把自己刚出版的《力行丛书》送给胡适,留做未来讨论的蓝本。有人认为蒋、胡在武汉时就谈过哲学问题,这是误读了日记。关于此点,胡适在12月5日离开武汉,转到长沙后才记到的:

附记:蒋介石先生要同我谈谈哲学,他先把他著的五小册《力行丛书》送给我看。其中第四册为“自述研究革命哲学经过的阶段”比较最扼要。他想把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道理来阐明我们总理“知难行易”的学说。(P.4)

他解释中山先生的“知难行易”是要人服从领袖(服从我孙文),此说似是采用我的解释。

当天,胡适在长沙的中山堂参加湖南全省纪念周,作题为《中国政治的出路》的演讲,倡议要“建立一种建设的政治哲学”,指出孙中山的“知难行易”是革命的哲学,不适于建设,“建设的政治哲学要人人知道‘知难,行亦不易’”。胡适在日记中用“附记”,来回溯这个话题是在仔细看过蒋的《力行丛书》后,针对孙中山与蒋介石关于“知难行易”的理论有感而发:“日来颇思此理,故今日在中山堂演说,于最末段略述此意”。胡适在日记中对《力行丛书》有如下评论:蒋介石似乎也明白王阳明与孙中山的“知”、“行”思想有根本不同,但“蒋君明知二说不同,偏要用阳明来说中山,大概是他不曾明白懂得二说的真正区别在哪儿”。胡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简单说来,二说之区别如下:阳明之说是知易行易。中山之说是知难行易。”他在日记中对此有大段的解释。这些自言自语的话,更像是他预备将来与蒋介石谈哲学时的腹稿。

胡适武汉之行的经济收入

12月6日,胡适离开长沙,准备结束南行北返。他在日记中记道:

三点半到车站,送行者甚多。招待所中职员仍把旅费送来,我托经农(朱经农——引者注)及刘廷芳代办;后来所中职员说,今天上午特别去兑换天津、上海纸币;我也因为在车站推来推去不像样子,所以终于收下了。

此行翁詠霓君垫了乙百元,我自己带了九十元出门;三次在汉口旅馆,两次是总司令部代付钱的;往长沙的车票是总司令部买的;今天回去的车票是我自己买的;后天北去的车票是我托武汉大学代买的,大概他们不让我出钱。总计还可以余两百多元。

胡适是要核算一下此行的经济收入:出门时带90元,南下10天回去时还可余200多元,净赚100多元。这笔细帐透露了重要信息:钱的来源中翁文灏垫付一部分,在武汉的旅馆费、去长沙的交通费,大部分是总司令部付的。联系胡此次南行见蒋的牵线人就是翁,这也为胡、蒋在武汉的见面是精心安排提供了旁证。如果胡适只是去武汉大学访问时“巧遇”蒋介石,则蒋断不会连续三次邀其晚餐,总司令部也不应该负担其旅费。

猜你喜欢
见面胡适蒋介石
胡适的美国恋情
韩练成:蒋介石身边最隐蔽的传奇将军
秀逗蘑菇村
吸烟的礼节
不能见面
你好,春天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蒋介石搓麻将也是玩政治
在钟塔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