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每逢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政协召开会议,代表们的相关提案也总是接二连三。银行与中小企业,作为两个不同的实体,各自都是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很多时候,双方的目标并不一致。银行的目标是要求中小企业还本付息,而中小企业,则可能不会按申请贷款时的项目进行投资和及时还贷,甚至逃废银行贷款。在信息不对称的借贷市场中,银行一旦观察不到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就会提高利率或干脆不受理中小企业业务,转而将贷款放给有保障的大型企业。也许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也正源于此。要弥补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缺失,首先就应该建立起中小企业的诚信体系,同时,企业经营者要敞开大门,适时公开企业信息。建立中小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形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良性循环。
(浙江 杨芳)
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在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等政策上,要从对单个企业“发点球”式的扶持转到面向整个行业的“普惠”式支持,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虽然以前“发点球”式的扶持方式成功率很高,但是对于某些只需要拉一把就能够有大好前景,却苦于得不到这个“点球”而死在半路上的中小企业来说很不公平。这些中小企业手中的项目也许很有价值,但是前期投入很大,而在这个应该由政府雪中送炭的时候,却因为“点球”规则的限制,而不得不成为了路边的冻死骨。当然,“普惠”的目的并不是要用政府财政来赡养中小企业,它和各种创新基金一样,是一种引导作用,用政府扶持的态度,来引导更多的资源向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中小企业流动。
(江西 赵林平)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各种风险事故,造成了公众恐慌、重大社会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如2009年7月发生在河南杞县的钴—60辐射源卡井事故,引发全县虚惊和几十万人的集体大逃亡,时称“新杞人忧天”;而不久前发生的“7•23”动车追尾事故,造成严重伤亡,直接引发社会对动车安全性的质疑,并影响到公众对科技的信任。纵观这些后果严重的事件,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都与现代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事故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事先没有得到任何预警和采取防范措施的机会;事故的起因都是源于一些微小的事故和不经心的疏漏,却引发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这些后果严重的事故,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风险社会,我们需要发展负责任的科技。
(上海 张文霞)
20多年来,我国孵化器培养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领军人才,成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高新区稳健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据科技部统计,纳入火炬计划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集聚的科技型初创企业每年保持在5万家以上,就业人数超过百万,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截至2010年年底,纳入我国火炬计划体系的孵化器总数已达 894家,其中国家级346家;在孵企业达56300多家,已毕业企业4700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138家。此外,还有大量散落的民营孵化器未被纳入火炬计划统计范畴。它们同样承担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责任。
而在近日举行的中关村孵化器发展论坛上,多名国内外专家在对中国孵化器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表示惊叹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在孵化器数量与规模激增的同时,中国孵化器的服务水平能否与之相匹配?
与我国孵化器发展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和以色列等国的孵化器的在孵企业数量却保持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和中国的孵化器相比,美国孵化器在孵企业数量较少,大部分孵化器容纳的在孵企业数量在70家以下。以色列工贸和劳动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科技孵化器项目负责人约斯•斯摩格也表示,目前以色列有26家孵化器,平均每家孵化器负责8个项目。除此以外,孵化器没有太多精力来扶持更多的项目。
孵化器和在孵企业数量的增加,向新时期的孵化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孵化器已经由最初的提供物理空间、一般的政策性咨询、帮助注册等初级服务,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我国孵化器数量的快速增长,不仅向我国孵化器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国政府部门的孵化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孵化服务能否跟得上孵化器的规模扩张,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据了解,科技部火炬中心未来将重点开展一系列工作以提升孵化器内生能力:如探索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模式,建立毕业颁证跟踪制度;探索和推动持股孵化模式,推广建立创业孵化基金;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统一标识、强化品牌建设等。相信经过新一轮洗礼,我国孵化器将步入新一轮发展期,进一步向孵化器强国迈进。
(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