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司司长 马维野
知识产权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辨析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司司长 马维野
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是促进知识产权与社会资本有效对接,拓宽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实现路径的新举措。国内的一些企业及学者,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为推动知识产权投融资的研究与发展,我们应首先弄清以下五个方面: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自主的内涵、知识产权的价值以及制约知识产权投融资发展的影响因素。
知识产权的“知识”与知识经济的“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产权不能从字面理解成知识的产权化,知识产权制度也并非开发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在英文中有两种关于知识产权的表述:in tell ectualpr operty和in te ll ectual propertyright,分别简称为IP和IPR,二者均被大陆学者翻译成“知识产权”。实际上,英文中的in tell ectual指的是智力、智慧,并非知识。与大陆不同,台湾将IP翻译成智慧财产,IPR翻译成智慧财产权,首先从概念上正确区分了IP和IPR。
知识的英文翻译是know ledge,指人们公知性的学问、学识。由于知识的公知性,它是不能产权化的。而知识产权中的“知识”,实际上是智慧,指人们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公知性的,有可能产权化。
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死的知识离开了活的智慧的运用,便一文不值。中国有很多传说,说明中国人的资源要远比美国人丰富,但美国人的智慧运用却更好,他们把中国的花木兰拍成动画片在全球销售,中国人想看也要从美国人那里购买版权。可见,在知识产权制度下,智慧远远重于知识。
知识产权旨在激发人的聪明才智。对于知识产权的创造,知识与智慧二者缺一不可。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法定权,而不是知识的法定权。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是度量它的智力的价值,而非知识的价值。知识产权之所以可以用来投融资,是因为它的智慧财富属性,而不是知识属性。
在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鼓励创新”似乎成为各界的共识。但我认为,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是鼓励创新,而是激励竞争,甚至是保护垄断。正是因为知识产权制度有着激励竞争、保护垄断的本质特征,才能客观上起到鼓励创新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2004年之前,世界两大飞机巨头空客和波音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屈指可数。205年,当中国对外宣布要自主研制大飞机并在上海成立商飞公司后,空客和波音开始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因为他们意识到中国的商飞公司将是他们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竞争对手。空客和波音在中国申请专利绝不是为了鼓励创新,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在全球飞机制造业的垄断地位。
自主知识产权并非通过自主创新获得的知识产权,两个“自主”有着不同的内涵。自主创新指的是研发活动要“以我为主”,这个“自主”不等于毛主席当年倡导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的“自主”。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别人的东西,更不是要关起门来搞自我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恰恰是自主创新的三大含义之一;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指的是权力人对这种权力具有排他性的使用权,这种使用权既可以通过自主创新获得,也可以通过购买、无偿赠与等途径获得。中国的企业不仅要学会自主创新,还要学会购买、引进、合作,能够让知识产权为我所用,这是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最高境界。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说法也不科学。知识产权是私权,如果这个知识产权是你拥有的,它就一定是你自主的;换言之,如果说这个知识产权是你自主的,它也就一定是你拥有的。“拥有自主”是同一概念的重复表达,语言修辞上显得罗嗦。任何一个自主创新的成果都不等于天然的自主知识产权,即创造并不等于拥有。发明创造的成果能否被拥有,关键看它是否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使用,只有当发明创造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形成了专利,才具有排他性。因此,企业发明创造的成果,应当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这种排他性又叫独占性,这种独占性使得知识产权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是企业的竞争力,但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不能用科技成果打击对手,保护自己,防止别人模仿。因此,自主创新的成果是不能用来投融资的,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够用来投融资。
贵阳某企业在向国外销售产品时,为表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大,向国外合作者展示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二十几张奖状,但并没有获得预想的效果,因为国外没有科技奖励制度,科技的好坏是通过市场来评判的。但当他们展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签发的专利授权证书后,立刻得到了国外合作者的认可。其中一家外商在谈妥的既定金额之外,又出资200万美元,表示对该企业知识产权的认可与重视。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大。对技术依赖型、创新型企业而言,专利是企业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也是最具投融资潜力的知识产权。中国有两家经历了三百五六十年的剪刀品牌,一个是北京的王麻子,另一个是杭州的张小泉。1983年,广东省阳江市新成立了一个生产剪刀的企业阳江十八子,这家企业依靠大量的申请专利,通过专利的授权不断开发新产品,通过专利的保护不断扩大市场、占领市场、垄断市场。最后成功击败了竞争对手王麻子和张小泉。再例如,美国《新闻周刊》在2010年8月16日评出了世界最好国家排行,中国排在了第59名。尽管排名落后,但《新闻周刊》仍十分担心中国会奋起直追,在经济上超过美国,认为“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申请专利的速度也远超过美国”。就知识产权而言,美国的新闻周刊最怕中国在专利上赶超美国,这再一次印证了专利才是企业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
首先是质量因素。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构成了企业知识产权的优势。数量是构成知识产权优势的基础,而质量则是优势的关键。就专利来说,知识产权的质量包含两个方面:专利权的稳定性和专利权的技术性。专利权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有效专利加以表达,企业存活的专利与获得授权专利的比例说明了企业知识产权的稳定性。专利的技术性是指专利的技术含量,可以通过发明专利所占的比例来表达。根据中国《专利法》,专利分为三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的技术性最高。在专利稳定性方面,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仍有很大差距。据统计,中国企业专利维持时间超过5年的仅有46.4%,而国外则达到了81.2%;维持时间超过10年的,国内是4.5%,国外是23.6%。在专利的技术性比较中,中国企业也远落后于国外企业。以中国的奇瑞和日本的丰田在中国专利局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为例,奇瑞的发明专利仅占5%,而丰田的发明专利则达到了60%。专利申请方面,以纯电动汽车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为例,国内企业的发明专利比例仅占33%,而国外企业发明专利比例则高达99%。这些对比分析表明,中国的企业知识产权的质量并不高,这样的知识产权是很难用来投融资的。
第二个因素是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知识产权评估属于无形资产的评估范畴,无形资产独特的性质使得无形资产评估所用到的方法和技术十分复杂,因此对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非常困难。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区别。知识产权是摸不到、看不清的,评估师无法根据感官判断其价值;二是现时价值和未来价值的区别。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要考虑未来潜在的价值,知识产权投融资考虑的是未来的收益,而不是现时的收益。目前所用的评价无形资产的方法,诸如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都是评价有形资产最常用的方法,用来评价无形资产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知识产权的评估理论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不断地探索突破。
第三个因素是知识产权评估师、评估机构的资质。评估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师要进行一种思维的转换,从有形资产评估到无形资产评估,从一般无形资产评估到知识产权评估的转换,这些都要求评估师要有一定的资质。目前,国内评估机构的评估师中,具有这种资质的人数还不多。应该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师进行资质认定,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考核。
第四个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即金融机构是否认同知识产权评估师对这个知识产权所作出的价值判断。知识产权投融资可以很好地解决银行和企业的对接问题:企业没有资金,需要发展,但是企业拥有知识产权,想通过知识产权这个抵押物获得抵押款。知识产权评估师对这个知识产权作出价值评估后,由于存在风险问题,银行并不一定认同,有了市场需求的驱动,投融资才能顺利进行。因此,知识产权的质量是开展投融资的基础,知识产权评估是为企业从银行进行贷款提供的一个纽带,这个纽带是受市场推动的,关键的决定因素还在于银行。
总之,知识产权投融资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需要我们在投融资服务中加以认识、解决,帮助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