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陶瓷产区概况介绍
1.1.1 基本情况
淄博南连泰山,北临黄河,东临海滨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西接泉城济南,区位优势独特。淄博是一座组群式的城市,管辖张店、淄川、博山、周村、临淄五区和桓台、高青、沂源3县。淄博陶瓷生产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后李文化时期,境内先民们就开始掘地筑窑,焚柴而陶。
新中国成立后,淄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淄博陶瓷产业进入辉煌的历史发展时期。目前,淄博陶瓷生产已形成了六大基地:出口陶瓷基地、高档宾馆用瓷基地、高级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基地、装饰材料基地、建筑陶瓷基地和高新技术基地。淄博的日用陶瓷被誉为“第三代国瓷”,进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畅销国内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淄博建陶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四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之一。淄博建陶企业主要集中在淄川、张店两地,其中淄川的建陶企业主要集中在双杨镇。该镇有东鹏、亚细亚等知名企业的生产基地以及耿瓷集团、皇冠陶瓷、统一陶瓷等本土知名企业,共有生产线116条。山东耿瓷集团以8条生产线的规模成为目前淄博产区的最大生产企业。而淄博地区卖场主要分布在淄川建材城、中国财富陶瓷城、中国科技陶瓷城。
在淄博众多建陶企业中,涌现出了东岳实业总公司、山东耿瓷集团、淄博城东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出皇冠、耿瓷、斯格米、米开朗、狮王、薄斯美等一批知名品牌,共同构建了淄博建陶这一区域品牌,形成了产业链完善的建陶产业集群区,配套产业也比较健全。
淄博建陶产业体系健全,但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存在着能源、原材料枯竭,环保压力大,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行业自律缺失等五大问题。目前淄博市建陶产品生产所需的长石、石英、粘土等原材料和煤炭等燃料95%以上靠外地购进,采购、运输成本高,而且供需矛盾突出,生产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据当地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2008年淄博市建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而综合能耗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耗能的13.3%。此外,缺乏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卖不出高价一直是淄博陶瓷产业的软肋,据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出口13.9亿件陶瓷仅创汇11.5亿美元,平均每件仅为0.83美元。可见,淄博的建陶行业实施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已势在必行。
张店区从2008年1月起就已不再批准新上建陶生产线。两年来,该区已淘汰建陶生产线42条,淘汰落后产能8 200万m2,腾出空闲土地1 000余亩。
1.1.2 近年发展概况
淄博产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生产规模和实际产量均仅次于广东佛山,居全国第二位。资料显示,2009年1~10月,淄博建筑陶瓷产量为9.01亿m2,预计全年能完成10.7亿m2;卫生陶瓷69.3万件,预计全年完成100万件。在出口方面,受金融危机等影响,淄博市建筑陶瓷等建材行业产品出口减缓,而在当前同际市场对建材产品需求在短期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出口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2009年11月,淄博市公布了《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至2011年)》(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淄博建陶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指标: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2亿m2控制到7亿m2以内。淘汰转移落后生产线200条、产能5亿m2;高档建陶产品比重达到50%以上;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8~10家,拥有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3个、市级研发中心5个;建陶生产企业50%以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60%以上通过IS014001、IS09000、1S018001体系认证,能耗指标达到同家和省、市标准;建陶企业生产主要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
而在此之前,《张店区南部城区规划编制》也已出炉,这个新的城市片区其功能定位为产业、生态。而该区域则是张店区大型产业的聚集地,涉及建陶企业72家,经过重新规划调整后,该区域传统的第二产业将由以建陶、化工为支柱的产业类型,调整提升为以精细化工、新材料为支柱的产业类型。
《意见》对当地建陶产业未来发展传递出了产业升级提速的信号,淄博的建陶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环保压力,整个产业将进入资源整合阶段。《意见》中鼓励企业创新:适当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加大研究开发和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的推广力度,以技术进步推动淄博建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建陶企业将为此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制定实施对创新人员的激励措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淄博市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力争使大中型建陶企业普遍建立起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硅苑科技、山东理工大学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广泛开展产学研结合,加紧研究开发一批共性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意见》最终的目的是,力争经过3年努力,形成涵盖会展、研发、原料辅料、建陶装备及配件、建陶产品生产,物流等各环节有机衔接、相互配套、融合发展的现代建陶产业链。
从2008年起,淄博市不再批准新上建陶生产线,以实现节能减排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面对如此严峻的投资形势,部分建陶投资者已无法实现在淄博建厂或扩大规模的愿望。目前,宁夏平罗县与淄博张店区已签订了缔结友好县区和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协议。平罗县资源丰富,具有建筑陶瓷及高档陶瓷制作的优质原料,到平罗县兴建陶瓷企业,可化解目前淄博陶瓷原料枯竭、运输成本高等发展瓶颈。
2009年6月28~30日,第三届中国(淄川)建陶卫浴洽交会暨中国陶瓷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研讨会在淄博举行。洽交会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淄川区人民政府主办,广东兴邦产业整体策划,是一场淄博陶瓷产业升级的大会。淄博在打造集生产、交易、品牌塑造、渠道建设为一体的立体型产业基地时,也在探索打造“中国陶瓷之都”的发展策略。2009年9月,以“淄博陶瓷、当代国窑”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暨世界陶瓷采购大会·第八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在淄博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新材料技术论坛是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开展院地合作的重要活动,中国科学院有20个院所和50多位专家参加本届新材料技术论坛。在开幕式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何天雄代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向淄博市授“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牌匾。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山东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为山东省院士工作站揭牌。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陶瓷产品欧盟标准检测认证中心”揭牌仪式。
2009年,在以统一陶瓷为淄博品牌领袖的带领下,一大批陶瓷企业开始探索淄博的区域品牌之路。淄博统一陶瓷在2009年,产销量同比增长了35%。在2009年4月,统一投入数千万的瓦伦蒂诺公司生产线成功投产,正式宣布统一陶瓷公司在仿古砖领域拥有了450mm×675mm、450mm ×900mm、600mn×1 200mm等全系列规格产品。8月份,统一陶瓷成功获批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并与国家工信部一起起草了第二个国家级防静电陶瓷标准。
1.2.1 基本情况
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距淄博4h车程,辖3区9县,面积1.72km2,人口1 000万人,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临沂是一个新兴的陶瓷产区,陶瓷土、页岩、粘土等矿产储量居山东省第3位,同时当地拥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地表水量居山东第一。
临沂的陶瓷产品主要集中在罗庄区,改革开放后,罗庄陶瓷历经了三次大的发展。第一次大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个体陶瓷厂开始出现,当时发展的主要是日用陶瓷,据统计,几年间兴建了大小瓷厂30多间。第二次大发展是乡镇企业改制,集体企业改成股份制、民营企业。罗庄建筑陶瓷从这个阶段开始发展,开始做小规格的釉面砖。一批规模较大、拥有现代化技术的建陶企业开始落户罗庄,萨克米、唯高等做压机的企业也纷纷进驻罗庄。第三次发展高峰在2004年左右,墙地砖企业迅速崛起。目前临沂的建筑陶瓷产量高达4亿多m2,仅次于佛山、淄博、夹江、晋江等地区。而临沂生产的抛光砖已经占了全国份额的3 0%,水晶砖已经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
2009年,罗庄新增内墙砖生产线12条,而且均是长度超过300m的生产线,产能可增加6 000万m2。目前,罗庄有近六成企业贴佛山品牌生产,内墙砖产销率达到95%以上,但地砖方面依然存在库存压力。与其他陶瓷产区相比,罗庄内墙砖生产成本最有竞争力,其综合生产成本要比其他产区低l 5%左右。
罗庄所在的临沂市被称作“物流之都”,倚重当地便利的物流系统,罗庄陶瓷销售范围辐射到全国24个省。在临沂市区内,有鲁南陶瓷市场、怡景丽家国际建材广场、银座家居广场等,均以零售和工程销售为主;而在罗庄,有罗庄陶瓷商城、朱陈建材批发市场和豪德建材广场,且都以批发为主。这六大建材市场齐头并进,以各自不同的销售渠道传播和扩大着罗庄陶瓷的影响力。
根据罗庄区陶瓷协会资料显示,至2009年底,罗庄区有陶瓷生产企业92家,其中建陶企业69家,建陶总生产线150多条,年产量达6亿m2。内墙砖是罗庄区的主打产品,目前共有46家内墙砖生产企业,年产能力近4亿m2。
1.2.2 近年发展概况
2009年,临沂产区继续延续了2008年的发展势头,佳贝特陶瓷、佳宝陶瓷、地王集团旗下的沂州建陶和阳光陶瓷、临沂顺成陶瓷、佳美陶瓷等大部分企业忙到近年关才停窑,并在正月初六就陆续开始点火投产。与高安产区一样,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为专注于三四线市场的临沂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009年9月,罗庄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创建山东省优质陶瓷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的文件,文件指出,到2010年底,争创山东省名牌产品3~5个,著名商标3~5个,驰名商标1~2个;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达到30家,通过ISO 14001环境体系认证的企业10家,发展体系认证齐全的骨干企业20家,抛光地板瓷砖企业全部通过3C认证;产业集群主导产品配备满意率达到90%以上,产品合格率100%;全部陶瓷生产企业的粉尘、废气、废水排放达到GB16297—1996标准;争取2011年获得“山东省优质陶瓷产品生产基地”称号。
随着企业规模的膨胀,罗庄陶瓷面临着治理污染和产业升级。罗庄区把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年初开展了陶瓷、钢铁、焦化三大产业调研、分行业召开座谈会、到淄博张店、广东佛山等地考察学习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罗庄区陶瓷产业升级实施办法》,全面展开了陶瓷产业升级工作。经过整治,全区94家陶瓷企业中82家已经实现了达标生产,对仍未达标的11家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此外,全区自2008年以来没有新批陶瓷类新上项目,从源头上控制住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两年来共淘汰土窑、半土窑生产线12条,提升了行业总体竞争力;强制推广先进实用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开展了以怡高陶瓷、博林建材为示范点的建陶行业干燥塔系统水煤浆焚烧酚氰废水技术改造,目前54家企业中已有42家完成改造。同时,积极推广内墙砖生产线干式磨边技术、电机变频应用技术和窑炉余热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等,实现了酚氰废水、磨边粉尘、尾气余热的回收再利用。
提高减排治理水平,强制推广料场全封闭,喂料、破碎、压机系统除尘配套,冲洗水及磨边水沉淀循环使用和粉尘、烟尘排放点在线监控,实现了粉尘达标排放,生产废水零排放。
积极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山东名牌和省长、市长质量奖,陶瓷生产骨干企业优先参加区长质量奖评选活动,对获得区级以上质量奖项的陶瓷企业,在区创新改造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奖励。2009年年初,罗庄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名优产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种认定的12家陶瓷企业,共兑现各类奖金89万元,怡高陶瓷公司、佳贝特建陶公司因在提升行业素质、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方面产生了重大示范作用,被认定为“陶瓷产业升级突出贡献企业”,各获奖金10万元。同时,区里还对企业外出展洽、学习培训、参观交流等活动最高给予50%财政补贴。
实行分类管理制度。罗庄区将企业分为A、B、C 3类进行管理,指导、督促企业进行类别提升。获得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已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的企业,为A类;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各项制度基本齐全,划分为B类;质量管理体系不完整,有关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运行,以及在检查中发现有产品质量不合格等违法行为的企业,划分为C类。
对A类企业,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督检查或投诉外,免于巡查;对B类企业,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检查外,每季度进行一次巡查;对C类企业以及环保不达标、质量不合格、伪造厂名厂址、伪造质量认证的企业要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不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发现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技术整改后仍达不到规定要求,将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直至关停取缔,确保2010年底前消除C类企业。
2.1.1 基本情况
高安陶瓷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高安文物志》记载,早在宋代,高安就已开始生产陶瓷。建国后,高安陶瓷业以生产日用陶瓷、工艺陶瓷为主。1978年,高安创办第一家建筑陶瓷企业——瑞景,江西第一片釉面砖诞生于此。之后,高安乡镇纷纷开办陶瓷厂,到20世80年代中期,几乎每个镇都有陶瓷厂,形成规模效应,其生产的“152”白瓷片闻名全国。每届天津建材博览会上评选的十大陶瓷品牌,高安陶瓷都有品牌上榜。当时高安被称为“釉面砖王国”,釉面砖占全国陶瓷产量l/8。后来由于受市场变化、资金紧缺、改制滞后等因素影响,陶瓷业逐渐步人低谷,行业地位迅速被广东佛山所取代。
进入21世纪后,高安建筑陶瓷业开始复苏,高安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建筑陶瓷产业作为市级经济支柱产业来培育扶持,开发建设高安市建筑陶瓷工业项目区,努力把高安打造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建筑陶瓷产业专业基地。2007年3月,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被批准为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先后引进新明珠、新中源、普京、欧雅等58家建陶企业及配套企业,合计投资118亿元。“高安基地”创造了“年内申报、年内规划、年内建设、年内投产、年内成形”的“高安速度”,在2007年全国陶瓷行业新锐榜排名中,“高安基地”一举获得年度产区奖,并被全国建材协会授牌“国家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高安拥有丰富的陶土资源。高安及相邻县市交界处,探明陶瓷原料储量达5亿m3,预测储量10亿m3,拥有生产内墙砖、外墙砖、地砖的全部天然原料和除广东黑泥以外的生产抛光砖的绝大部分天然原料,而且储量大、品位高,可容纳400条生产线生产100年以上。此外,高安区位优势明显,东邻省会南昌,距昌北机场仅60km,320国道横穿境内50多km。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位于赣粤高速公路和沪昆高速公路交汇处,浙赣铁路5个货运站的中心点,紧邻南昌、樟树水运码头,处于西北部资源分布扇中心点和“长珠闽”市场销售扇的中心点,可以从整体上构成“西北资源、基地生产、东南销售、两扇齐动”的发展格局。高安市汽车运输业闻名全国,位列全国汽运业四强县市之首,拥有各类营运车辆1万多辆,5t位以上的长途货运汽车8 000多辆,总运力突破5万t,运力辐射除中国台湾地区以外的全国各地和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
近年来,由于广东陶瓷产业的转移,很多陶瓷企业纷纷选择外迁。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高安市以其丰富的陶瓷资源、优越的市场环境以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较好地承接了广东陶瓷产业的转移,引起了大批陶瓷企业的关注。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该市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为了打造最适宜陶瓷企业发展的摇篮,该市先后投人3亿多元,完善陶瓷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贴息3 000多万元,兴建了4座110kV变电站;与南昌铁路局合作,投资12亿元,对八景火车站增容扩轨,建设江西省最大的铁路物流编组站;投资4亿元的高胡一级公路竣工通车;沙湖水厂、陶瓷实训中心、口岸作业区、西气东输二期和川气二期天然气分输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扎实推进,一个功能齐备、发育完善、配套完整的新兴陶瓷产业基地已经形成。
2.1.2 近年发展概况
2009年,高安建陶基地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发展势头迅猛,企业产销两旺,纷纷扩建新上生产线;二是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铁路专用线、实训大楼、管道天然气工程如期建设,基地口岸作业区成功申报并获得批准,建筑卫生陶瓷检验检测中心正在申报之中;三是高安的建筑陶瓷产品结构日趋完整,各类建筑陶瓷产品都能在园区生产出来。
2009年,是江西高安陶瓷产区在形成规模后加速发展的一年:尽管遇到了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但得益于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和大力推进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政策性因素,高安建陶产区的企业依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陶瓷产品销售形势非常火爆,产品供不应求,基本上所有的陶瓷企业均无库存。新上生产线的热潮持续不衰,高安的陶瓷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高安建陶产业以江西(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为载体,产业基地拥有新中源陶瓷、新明珠陶瓷、欧雅陶瓷、英皇卫浴洁具、恒达陶瓷等全国知名品牌陶瓷企业。2009年,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实现利税7.38亿元,同比增长50.3%和48%。2010年,产业基地陶瓷生产线投产有望达到140条,陶瓷生产总值有望达到100亿元,实现利税有望突破10亿元。为了避免走佛山等陶瓷主产区“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驱赶'”的老路,目前,高安市对进驻基地的企业制定了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一律不进入基地。对正在建设的企业,要求生产车间与环保配套一体化建设;对正在生产的企业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律先停产整顿到位再开工生产。为了基地能够可持续发展,高安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采取了适度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以减轻基地的环境容量压力。同时,环保分局先于其他单位进驻,零距离监控基地企业的环保工作。
2009年以来,产业基地积极引进集中供气项目,争取到了西气东输和川气二期管道在基地同时设置分输站,彻底解决了空气污染问题。目前正有序推进八景火车站增容扩轨和基地铁路专用线建设,建设江西省最大的货物出口和外销顺畅的铁路物流编组站与无水港;兴建4座110kV大型变电站;加大中国水务集团投资力度,建设基地二期水厂;加快引进陶瓷原料、色釉料、化工、机械和包装等陶瓷配套企业;深化与景德镇陶瓷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佛山华夏陶瓷研究所的合作建设基地陶瓷研发中心;加快赣江樟树码头建设,拓展水运物流,打通陶瓷产品的出口通道;斥资3 800万元建设陶瓷实训中心,其竣工后每年可为基地的企业输送各类型的陶瓷专业人才3 000多人。到目前为为止,产业基地共引进陶瓷企业和陶瓷配套企业56家,引进资金已达115亿元。
2009年10月,太阳陶瓷与西班牙意达加合作签约仪式暨世界第一片“钢琴砖”,诞生说明活动在佛山宾馆举行。太阳陶瓷推出世界第一块“钢琴砖”,并宣布太阳陶瓷营销中心正式人驻佛山,“钢琴砖”是太阳陶瓷和意达加釉料公司联手研发成功的,为陶瓷行业开创出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作为高安的一家本土企业,江西太阳陶瓷敢于走出高安,采取“江西生产、佛山营销”,双基地运营模式,并在打造和提升国际品牌、进军海内外中高端市场的举措令人瞩目。
2009年,陶瓷产业被列入江西省13个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高安陶瓷产业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期。面对当前建筑陶瓷业的良好发展势头,高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基地建设成一个功能齐全的生产园区、一个产品展示区、一个建筑陶瓷研发中心、一个三产服务中心、一批全国知名品牌企业聚结中心。到2012年一期规划200条生产线达产达标后,预计年生产能力可达6.5亿m2,实现年销售收人120亿元,年利税18亿元。
作为新兴产区的一个最典型的代表,高安目前已形成较强的产业规模,在今后几年内,这种规模效应将不断地释放出来,从而全面提速产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基地共引进陶瓷及配套企业67家(其中上亿元以上项目22家,5亿元以上项目8家),合同引进资金119.345亿元,拟建生产线195条,投产陶瓷生产线82条。在建生产线30条。到2010年底,新增产能1亿m2,各类建筑陶瓷产品将达到3.5亿m2以上。
但随着未来几年高安产区产量的集中释放,如何控制总量,控制同质化,如何有序开发,错位发展等问题日益凸显。另外,产品出口渠道的建设、外贸人才的引进也变得更加急迫。
2.2.1 基本情况
景德镇是千年瓷都,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毗邻浙江、安徽,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交通便利,皖赣铁路、杭瑞高速公路、206国道、景德镇机场、昌江水运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在建的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线横通东西,九江港长江轮的最大载量为5 000t级。目前景德镇正在规划建设铁海联运-铁路和海运一体运输,货柜可直接在厦门等地出口。水运方面,市区有300t船、乐平有600t船常年通九江,景德镇还拟在离市区100km的湖口建港口,到九江也只有137km。陶瓷生产企业原物料的进出、产成品的进出完全可以通过水运得以实现。
在进入新世纪后,景德镇提出要以构建以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的陶瓷产业大格局。要以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竞争力,打造陶瓷新型产业园,在陶瓷科技创新和产业规模上走在全国产瓷区的前列。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产业基地的建设步伐,决定将浮梁工业园区从浮梁县整体划拨组建景德镇市陶瓷科技园。至2005年底,已有包括海畅法蓝瓷等23家企业入园办厂。其中有8家高技术工业陶瓷企业,高技术陶瓷企业的聚集正在形成。
景德镇把建筑陶瓷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发展,景德镇设立了两个园区,一个是科技部和江西省政府共建的陶瓷工业园区,地点在市郊浮梁县境内,该园区也是国家火炬产业基地;另一个在乐平市。景德镇现有包括金意陶、特地、乐华、莱特建陶在内的建陶企业10家。
2015年10月25日,第一批检查员奔赴临床试验机构开展核查工作,打响了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的第一枪,对全行业产生极大震动。截至目前已经派出100个检查组,807人,完成了对126家机构和品种的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研究核查处攻坚克难使数据核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抓住核心要害,震慑了弄虚作假行为,使我国临床研究回归到科学、严谨、真实的正常轨道。
2009年3月,在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中,景德镇因瓷土枯竭而榜上有名。为此,景德镇出台了《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草案),其中提出:“抓住部省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创新体系的契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陶瓷、特种陶瓷及建筑陶瓷。”所以,摈弃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依靠大量消耗资源、以环境遭受破坏为代价的传统陶瓷产业,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型陶瓷产业已经成为景德镇发展陶瓷产业的必由之路。
按照有关部署,景德镇将从提高新技术陶瓷的国际地位、提高日用陶瓷国际市场占有率、发展保健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卫生陶瓷、积极发展陶瓷旅游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快陶瓷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发展高端陶瓷和高新技术陶瓷,在产业前沿领域占领制高点,打造大陶瓷产业格局,全面提升景德镇陶瓷的市场竞争力。
景德镇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景德镇陶瓷工业总产值达12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其中建筑卫生陶瓷产值50亿元,日用及艺术陶瓷50亿元,高技术陶瓷20亿元,陶瓷出口创汇1.5亿美元,实现陶瓷税收2亿元,培育产值过亿企业10家。创国家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3~5个,省级名牌8~10个。
2.2.2 近年发展概况
2009年,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其中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国内贸易成交额为6.23亿元,外贸成交额为1.07亿美元,现场交易0.51亿元;全市完成陶瓷总产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98%,突破100亿元;陶瓷出口额达1.833 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 67%,陶瓷产业实现税收1.02亿元,增长21.44%。陶瓷规模企业数量突破了百家大关,比上年增加25家,呈现欣欣向荣势头。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余波影响,景德镇产区一度也出现国内外市场萎缩,部分陶瓷企业订单不足,开工率下降。面对诸多困难挑战,景德镇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淘汰落后生产方式;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出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服务,推动落地项目尽快建设投产;提升陶瓷科技创新水平,推进陶瓷节能降耗落到实处。景德镇陶瓷实现了在危机中保稳定、在危机中求发展,一举突破全市陶瓷产值百亿大关,推动了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招商引资方面,2009年先后有汉索夫陶瓷、正翰远红外陶瓷、乐华瓷业、仕龙骨质瓷等20家项目在景德镇签约落地。截至2009年底,乐华公司有1条洁具生产线和4条墙地砖生产线投产,另外1条洁具生产线,1条瓷砖生产线正在建设中;特地公司已投产2条瓷砖线;金意陶已投产4条仿古砖生产线;莱特陶瓷有限公司两条仿古砖生产线投产。在陶瓷园区建设方面,景德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加快陶瓷园区建设。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自2004年启动建设以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3km2的起步区已初具规模,先后投人建设资金近5亿元,完成了4.3km主干道,6km支线道路的建设,三龙变电站已投入运行,宝石变电站正在安装设备,污水处理厂也已基本建成。现有入园企业近80家,有40余家规模企建成投产。
景德镇将发挥艺术陶瓷的独特优势,以产业支撑平台,建设景德镇金岭(宝石)国际陶艺村、景德镇市雕塑瓷厂陶瓷雕塑创意产业园,近期发展1 000个工作室,力争3~5年内达到10 000个工作室,使陶瓷进一步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层次,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陶艺论坛,形成品牌效应和较大产业规模,将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都烙上“创意”的印记,提升产品附加值,由此实现陶瓷产业的转型。同时要举全市之力以高标准打造国家陶瓷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国家陶瓷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陶瓷产业基地、陶瓷技术和艺术国际交流中心和产业集群基地四个基地。
2010年,景德镇市进一步加快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把握好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机遇,找准续替代产业,重点发展高科技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传统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2.3.1 基本情况
丰城陶瓷制造历史悠久,是中国青瓷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唐朝陆羽《茶经》记载,江西的洪州窑是烧造青瓷的六大名窑之一。丰城素有“煤海粮仓”之称,是江西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可开采储量5亿t,年产原煤达400万t。目前丰城境内已探明可利用煤层气储量70亿m3,西气东输工程已达南昌,距丰城直线距离30km以内。
丰城瓷土储量丰富,周边县市分布有丰富的瓷土资源。在区位方面,丰城地处中国长江经济带与南北京九沿线发展轴的交接地带,位于江西版图中心位置,是江西省南北交通要道。城区距省会南昌仅60km,距昌北机场70km,距九江190km,浙赣线、京九线、赣粤高速、105国道及赣江穿境而过,铁路、公路、水运交通都十分便捷。丰城高起点规划好精品陶瓷产业发展,瞄准建设“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和“精品陶瓷产业孵化基地”,精心打造4 km的中国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其规划以实现“661”为目标,即引进全国顶尖级陶瓷品牌企业6家以上,总投资60亿元以上,陶瓷及相关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向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授牌,将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认定为省级产业基地。截至目前,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已成功引进上海斯米克、广东唯美、广东东鹏、广东汇德邦等数家陶瓷企业。其中,斯米克投资15亿元,东鹏投资14亿元,唯美投资16亿元。
丰城市发展陶瓷产业的具体步骤是打造两个基地: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和精品陶瓷产业孵化基地。逐步形成集建筑陶瓷成品生产、原辅料生产供应、现代物流、中介服务、陶瓷机械、包装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先建成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建筑陶瓷生产发展基地,然后把目标瞄准卫生陶瓷产业,力争引进至少2家全国顶尖校友录的卫生陶瓷生产企业(投资在10亿元以上)。通过卫生和建筑这两个陶瓷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使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争在2011年达到年产20亿m2的生产能力。同时着手兴建研发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会展中心。
2.3.2 近年发展概况
作为丰城陶瓷产业的载体,丰城工业园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在2009年底之前,相继引进了上海斯米克、广东东鹏、广东唯美、佛山汇德邦、东鹏洁具等几家国内陶瓷企业,引进了华雅包装、新高焦化、港华燃气、东鹏陶瓷城等8个重大配套项目。基地规划总面积16km2,目前已开发建设4.16km2,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企业签约资金86.3亿元,计划建设68条陶瓷生产线。目前已完成投资23亿元,建成11条陶瓷生产线。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园区经济总量的7.5%。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收入120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
2008年11月底,丰城斯米克公司生产线竣工试产、东鹏第一条喷雾塔建成点火。至2009年第一季度,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企业迎来了密集的投产期,同时,企业开始召开订货会并推出自己的品牌。丰城东鹏总投资14亿元,将分别建设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和陶瓷城3个项目。丰城东鹏陶瓷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008年12月试产,主要生产高档晶微粉系列抛光砖,2009年2月正式投产。2009年4月25日,丰城东鹏在丰城举办“丰城东鹏新品鉴定暨订货会”。出席此次会议的主要是来自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福建5个省的100多名经销商,此次东鹏重点推出了米黄纳福娜和超白纳福娜两个新产品。东鹏洁具拟打造成为上市企业,进入了上市筹备工作的阶段。投资15亿元、拟建设18条生产线的“斯米克”陶瓷进入丰城后,相比较在上海,在原料、燃气、用煤、用电、用水、劳动力、运输等方面,“斯米克”陶瓷可年节约成本1.6亿元。江西斯米克一期项目建成的6条生产线和1条试产线经过试产后于2009年3月正式投产,并推出新品第9代(龙岩石)系列。
此外,唯美陶瓷在丰城打造的和美陶瓷于2009年4月投产,生产线主要生产内墙砖,但是,燃气不足的问题成为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在2009年发展的瓶颈。气体能源供应不上,导致一些企业或生产线无法开工,不敢大规模投产。丰城精品陶瓷基地的企业是用丰城矿务局的焦化气作为能源,以及当地政府跟港发公司合作的天然气项目。落户丰城陶瓷精品基地的陶瓷企业,都是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建设生产线,但是,气源不足以及质量上的不稳定,已达不到企业这些生产线的要求。
面对这种局面,企业也意识到仅依靠现有的能源供应是不行的。斯米克在利用丰矿煤层气的同时,投人4 000多万元成立生产“煤转气”的绿能公司,双渠道保障充足供气。当地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努力,已向江西省天然气公司文件申请,要求西气东输贯通时在梅林镇预留门站供气,计划供气时间从今年10月开始,预计2009年供气量l亿m3,到2013年供气量达5亿m3。
2.4.1 基本情况
萍乡位于江西省西部,与湖南株洲毗邻,距长沙100 km。现辖芦溪、上栗、莲花三县,安源、湘东两区及省级经济开发区安源经济开发区。全市面积3 827km2,人口178万人。境内浙赣铁路横贯东西,319国道和320国道交汇通过,交通非常便利。
萍乡被誉为中国工业陶瓷之都,有丰富的瓷土资源,便利的交通环境,有几十年生产工业陶瓷的成熟技术。萍乡工业陶瓷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新,工业陶瓷产品在科技含量、技术指标、用途、应用领域不断提升。目前产品有化工填料系列,耐酸砖、拱、桥系列,耐磨砖、球系列,陶瓷托辊系列,蜂窝陶瓷系列,陶瓷过滤塔、管、板系列,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系列,催化剂、助剂系列;其他产品共9个系列,品种上千种。开发国家产品专利108项、省级品牌10个。产品质量认证37个,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炼、焦化、硫酸、电力、医药、防腐、钢铁、环保等领域,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
湘东陶瓷是萍乡陶瓷产业的代表。1972年,湘东区横溪村烧制出了湘东工业陶瓷第一代产品拉西环,从此以后,工业陶瓷便在湘东区遍地开花。为积极引导陶瓷产业的升级转型,湘东打造了全省惟一的工业陶瓷生产基地——萍乡陶瓷产业基地。
江西萍乡陶瓷产业基地位于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320国道和浙赣铁路贯穿其中,距沪昆高速出口仅5km。2007年6月,被江西省政府正式命名为“江西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同年9月被列为江西省重点工业调度项目,享受省级工业园待遇。
基地总体规划面积21.5km2,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规划面积4.5km2,位于下埠镇长春村和杞木村一带;二期工程规划面积13.5km2,经光华村往陈家塘与大陂、木马陶瓷工业小区相连接;三期工程规划面积3.5 km2,跨320国道经黄花桥与湘东城区相对接。基地于2006年8月动工兴建,截止2009年12月,基地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5亿元,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其中:工业用水日供能力为3万t,生活用水日供能力为7 000t;双电源点四回路供电网络已经形成,一期主干道及支干道基本建成,基地内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已经获江西省政府批准,由省铁道办控股投资建设;已建成日供能力为200万m3的冷煤气站,日供能力为60万m3的焦炉煤气生产线已正式投产,计划从湖南醴陵接通管道天然气,基地内企业全部实行无害化清洁生产;已完成工业大道、支干道和投产、在建企业等区域绿化,绿化面积近40万m2。
基地以建设“四型”(规模型、科技型、生态型、外向型)为方向,以完善“四个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致力将基地建设成为中国工业陶瓷的研发基地,世界工业陶瓷的生产基地,中国工业陶瓷产品的科技高地,打造世界最大、国内最强的工业陶瓷生产基地。计划到2010年,吸纳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及相关企业100家,实现销售收人150亿元以上。
截至2009年,基地引进陶瓷及相关行业企业56家,签约资金5l.15亿元,其中投资6亿元以上的2家、l~3亿元的10家,22家企业已经投产,11家企业正在抓紧建设。其中,一批为陶瓷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亦在基地落户,一条完整的陶瓷产业链逐渐成形。比如,弘源煤化工、丰远焦化、博宏焦化为陶瓷企业提供煤气等清洁能源,鹏辉建材可将煤渣等深加工成建材添加剂。
2.4.2 近年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湘东陶瓷主要是依赖物质资源的消耗来支撑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因此,要维持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改变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就必须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合理配置资源,大力发展资源的精深加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进而发展成为经济优势。
2009年,萍乡陶瓷产业基地进行产业提升的第一条途径是循环。在基地,80%的入园企业是工业陶瓷生产企业,企业所需的燃料由2家气站提供,其中弘源煤化工除了生产焦炉煤气,还产冶金焦、焦油、粗苯等产品,产业链条得以拉长。园区内2家物流公司提供周到服务,利用陶瓷生产的废瓷、废料等制造环保渗水砖等延伸项目也开始引入,随着循环的继续深人.更为可观的效益将进一步显现。第二条途径是环保。园区内所有的企业都采用煤气作燃料,安装吸硫装置,按照符合环保要求的工艺进行生产,以保证节能高效、降低排放。在园区规划中,切实按照科学、环保的原则,进行基地的各种功能布局,强化绿化等基础设施的环保作用,力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最具潜力的途径是科技。基地投入近1 000万元建设工业陶瓷技术科研中心,中心由研发、检测、培训、服务等部分组成,肩负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和合格工人、通过技术合作为企业建立技术发展平台、监督和检测企业产品质量等多项功能,用科技的力量推进基地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2009年8月,江西萍乡陶瓷产业基地下调电价,江西省发改委下文批准,江西萍乡陶瓷产业基地企业用电执行江西电网销售电价。此前,江西萍乡陶瓷产业基地企业用电一直执行湘东区网销售电价,未能像工业园区一样执行相对较低的江西电网销售电价,使企业用电成本相对较高,此次电价调整执行后,基地内企业用电价格将平均下调0.055元/度,预计每月为企业减少用电成本60万元以上,将进一步增强基地产业聚集吸引力,有力促进基地更好更快发展。同时,萍乡市陶瓷研发检测中心暨龙发实业总部奠基典礼在市陶瓷产业基地举行。萍乡市陶瓷研发检测中心暨龙发实业总部是适应萍乡市工业陶瓷产业发展的需要,由龙发实业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兴办的大型工业陶瓷研发检测机构。中心占地13万m2,项目总投资1.5亿元,将建设高标准的研发大楼、工业陶瓷实验室、高科技陶瓷产品生产线。中心主要承担工业陶瓷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中心建成以后,每年将向工业陶瓷行业提供100项新产品、新技术,推动萍乡市工业陶瓷产业上水平、上档次,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9年11月,由江西工业陶瓷(国家)测试中心主持起草的国家推荐性标准《耐酸陶瓷球拱》送审稿和化工行业标准《轻瓷填料》、《化工设备塔用支撑条梁》征求意见稿,顺利通过了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全体专家委员审查。这标志着该中心标准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11月,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工业陶瓷专业委员会在萍乡成立。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工业陶瓷产业提供国家级权威和影响力的科研学术交流平台,是做大做强工业陶瓷产业,推动经济转型的一个有力举措。这次工业陶瓷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内工业陶瓷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