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水资源开发的经济战略思考—中国21世纪的水问题与决策

2011-01-14 08:17韩俊宇
关键词:西藏水资源

韩俊宇

(巴黎第九大学 经济学院,法国 巴黎 75775)

西藏水资源开发的经济战略思考—中国21世纪的水问题与决策

韩俊宇

(巴黎第九大学 经济学院,法国 巴黎 75775)

西藏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是全国最丰富的省区,是我国主要的水战略资源贮存区,是全国水资源最富集和外在潜力最大的地区。21世纪,在全球性水危机和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其水资源作为国家和区域国际战略资源将备受重视。西藏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和可再生性维持,影响到我国与境外相邻流域国的可持续发展、睦邻友好、区域国际合作、跨境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维护、国防安全等重大国际战略问题。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将西藏水资源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是西藏乃至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一项有着十分重要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

西藏;水资源开发;经济战略

一、引 言

在我国,水以及水资源问题早已成为困扰国家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严重问题,它既是一种经济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又是一个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尤其是对西藏地区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认真审视和研究西藏水资源开发,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一,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主体民族是藏族,民族和睦、社会稳定是该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在顾及边疆安全和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对西藏水资源进行开发,这在理论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价值。第二,西藏水资源开发与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结合研究与实施,将大大改善我国内陆尤其是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拓展生存空间、加强国防经济建设、有效提升国家战略纵深等均具意义重大之实践价值。第三,西藏水资源的丰沛性与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施工条件可预见的艰巨性,这些困难如何应对和解决,对于我们开发和利用其水资源具有实践性指导价值。第四,起伏不定的中印政治关系及其漫长而又有争议的边界争端是我们在开发西藏水资源时必须要面临解决的棘手问题,因为雅鲁藏布江下游就是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其又流经孟加拉国与恒河相汇,最后由孟加拉湾注入印度洋,我们在开发启动及过程中正确处理与印度的矛盾,将有利于巩固我国国防、有助于中印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并可进一步推动中印边界争端的顺利解决。第五,西藏水资源的成功开发,将对解决我国与其他邻国相互之间在水资源利用等问题上起到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西藏水资源在我国总体水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而西藏高原作为中华水塔、亚洲水源,更是我国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地区。[1]由于西藏地区地缘地理政治等因素,其水资源不但对本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而且对周边地区有重大影响。所以,西藏高原的水资源问题不但是西藏高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西藏高原周边地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提出前瞻性的适应对策,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国国家安全,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5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76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66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我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2](见表1)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1.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1995年),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2.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见表2)

3.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较为常见。我国64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108个。

根据《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西藏自治区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量4321.4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7;人均水资源量152969.2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80倍;另外,地下水资源总量约966.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亩均水资源占有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四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和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西藏自治区的年平均径流量为4394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6.5%,是我国河流最多的省区之一,亚洲的著名河流如长江、黄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湄公河、萨尔温江、印度河、伊洛瓦底江等,都源于或流经西藏高原。西藏高原冰川面积和它的储量分别占全国的48.2%和53.6%,冰川总水资源量约3000亿立方米,每年冰川融水径流量325亿立方米。西藏的湖泊面积40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湖泊与冰川共生是西藏高原水资源的一大特色。另据2004年全国水力资源复查资料,西藏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055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的1/3,居全国首位,理论年发电量约18000.15亿千瓦/小时,技术可开发量116000兆瓦,其中蕴藏量在10兆瓦以上的河流就达340多条。据了解,在众多河流中,以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水力资源最为丰富,其技术可开发量占到西藏全区的85.6%,可开发梯级电站规模多在1000兆瓦以上,个别甚至可以建设10000兆瓦级的巨型电站,是全国乃至世界少有的水力资源“富矿”。其中:雅鲁藏布

江干流曲松—米林河段约500万千瓦、干流大拐弯河段约4800万千瓦、支流帕隆藏布河段约700万千瓦和藏东的怒江干流上游河段约1422万千瓦,澜沧江干流上游河段636万千瓦,金沙江干流上游河段1666万千瓦,总计约9724万千瓦,其容量规模约是三峡水电站的5倍。其中,仅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段一处,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就达3800万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经济可开发量4亿千瓦的10%。拟建的墨脱水电站装机容量将是三峡水电站的2倍,它将是世界顶级的水电站。

表2 全国各流域(片)人均水资源量与人口、耕地比较表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19%。从开发利用进度来看,1980年以前,大体上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3]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投入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1980到1993年这13年中,我国人口增加2亿多,经济翻了两番,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11.34%,而供水量年增长仅为1.27%,人均用水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水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水治理也滞后于经济的社会的发展。

而目前,西藏自治区开发水电站约400余座,年发电量约430亿千瓦/小时,只占技术可开发量的6.99%,开发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区总装机容量仅为33.53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为27.7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82.64%,因此水力资源开发前景非常可观。雅鲁藏布江年径流量约1654亿立方米,是西藏水能资源最丰富的一条河流,理论蕴藏量为11348万千瓦,占全区理论水能蕴藏量的56.22%,其中可开发量为4837.14万千瓦,占全区可开发量的80.96%。

(二)促进西藏水资源开发的原因

西藏经济要发展,必须做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西藏湖泊扩张泛滥引起的问题日益严重。进入21世纪以来,羊卓雍湖湖面上升强烈,2004年就上升了1.5米,淹没了6个乡的部分草场。2007年又上升了0.2米。与羊卓雍湖邻近的普莫雍措湖面上涨,也对牧区草场、民房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2003年不得不在该湖东面挖了明渠导流。类似事件也在西藏高原北部的色林措、蓬措出现。发源于西藏高原的大江、大河,存在于西藏高原的大湖、湿地,大都孕育于西藏高原的冰川融水,青藏高原的农田、牧场、养殖、发电等都和冰川融水密切联系在一起。但由于20世纪的冰川退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冰川强烈退缩,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下去,到本世纪50到60年代,西藏高原冰川面积将减少14%—64%,平均面积减少38%。如此大规模的冰川退缩将对西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河流产生重大影响。早期阶段,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量将增加,水资源变得较为丰富;而后期阶段,冰川面积锐减,融水量会迅速趋于减少,水资源量也将因此而减少。此外,冰雪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也将增大。面对冰川变化对西藏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重要湖泊、河流要为此做好疏导引流、化害为利的前瞻性准备工作。西藏高原水资源治理的根本出路,除了建设大型水库以解决灌溉、发电等重大需求之外,纳入全国水资源综合调度利用乃是其最终方式,可以说这亦是西藏高原水资源最强烈的呼唤。[4]从全国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均缺水,西藏丰富的水资源正可以丰补歉。西藏高原的水资源潜能全国第一,雅鲁藏布江的三大台阶(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是其第三台阶)则是全国最大的电能仓库。每一个台阶的电力蕴藏量都可以和三峡媲美。因此,西藏的水资源潜能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但这需要合适的时机,包括足够的国家经济实力的支撑、与全国其他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协调、与西藏整体建设规划的协调等。把西藏水资源纳入全国一盘棋综合统筹利用,乃是西藏以及全国社会经济持久健康发展的要求和物质保障,是关乎我国强基固本以至几代人的发展大计。发展西藏、稳定西藏,提高边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治沙排污、沙漠变良田,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三北地区的干旱形势等等,这些都有赖于我们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西藏水资源中完成。

而当前,实施西藏水资源开发,正是我国拉动内需,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适时举措。西部大开发,基础建设必须先行。而对于西藏地区来讲,交通和水利建设乃是基础中之基础。首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西藏水资源开发,将大大改善西藏以至我国整个西部地区的水利状况和条件,为西部大开发创造物质基础。其次,伴随西藏水资源开发过程,西藏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必然得到巨大改善,从而有效克服西藏以及整个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成本障碍,其成本障碍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发展仍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形成的。最后,西藏水资源开发,将有利于本地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为整个西部大开发积蓄人力资本资源。自西藏民主改革以来,以藏族为主的西藏人口的人力资本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但还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一个突出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关键因素。[5]因此,当前抓紧时机进行西藏水资源开发,将从根本上有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三、西藏水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

中国是个贫水国。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21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在我国整体上水资源匮乏的同时,北方更是严重缺水,这种状况已经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沙尘暴愈演愈烈,致使我国荒漠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7.9%、沙化面积占18%。而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西藏却是水资源非常丰富而又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地区。因此,无论从解决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匮乏还是从治理荒漠化的角度出发,西藏水资源的开发都具有必要性。另外,我国缺水的地区大部分都是我国工业发达地区和战略纵深地区。从国家生存发展和拓展战略纵深的角度出发,西藏水资源的开发均具有其不言而喻的战略意义[6]

(一)西藏水资源开发有利于彻底解决我国中西北部广大地区的缺水困扰

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到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到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其以北地区,人口占46%,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63.5%,耕地占60%、GDP占44%,水资源只有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个流域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至上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为此,我国国家建设部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从而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但是节水是相对而言的,俗语讲“开源节流”,如果无源的话,又谈何“节流”呢?由于地理、纬度、大气环流等诸因素影响,我国缺水地区都是天气干燥、降水稀少的地区。放眼四顾,能够从根本上做到“开源”,并彻底解决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长期缺水困扰的只有青藏高原尤其是西藏东南部这个大水塔。

(二)西藏水资源是有效治理北方沙尘暴之可利用的宝贵资源

由于缺水,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沙尘暴肆虐。1949年全国沙漠(包括戈壁、沙地、荒漠)15亿亩,到2003年扩展到25亿亩。西北包括内蒙,我国半壁江山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于400 mm,有十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五亿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布齐沙漠、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近三十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气候日趋干旱,生态环境日趋恶劣,沙漠化面积在不断扩大。我国沙漠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8%,其中沙化面积占18%,近4亿人口直接饱尝沙害的痛苦。每年土地沙漠化面积还在逐年扩大,并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每年扩大2100平方公里增加到90年代末的每年扩大3460平方公里,十大沙漠正在合拢连成一片,沙漠正在逼近甚至包围北京,将要危及黄土高原和中原地区及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民生及经济发展。土地沙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存的心腹之患。沙尘和沙尘暴成了当代中国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的沙尘暴还影响到周边国家如:朝鲜半岛、日本甚至远至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沙漠已成一大国害,虽然我国正努力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实行退耕还林、退牧还林等种种水土涵养及环境治理措施,以期制止沙漠扩张和土地荒漠化漫延。但是,由于十大沙漠地区均是降雨量稀少的地区,无水即沙漠,有水即绿洲。那么有源之水从何而来呢?西藏丰富的水资源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把现今白白流往国外的宝贵的水资源通过人工手段引流到我国的缺水地区,并结合水土治理和采取一切力所能及的环保节水等措施,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和治理我国的沙尘暴及其源头。

(三)西藏水资源开发对国土荒漠化治理、拓展和提升我国人民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除了十大沙漠外,还有大片的戈壁、沙地和荒漠。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中指出:“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或土地退化,一般包括水土流失、植被衰败和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等。按2007年统计数据,我国处于干旱区荒漠半荒漠地带的新疆、甘肃、宁夏共218.0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24.04万,其中处于荒漠地带的新疆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人口2095.19万。它们的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分别是 13、58、92。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江苏、淅江、广东总共才39.0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有23992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分别是2949、743、496、525。试设想,如果我国处于干旱区荒漠半荒漠地带的新疆、甘肃、宁夏等省区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水进沙退,荒漠半荒漠变良田或草场,那我国众多的人口将有可能不用再拥挤在东部沿海地区。当西藏丰富的水资源引流到西北地区,干旱的西北得到滋润后,西部经济将会产生重大的结构性调整。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东西部的差距将会大大缩小。因此,西藏水资源对拓展和提升我国人民未来的生存空间及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四)西藏水资源开发对加强我国国防建设、强化国防纵深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是一个大国,但亦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大国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战略纵深,有充分的战略回旋余地。这一点无论对于任何国家都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我国广大的内陆地区和腹地大多是干旱少雨的荒漠半荒漠地区,这对于我们加强国防经济建设,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是非常不利的。首先,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缺水也就缺少了人们开辟和建设新生活的立足之地,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水,粮食和一切经济作物生产生长需要水。其次,水是工业的血脉、工业的润滑剂,发展工业需要水。人们常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实,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没有水同样不行,没有水就发展不了和建立不起一切产业包括国防产业和国防战略基地建设。再次,资源开发需要水。我国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及周边地区经过近几年的勘探,查明其地下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矿物资源,但由于缺水,得不到全面和有效的开发。最后,工程建设需要水,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更离不开水。我国已建成的几条战略性运输通道由于处于干旱的荒漠地区,经常被流沙侵蚀及淹没,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徒然增加大量维护费用和使用成本。可以这么说,如我国西部大开发不成功,则我国要强化国防经济建设、巩固国家战略纵深就是不可能的,缺水的地域范围越广,我国的战略性回旋余地就越少。因此,西藏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充分掌握和利用。我们今天花一倍的力气把其引导至缺水的内地、北部和西北部,明天将收获十倍甚或一百倍的战略经济利益。它无论对于我国目前的西部大开发,还是今后的长久经济建设发展、强化国家国防战略纵深,都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战略经济地位和意义。[7]

四、当前开发西藏水资源的时代紧迫性和历史机遇

21世纪是水的世纪,亦是国际风云更加变幻莫测的世纪,中国与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相继崛起。同时,印度至今仍然非法占据我藏南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而水资源作为一种国家资源,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未雨绸缪,争先进行水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因此,我国理应及早进行谋划。当前我们开发西藏水资源之所以迎来历史性机遇,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不无关系。2006年5月,我国成功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主体工程——三峡大坝;同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而当今国际金融危机更带给我们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西藏水资源开发的历史性机遇。

(一)国际性因素的时不我待

近年来,印度相继出台了“北水南调”和“内河联网工程”,为了与我国抢夺水资源,更计划在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印东段边界争议区内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的河流段上,拦河建造装机容量达1100万千瓦的水电站。其规模仅次于中国的三峡工程和巴西的依泰普工程。该工程是印度国家25年建设计划内的重点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勘察和调查正在进行,环境影响报告也将完成。[8]据印度媒体和国际河流网络报导,印度方面从2003年12月就已经开始进行第一阶段工作,清理施工现场。水坝的高度,将只考虑是否会淹没“阿鲁纳恰尔邦”内的国家重点文物,包括TUTING僧院和迪汉-迪邦河生物圈保护区。一旦水坝建成,将可能淹没处于上游的我国西藏林芝地区的部分地段。而其“内河联网工程”也有可能影响到孟加拉国近亿人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由于雅鲁藏布江的水力资源大多集中在中国境内,印度公然计划在侵占的中国藏南地区建设110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的行为,实为一种先下手为强的强盗行为,并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当今许多国家在制定未来国家发展战略时,都把水资源问题作为一个先决条件,对于跨国界流域中的国家来说,确保本国水资源的利益显得尤为重要。跨国界流域的特点使得流域内的水资源问题不单纯是科学与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带有强烈的地区政治甚至军事问题,谁在水资源地理地位上占有优势,谁就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导权。因此,从地缘战略角度看,为了反制印度的抢先掠夺性开发行为,我国应尽早策划对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水资源的开发。①见郭开2005年7月1日在香山科学会议上的报告。

此外,孟加拉国年年夏天发大水,加上孟加拉湾的飓风,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死于洪灾。水灾给人民带来的不仅是贫困、饥饿,同时各种疾病在受灾区流行,这无疑又使孟加拉国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如何摆脱水灾带来的沉重灾难,如何使这个南亚穷国的危机有所缓和,已成为孟加拉国政府有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上游水库拦洪、蓄水和分流,将是化解其洪涝灾害的有效举措,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据有关数据测算,包括雅鲁藏布江、察隅河、西巴霞曲、卡门曲等,由中国藏南流入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支流的径流超过每年3000亿立方米,约占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径流的50%,超过全印水资源的15%。[9]因此,我国在雅鲁藏布江上建坝蓄水引流、调水,不但对下游的孟加拉国(其实也包括印度)没影响,反而可起到干旱时开闸放水、洪水时适当蓄洪引流的效果,有利于缓解孟加拉国的季节性洪涝灾害。

(二)促使中印边界问题的尽快解决

中国与印度完全可通过友好的渠道,通过在水资源开发问题上的相互合作来促进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印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水资源总量居全球第7,大约每年2万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密度太大,人均水资源量并不多,不到每人2000立方米/年,低于中国,按联合国标准已经属于缺水国家。目前恒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已尽极限,西北部印巴边境和印度半岛内部的干旱地区缺水则更为严重。所以印度打算从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向恒河流域调水,调水路线还可能进一步向南延伸,沟通半岛东西岸河流以实现全国水网,印度的地形比较平坦,调水主要是挖渠,规模可以做得很大,几千个流量都没问题。但是不幸的是,南亚地区也是季风气候,最干旱的季节也是河流少水的时候,如果印度从布拉马普特拉河大规模引水抗旱,就容易和下游的孟加拉国闹纠纷,所以如果能在河流上游修几座大水库,拦蓄一部分洪水,哪怕只有一两百亿个立方,这样布拉马普特拉河枯水期就可以增加每秒一两千立方米的径流了,印度和孟加拉国就不会再为水资源分配顶牛了。但是大喜马拉雅分水岭以南的河段仅仅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段尾巴,在大峡谷入口处雅鲁藏布江的径流量已经达到了约每年1200亿立方米,占全河的3/4,也占到了布拉马普特拉河总流量的1/5;更为重要的是雅鲁藏布—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优良的坝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峡谷中,印度可望而不可及,印控区修坝将有诸多不利因素,这对印度控制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资源是不利的。其如果不与中国合作,又不想和孟加拉国闹纠纷,印度只能把调水干渠修得大一些再大一些,最好能通10000立方的水,把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洪水引到恒河或者德干高原河流中的水库中调蓄起来。由于我国手中拥有雅鲁藏布-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绝大多数优良坝址,因此,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印度未来的水龙头和电闸,离开了中国的合作,印度对普拉马普特拉河的开发将是蹩脚的。加之印度境内只有少数几个油田,又大部分集中在其东北部地区阿萨姆。而阿萨姆的水利水电资源又正是印度寄望其推动反贫困事业的希望,但如果不与中国合作,印度要想顺利开发其东北地区的水资源则只能事倍功半。而我国正好利用水资源合作这一有利条件和因素,促请印度在边界谈判中正视其历史遗留问题,从而力推中印边界问题早日合理解决。

(三)三峡水库大坝和青藏铁路的成功修筑为西藏水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在兴建三峡工程中,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采取各种方法及技术攻关,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六大问题:泥沙淤积问题;库区岸边边坡滑坡问题;枢纽工程技术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库区移民问题;投资和效益等问题。这六大问题的成功解决,为我们今后在大规模、高库容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开展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和安全运营,更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标志着我国高原铁路技术创造了世界一流水平。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施工上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难度之大、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之高,在世界铁路史上前所未有。建设者们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冻土工程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通过不断的科学实验,掌握了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攻克了多年冻土冬天冻胀夏天融沉的工程难题。为保障建设者以及旅客、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工程建设中,建立了覆盖全线、较为完备的卫生保障体系,形成了一整套人员健康监控保障制度;为保护好铁路沿线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在中国铁路工程建设史上首次建立了环境监理制度,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了迁徙通道,首次在青藏高原进行了植被恢复与再造科学实验并在工程中实施。据工程环保验收调查报告显示,青藏铁路建设有效保护了野生动物迁徙条件、高寒植被、湿地生态系统、多年冻土环境、江河源水质和铁路两侧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使高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上述两项跨世纪工程的胜利建成,为我们积累了大型水电水利工程及高原冻土施工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更为我们积聚了大批这方面不可多得的宝贵人才,这无疑为我们大规模进行西藏水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例如,三峡工程的施工队伍、技术力量、工程设备和施工经验,完全可以运用到西藏水资源的开发建设中;而青藏铁路的冻土施工技术、高原装备、环境保护技术及其监理制度,亦可适用到西藏水资源的建设工程当中;拥有了青藏铁路这条高原运输线,施工材料和工程人力调度等也显得更为快捷和方便了。

(四)开发西藏水资源有利于我们迅速发展西藏经济、兴边富民,达至民族和谐的目的

自从2008年以来,西藏接连遭遇了拉萨“3·14”事件、地震暴雪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与考验,要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社会稳定,确保西藏各族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而从当前西藏经济发展的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诸要素来看,西藏的经济发展不能缺少内地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而西藏水资源开发在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时期实施,由于大量建设性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将对西藏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切切实实的拉动作用。

由于西藏水资源开发及其藏水北调工程的沿途施工线路主要在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施工过程及完成后的运营均会极大地牵涉到民族和民族区域间的经济利益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和照顾到施工涉及区域内各民族的利益。首先,在工程所涉及到移民安置问题上,尤其是那些民族部落的传统习惯性聚居地,如工程的确非要经过或占用,我们一定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切不可蛮干和强硬迫其迁移,要讲明工程与该民族部落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并且保证给予该部落民族地区以恰当的经济补偿,并切实做到措施到位。新的定居点要尽量从少数民族的切身利益考虑,提供多选择点并符合其宗教信仰要求。其次,因工程资金投入对地区发展所造成的差异影响方面,我们应视其影响的性质、范围,采取必要的财政再分配策略措施或一定的经济手段,把因为工程受益地区利益进行输送,以达到其一定区域范围内相邻民族聚居地甚或是不同民族间利益均沾、共同发展之效果和目的。[10]最后,至于工程劳动力的民族成份结构问题。我们应借助工程的推进,多培养各少数民族的技术人材,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在招用民族劳动力时还一定要注意区域民族间利益平衡和各民族的生活、工作习性,尽量做到各民族劳动力之间的和谐相处,在共同的工作中增进友谊、提高效率。第四,工程的补偿问题。对于部分由于工程施工和占用而失去经济资源或利益的地域,我们须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工程补偿及其利益分配机制。例如,国家拨出一笔专项资金,为因工程受损区域发展特色产业;或由工程受益区域从收益当中每年按受益率提取一笔专项建设资金,转移支持工程受损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格局。总之,西藏水资源的越早开发,藏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水平就越快提高,随着西藏经济和生活的逐步融入整个国家的经济循环和发展,藏独分子的藏独图谋就越发不能得逞。

(五)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投资力度开发西藏水资源的最佳时机

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应对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而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大致可概括为“两个规划”:一是产业振兴规划,另一个是区域发展规划。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抓住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正是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有力举措,亦是当前实现转危为机的绝佳时机。其实,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于水资源开发。西部水资源问题,亦即是西藏水资源的顺利成功开发与否,乃是我国西部战略实施的关键。[11]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实为我们加快进行西藏水资源开发提供了机遇,国家40000亿元的刺激扶持经济资金将有一大部分投放到西部开发当中,而西部开发则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其中水利基础工程的建设将占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国家为化解金融危机影响、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的有利时机,抓紧推进西藏水资源开发进程,并积极开展藏水东调、藏水北调的前期性基础调研、勘探、设计方案完善等准备工作,为工程的陆续启动筹备足够的资金以及人力和物力,准备成熟的部分施工段可分段先行开工。[12]从资金需求上来讲,据不完全测算,整个西藏水资源开发利用,包括藏水北调工程,约需10000亿元人民币(按2010年价算)。虽然我国目前在资金投入上应该不是问题,但要一次性投入那么多资金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好资金的筹集利用和分期投入问题。

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2009年3月16日至22日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期间,共有来自13个国际机构和组织以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名各界人士参与了该论坛的讨论及相关活动。来自不同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有关专家18日在论坛上指出,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应该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在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水理事会的专家会议上,亦有许多专家指出,水利工程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并产生高回报,而且风险相对较小。会议发布的材料显示,每在水资源项目领域投入1美元,就可以产生8美元的回报,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年鉴2009 http://www.unep.org/yearbook/2009/PDF/UNEP_Year_Book_2008_EN_Full.pdf因此加大水利工程投入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按照藏水北调工程10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额,最终能产生的经济收益回报约为80000亿元人民币。

总而言之,西藏水资源开发时不我待,早日开发将为我国经济的二次腾飞创造有利条件,为东、中、西部社会经济的平衡快速发展,为拓宽国家战略生存空间,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1]刘天仇.西藏高原河流水资源特征及应用前景[J].西藏大学学报,1998,(3):14-20.

[2]张筱风.论西藏的可持续发展[J].西藏发展论坛,2003,(5):40-41.

[3]电力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普查成果(西藏卷)[R].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1.

[4]赵纯厚,朱振宏,周端庄.世界江河与大坝[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5]程然.新世纪西藏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纲领[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1,(4):10-12.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N].人民日报,2002-11-1(1).

[7]李伶.西藏之水救中国[M].北京:长安出版社,2005.

[8]张超.水电能资源开发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9]陈西庆.跨国界河流、跨流域调水与我国南水北调的基本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1):93-98.

[10]新华网.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之路[EB/OL].(2008-10-16)[2010-02-0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10/16/content_10201904.htm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陈大雕.大西线南水北调应当尽快开展超前期工作[EB/OL].(2006-09-01)[2010-02-01].http://www.watertech.cn/expert/CDD%20DXX-1.asp.

(责任编辑:周成璐)

An Economical,Strategic Reflection on the Explo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ibet——The Problem and Solution of China's Water Resources in the 21st Century

HAN Jun-yu
(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Paris 75775,Franc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as far as 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 of the river is concerned,Tibet's water resources are most abundant in China.It is the area where China's major strategic storage of water resources or China's most important potential of water resources will produce.During the 21st centur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water crisis and China's big shortage of fresh water resources,a great importance will be attached to water resources as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strategies.The reasonable usage and reproducible maintaining of water resources in Tibet will influence the durable development,the friendly relations,the regional corporation,th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 national defense between China and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The water resources thus become one of the principal factors of restricting Tibet's economical development.Transforming the potential advan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n Tibet into the actual advantage is the best support to its economical development,also to China's economical development.This project will be most important in strategy.

Tibet;explo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economical strategy

F205

A

1007-6522(2011)01-0102-13

2010-03-05

韩俊宇(1984- ),男,广东省广州市人。巴黎第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防经济学、国际金融以及经济模型化的研究。

猜你喜欢
西藏水资源
都是西藏的“错”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我们一起去西藏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