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青, 王小宁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a.国际贸易系;b.工商管理系,合肥 230041)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王 青a, 王小宁b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a.国际贸易系;b.工商管理系,合肥 230041)
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进行反思,从需求分析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1 139名高职在校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构建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即根据专业大类划分,将高职英语教学分为GE+ESP(专业·语言融合)教学和EOP(行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文章最后指出,该分类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有效克服当前高职英语课程的局限性,是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可行有效地途径。
需求分析;高职英语教学;分类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目前,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外,国内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类:分级教学、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和ESP教学。朱黎勇、周建设等通过实验对比研究认为,分级教学对提高学习效果有明显作用[1]。分级教学使不同级别学生英语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分级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以总分为标准”的分级模式是否有效、落后生对分级教学的认可程度、分级对落后生英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等。我们也质疑,分级教学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综合性”的桎梏,即英语教学独立于各专业课程教学,形成“孤岛”现象。
刘黛琳、张剑宇通过调查分析提出,按照学生英语学力基础的不同层级,建议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认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最佳结构是“基础英语+行业英语”[2]。的确,这种教学模式与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是不相悖的,但它是不是“最佳结构策略”,值得商榷。首先,分层次教学和分级教学一样存在局限性和弊端。其次,他们没有就分类指导的可操作层面进行深入探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学生未来的具体社会定位有关,与学生未来的谋生、工作和发展有关,它的课程设置必须具有特定的目的和方向。因此,向前进、曹佩升认为,专业英语(ESP)教学应该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3]。然而我们认为高职英语教学从新生入校开始就采用ESP教学是不现实的,高职公共英语与ESP教学之间需要衔接性课程。另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ESP教学认识混沌,没有明确高职专业英语(ESP)和大学本科专业英语(ESP)教学定位的不同,混淆了专业英语双语教学和ESP教学之间的区别。
到目前为止,相关研究还没有探索出符合高职学生心理认知规律、专业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鉴于此,本研究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分类教学模式。迄今为止,针对分类教学的分类标准、方法和模式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认为,分类教学模式是整个高职高专英语分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环节,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分类教学,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大类(如财经类、机械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医品类等)的划分,选择与之趋同、契合、融通的英语教学模式,以财经大类为例,将财经大类的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国际贸易、人力资源、企业(公司)运营机制、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等相关财经专业知识融入通用英语(GE)教学中。
具体地说,就是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同步学习,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和分析语言知识,而是靠学生自己通过已掌握的财经专业知识去理解和运用财经专门用途英语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起图式,最终输出(工作)语言。
(1)The Tree of ELT 根据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的分类,外语教学可以分为GE和ESP两大类。ESP又可以分为EAP和EOP,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认为,GE is usually studied for exam purposes[4],是中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由于高职英语教育定位于特定的职业或职业群,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必须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础与职业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职英语教育体系。可见,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即GE+ESP(专业·语言融合)阶段和ESP的EOP(行业英语)教学阶段,这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老师输出的或书本的知识信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新旧知识联系,不断地同化-顺化,循环反复地自己去建构知识意义,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5]。这一理论在分类英语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即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课堂情境中建构自己的目标语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学习(工作)语言的目的。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NA)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它使得语言课程与不同国家、不同水平以及不同目标群体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成为可能,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步骤,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Nunan在他的课程发展模式中也把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目的列为课程计划的首要阶段[7]。可见,合理的需求分析是构建系统化的分类教学体系的基础。
本文着重研究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导向是什么;高职生英语学习需求的总体分布是呈分散态势,还是有明显的集中态势;第二,不同专业之间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第三,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与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之间是否有差距。
本研究对1 200名三年制的大二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1 139份,受试对象主要来自合肥市5所高职院校。其中财经类344人(30.2%),信息技术类338人(29.7%),医品类243人(21.3%),机械制造类214人(18.8%)。被调查的学生来自国家示范院校、国家骨干院校以及省内一般高职院校,覆盖专业12个,男女生比例大体相当,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围绕以上问题,本课题自2009年9月开始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问卷是参照Dudley-Evans和St.John的需求分析模式[8]和陈冰冰的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9]进行设计的。
本研究设计的问卷问题分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种,封闭式问题运用了Likert 5级量表。问题涉及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动机、态度、目标情景/目标岗位语言要求、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学生期待的英语水平以及学生对现在英语课程教学的评价等六个方面。问卷调查后,课题组针对问卷反映的情况,对参加问卷调查的四个专业大类各20名学生分别进行了历时一个小时的集体访谈。数据采集后,课题组对数据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
表1中对学生学习英语导向的调查显示,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业成绩、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分别为94.3%、76.4%、77.7%;在进一步调查中还发现42%的学生为了找份好工作,33%的学生为了考证,8%为了掌握技能,17%出于个人爱好,1%选择其他(见表1),Lambert和Gardner研究发现,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取决于学习动机[10]。由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提高,因此,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不过,从学习目的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带着功利性目的学习英语,有66.3%的学生缺乏深层动机,没有表现出“我要学”的主观意识。
表1 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动机
分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根据各专业的需求进行学习情景设计,按所学专业不同的语言技能要求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自己必学的知识(necessities)、欠缺的知识(lacks)和想学的知识(wants),从而引发一种自我驱动的学习,即“我要学”。
问卷对学生现在的英语课程的态度进行了调查,表2中结果显示,61.3%的学生感觉收获很小,认为高职英语课程没有让他们学到什么,访谈中有学生甚至认为现在的英语课还不如中学英语课程。
表2 学生对现在的英语课程的态度
表2还显示,学生对当前英语教学感到不满意的方面为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的知识面和考核方式比例,分别为51.4%、32.6%、36.7%、15.3%和28.4%。
表3中调查数据反映了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语言能力需求的预判,认为英语5项能力要求中翻译能力最重要的占70.3%,其次是写作占66.5%、听说占63.7%和57.8%、阅读占49.6%。同时,课题组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英语技能要求依次为译、听说、写、读。
表3 学生对目标情景/目标岗位语言要求
我们对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和他们期待的英语水平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普遍对自己目前的英语水平没有多少信心,认为五项微技能都需提高。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是学生的向往和实际需求。因此,分类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各种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着重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
表4显示,学生对现在的英语课程不满意,不满意的因素依次为教学内容占74.6%、教学形式占64.1%、课程设置占63.4%、考核方式占49.1%和对教师不满意占33.9%。大多数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认为“不能满足学习需求”,访谈中他们渴望更实用、有时代感、与专业及未来工作相关的教学内容,期望英语学习能够对他们将来就业、个人发展等方面有帮助。
对课程设置不满意主要体现在英语课程只开两学期,周课时4节以及60%的专业不开ESP课程。18.4%的学生不满意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就考核方式方面而言,31.7%的学生不喜欢传统的考核方式,48.2%的学生希望有多样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最好与他们未来工作相关。
表4 学生对现在英语课程教学的评价
表5显示,学生更重视GE和ESP相结合的课程的学习,平均值最高为28.1%。较之其他专业大类,机械制造类的学生认为GE课程很重要,这可能与他们进校的英语程度有关,访谈中他们提到以后工作中英语用到最多的是阅读“技术规范,说明书”,因此需要加强GE的学习,然后再学习ESP课程。
表5 学生对英语课程设置要求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总体上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呈分散态势分布。不同的专业大类学生在英语学习需求上只在某些方面有差异外,大多数方面学习需求没有明显差异。调查结果还表明,传统的英语教学没能充分满足学生现实的学习需求,这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生深层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丧失。虽然有的学校采取了分级教学、分层次教学,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高职英语课程综合性、不实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桎梏。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分类教学改革方案。
高职英语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GE+ESP教学;第二阶段是EOP教学。
第一阶段是GE+ESP教学,即“专业·语言”融合阶段,即英语教学应该与专业(以财经类为例)直接对接、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课程设置上注重特定语境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即财经语境中工作语言的应用能力。教学内容上选取与专业(如:财经类八大话题)相关的语言材料,将八大话题共核的value-utility;cost-benefit,即“价值-效用”,“成本-收益”作为主线贯穿其中。教学方法上采用情景教学、任务教学、案例分析、合作教学等多样教学方式与手段。试以合作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合作进行教与学。教学活动的内容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沃尔玛采用的是低价销售策略却很成功。学生角色是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用英语)加以分析,具有成就感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专业和语言上的needs,wants和lacks。为了完善自我,他们会自觉地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自主地进行学习。老师角色是设定真实而具体的任务和活动,聆听,鼓励,专业知识上无须评判,语言上给予建议。在GE+ESP教学中,主题成为课程内容的主要线索。因此,在选择主题时,教师或教材编写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主题必须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需求。
第二阶段为EOP(行业英语)教学,英语教学与该专业未来工作岗位(如:酒店情景英语、会计英语)或工作流程(如:导游英语)直接对接。行业英语主要是通过学习,掌握行业基本知识,从而能用英语更好地开展本岗位工作。
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行业英语教学担负着促使从学习英语到运用英语的任务,它既不是单纯教授语言也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场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以下以省级精品课程《酒店情景英语》建设为例,深入探索行业英语教学范式。
依据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其中《教学要求》的指导思想,根据酒店岗位要求,在分析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以岗位能力为培养核心,兼顾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我们拟构了“岗位导向”的行业英语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设置英语课程。课程内容由14个典型而真实的酒店工作岗位(前厅预订员、接待员、门童、收银员、引领员、餐厅服务员等)组成,每一个工作岗位就是一个系统的实训项目,每一个实训项目视为典型工作任务的触发项,由此激活或引发学生未来工作所需的语言处理能力、交际技能、专业知识、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以及跨文化知识,通过仿真的酒店工作场景进行情景交融式“教、学、做、用”四维一体的仿真实训,最终促成岗位能力的生成(如图1)。
图1 (酒店)行业英语岗位能力形成模型
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分类教学”的解决方案,依据各专业大类的人才培养目标需求进行语言教学,第一阶段将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入语言教学中,第二阶段进行与特定职业(岗位)相关的行业英语教学,这不仅符合语言习得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分类教学”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过程,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讨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证支持。
[1]朱黎勇,周建设.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10):62-64.
[2]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77-83.
[3]向前进,曹佩升.高职英语需求状况及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研究[J].中国外语,2009,(2):11-19.
[4]Tom Hutchinson &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7.
[5]袁平华.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之理据及教学元模式探究[J].课程与教学,2006,(3):31-36.
[6]陈冰冰.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19-21.
[7]Nunan D.Syllabus Design[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8]Dudley-Evans T St.John M J.Developments in ESP[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4-5.
[9]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0-123.
[10]Gardner Robert C,Lambert Wallace 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72.
Research on Classification-based English Teaching Model in HVTC on the Basis of Needs Analysis
WANG Qinga, WANG Xiao-ningb
(a.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b.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Hefei 230041,China)
This paper give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on-going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VTC).On the basis of needs analysis,an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interviews,it makes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needs of 1 139 HVTC undergraduates.Then it proposes a new classification-based English teaching model for improving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which classifies the HVTC English teaching into two phas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ties,i.e.GE+ESP(general English and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nd 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new model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models and is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achieving the objective of HVTC English teaching.
needs analysis;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VTC);classification-based teaching model;teaching reform
G642.0
A
1008-3634(2011)04-0118-06
2011-03-31
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01718);安徽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2011sk590)
王 青(1970-),女,安徽望江人,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刘 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