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成伟
一、思想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
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是由其课程性质决定的,课程建构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逻辑关系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优于能力目标,能力目标优于知识目标,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目标,而其目标实现路径是通过知识目标完成实现能力目标的提升,最终升华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而学习内容的选择对于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起到基础性作用,实践表明思想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要坚持三个原则。
1.核心知识之原则
在课堂中选择研究性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一定要选择课程体系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一般来说,课程体系中核心知识或者核心概念是建构其体系的基石,它们对于课程体系的构建、课堂教学的实践、课程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思想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首先要坚持核心概念、核心知识的原则。比如在《 经济生活 》模块中就有货币、生产、消费、分配等核心概念,有货币的本质及职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配制度、财政的作用等核心知识;《 政治生活 》模块中就有国家、权利、义务、国体、政体、主权等核心概念,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等核心知识。通过对核心概念、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将对课程知识目标实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能力提升、情感升华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2.缺乏体验之原则
如果说核心知识的原则是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价值的角度来讲,那么缺乏体验的原则就是从研究性学习存在必要性的角度来讲,也就是说,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不仅是要选择课程的核心知识,而且还要选择课程中对学生来讲是缺乏生活体验的内容。学生要掌握这一知识缺乏经历,或者有部分经历却得出了错误的、不全面的结论,所以说只有缺乏生活体验的课程核心知识才能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比如在《 经济生活 》中“货币的概念、财政的作用”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的,而“消费、纸币”等概念和知识学生有生活体验,就没有必要选择这些概念和知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对生活体验度的认识和辨别,需要教师以学生立场、学生视角来审视课程内容,教师能不能站在学生立场来审视课程内容对于研究性学习能否有效的、真正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生活主题之原则
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的核心知识证明了研究性学习的存在价值,然而这些内容的生活主题则是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提供了可能性。在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否和学生的生活主题有着高相关度。没有与学生生活主题高相关度的核心知识,是不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应该使用讲授法来演绎这些核心知识。对于那些缺乏体验但与生活高相关度的核心知识,教师要能够通过模拟生活主题,通过对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的有效对接,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主题中有效地体验和探究,在体验和探究中实现对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的理解。如《 政治生活》中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缺乏生活体验的,但每年全国及各地的两会召开及人民代表的各项活动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并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度,选择观察身边的人大代表、模拟人大代表的活动能够实现学生生活世界与课程内容的有效对接。
二、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践
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实施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一般通过教师预设、合作探究、自我感悟三个环节。
1.教师预设之环节
教师预设就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通过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学生生活等诸方面的理清和认识,不仅对选择什么样的知识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依托什么样的载体、模拟什么样的生活主题来进行研究性学习有清晰的认识,而且要对为什么这个知识点只能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而不能用其他教学方法要有清楚的认识。比如《 经济生活 》中货币这一知识点,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人民币是有着生活体验的,但是缺少对金属货币的生活体验,如果仅仅从对人民币的生活经验出发是不能很好地理解金属货币的本质及职能的。而金属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又是《 经济生活 》的核心知识,对金属货币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对《 经济生活 》中“价值”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对价值规律的形成、内容、作用的理解起到支撑性的作用。因此,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对“货币的本质及职能”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就是最佳的选择。当然教师的预设多充分,生成就有多精彩,只有教师的充分预设,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生、手中有法,才能在课堂教学时真正地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2.合作探究之环节
合作探究就是师生在课堂中实践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践课程的主体环节,使得研究性学习从教师的一厢情愿的“想”变成师生的真实可触的“做”。研究性、体验性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要求,其思维模式是归纳式思维,是在不断试错过程中逐步实现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对问题的正确解决,并能举一反三地解决新问题。因此判断研究性学习有没有真正的落实,或者说真研究还是假研究,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有没有在课堂中实现不断的试错。而这种试错的过程显然不能凭单个学生的冥思苦想就能实现的,只有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碰撞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说,合作探究是研究性学习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比如“货币的本质及职能”这个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中首先从学生的生活主题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人民币”出发开始研究性学习。在学习小组中,学生通过“人民币为什么能买到东西、美国人在美国也用人民币吗、人民币是一直都有的吗、没有人民币的时候人们怎么买卖、人民币和美元为什么都能买到东西、人民币和银元为什么都能买到东西、黄金和白银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黄金和白银出现之前人们是怎么买卖的”等一系列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地深入探究。学生之间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展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这些思维的差异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丰富了老师的视野。
3.自我感悟之环节
感悟的主体既是学生也是教师,是师生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反思与领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是基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核心价值,无论是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是情感目标都是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身上和心中,并通过个体的行为得以呈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感悟是研究性学习在课堂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意义一方面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归宿,另一方面也是研究性学习有效性的标准。
学生的自我感悟不仅仅是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运用程度,而且要对自我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态度、方法进行自我反思,还要对在学习过程中所实现的情感体验进行自我感悟。想一想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自己学到的知识的过程是如何的,自己学习的过程有没有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货币的本质及职能”这个知识点的研究性学习,学生的自我感悟首先通过一定的常规练习检查反思自己在知识层面上的掌握程度,然后要反思自己是如何理解了这个知识点的,通过了哪些试错的环节,自己的思维盲点在什么地方,自己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表现怎么样,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还有什么要改进之处,自己学得是否快乐。
教师的自我感悟则更多的是从这个教学方法恰当吗、是不是最恰当、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体现教育的本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知识还体验到什么等方面进行反思。
研究性学习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教育理念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如何更好地认识、实践、反思这种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则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作者单位:昆山市震川高级中学,江苏 昆山,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