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军
汤阴县位于安阳市南部,总面积646平方公里,辖3乡7镇,298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百强县。汤阴地处安阳、鹤壁、濮阳三市中心位置,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珠高速、107国道纵贯南北,晋中南铁路、302省道横穿东西,规划中的豫北支线机场落户县城东部,统筹城乡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前景。
近年来,汤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安阳市委、市政府强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计劃、加快推进安汤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围绕“一心五星”发展格局,重点加快县城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城市建设实现大跨步、飞跃式发展。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科学制定城乡发展规划,是促进城镇系统高效运行和城镇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该县坚持“以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努力探索城乡规划模式,切实做到了城乡规划体系“一盘棋”。先后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中山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规划单位,结合县城及每个乡镇自身经济、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多方面、多层次,高规格、高标准进行论证和规划,做到了合理布局、科学定位、彰显特色,有效地发挥了城镇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及规划编制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先后完成了汤阴县总体发展规划、中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制造业集聚区规划、北部新城区规划、城中村改造和全县298个行政村新农村等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全面提升了汤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夯实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突破口。该县将2010年确定为“基础设施建设年”,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上台阶。自去年以来,新修、改造道路66条总长149.4公里,新建桥梁7座,拦水闸3座,封闭排水沟2条,新建城市广场3处,铺设中水回用管网55公里,天然气管线75公里,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农民进城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共计3500余套。所有城市道路建设实现水、电、气、通讯、排水、绿化、亮化一步到位,有效提升了县城载体功能,县城新区与安阳市区实现全方位对接,形成“一心五星”的发展格局,即西部五乡镇列入县城发展总体规划,形成核心城区;东部五乡镇组团发展,形成卫星乡镇。“五星”围绕核心转,核心带动“五星”转,最终建成以县城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三、以集聚区建设为契机,筑牢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
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过程,其内在实质就是产业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的聚集。去年以来,汤阴县借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东风,按照“四个重在”、“四集一转”的要求,举全县之力,切实加强了集聚区建设力度和管理力度。目前,集聚区产业明晰、企业集聚、特色明显、带动显著,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6.7平方公里发展到9.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5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35家,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全县已经形成了小麦、玉米、肉鸡、食用菌、生猪、蔬菜、中药材、肉奶牛等8条农产品加工链条,这8条产业链已吸纳10万余人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以产业的带动,促进了农民向产业化工人的规模化转变,加速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保证了农民失地不失业,逐步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有力推进了全县城镇化进程。
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培育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项目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阵地。汤阴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的要求,实行项目帮扶责任制,以“钉钉子”的精神促进项目落地,用“倒逼”的机制推进项目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做到“零距离”服务、“零时限”服务、“零投诉”服务、“零利益”服务,兑现“外商只管投资,其他一切由我们来办”、“厂内的事情企业管,厂外的事情党委政府管”的服务承诺。创新管理方式,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审批、扎口管理等,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工业化需要城镇化来承载,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来彰显。汤阴县正继续以城镇化为引领,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将建设宜居县城、重点乡镇、新型农村社区“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打造秀美宜居、富裕文明、崇文厚德的新汤阴而不懈地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