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罗意坚,邓育武,田 成,罗文丽,黄政珉,唐高溶
(1.衡阳师范学院 南岳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 衡阳 421008;2.衡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 衡阳 421002)
紫鹊界梯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王 鹏1,2,罗意坚1,邓育武1,2,田 成1,罗文丽1,黄政珉1,唐高溶1
(1.衡阳师范学院 南岳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 衡阳 421008;2.衡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 衡阳 421002)
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具有2000多年历史,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气势恢宏,景观奇特,文化内涵丰厚,有观赏、体验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旅游价值。通过对紫鹊界梯田景区现状的考察,客观分析了紫鹊界梯田景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紫鹊界梯田旅游开发的 “增长极”、“点—轴”、“区域一体化”和 “综合开发”等四种空间发展模式。
紫鹊界梯田;旅游开发;空间发展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不断攀升,乡村旅游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形成。它在拉动内需、带动关联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当地就业、改善乡村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新模式和新途径[1]。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的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多种需求而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2]。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发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开发的现实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旅游开发的长远利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譬如环境问题、乡民边缘化问题、产品低层次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紫鹊界的旅游开发。作为旅游开发的主要承载区,紫鹊界地区由于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与旅游者相比处于弱势的乡村文化,很容易在旅游开发中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对于紫鹊界地区的旅游开发而言,旅游开发空间发展模式能有效地促进紫鹊界的旅游发展[3]。
紫鹊界位于雪峰山中部,以紫鹊界梯田为中心,共有梯田5 333.3hm2,紫鹊界集中连片的梯田就达1 333.3hm2以上,海拔500~1 200m,共500余级,梯田坡度一般在30°左右。紫鹊界景区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成功树立了紫鹊界梯田在湘中旅游板块的黄金品牌形象。同时,紫鹊界梯田成功入选“老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和湖南“新潇湘八景”,被成功列入省人民政府28个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楼下村被评为全省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2月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1月列入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07年2月被批准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据旅游部门统计,2010年共接待游客45.1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4 539.84万元,门票收入达3 067.48万元。
景区发展生态旅游,一方面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在梯田景区修建观光道和观景台,就不可避免地要辟山修路、平地造房、拓宽石板路,从而带来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景观破坏等环境问题,这给当地森林的保护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大量游客涌入,会消耗大量物质和能源,并产生大量废水与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景区生态旅游开发是国家专项生态旅游建设项目,但同时也是扶贫开发工程。景区耕地资源紧张,林业禁伐,传统经济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优化配置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举足轻重。因为发展生态旅游,只能安排少部分村民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工作,只有大多数村民转变观念,积极参加与生态旅游消费相关联的种植、养殖、绿色食品与土特产加工、传统手工艺开发等,才能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目前,景区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备,旅游服务设施数量不足,且服务质量较为低下。在餐饮住宿方面,虽修建了一些农家乐,开发了大量民宿,但条件普遍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明显的指路牌及其相关标志,增加了游客找寻景点、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设施的难度。
梯田资源破坏较为严重,土壤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乱建乱挖、生活垃圾等人为灾害致使梯田数量逐年减少,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因劳动力因素(众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和经济效益(靠旅游接待提高收入)导向制约,从而无暇顾及梯田生产而使田地荒废,致使部分梯田有旱化的趋势。
据镇政府统计,水车镇初中及以上文化人口数量仅占总人口的25%左右,人口文化素质低。在外务工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50%,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在外务工,劳动力流失严重。
海拔500~1 200m之间共有梯田500余级。坡度在25°~40°,约有10余万丘,将几个山头分成层层梯田,景观非常壮观;梯田整体布局气势磅礴,形状精巧玲珑,小丘似碟,大丘似盆;景区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52%。在垂直高度上,分布在景区最高处的是森林子生态系统,中间是村寨文化子生态系统,最下面是梯田子生态系统。这种森林—村寨—梯田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布模式,对保持水土、维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4]。
景区内居民中少数民族占80%以上,风俗得到完整保留,民歌、梅山武术广泛流传于民间。婚嫁、生子、丧葬等遗留着苗瑶民族的风俗习惯,近千年来依然如故。特别是48座瑶人居住过的岩屋,具有极大的考古价值。盛产优质中稻贡米、特色红米、黑米,其糯米更是品质优良。紫鹊银花茶、水车天麻、薏米等远销国内外,还有柴火腊肉、猪血丸子、风干板鸭、鱼冻、甜酒、磨芋、笋干、蕨菜等特色小吃、别具风格。景区是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梯田脚下有邹序龙、邹新藻烈士纪念塔和多处农民运动纪念地,白旗峰山顶寺庙有红四方面军路过时休息的茶亭和遗刻的“红军石”。
在湖南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三角旅游圈发展战略构想中,新化是湘中旅游的黄金板块。紫鹊界梯田旅游区距离长沙的距离在300km以内,距离周边的邵阳、怀化等地市的距离也在200km左右。这些地方距离旅游区的路程在3h以内,并且这些城市的居民人口众多,客源市场广阔。目前,紫鹊界梯田旅游区周边已开发的旅游景点无论是小尺度范围内的高州温泉休闲度假村、具有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的梅山龙宫和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还是中尺度范围内的张家界、衡山、凤凰等,景观资源都各具特色,与以梯田观光为主的紫鹊界梯田旅游区形成资源互补。
针对紫鹊界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紫鹊界现阶段在遗产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模式布局可采用四种模式[4](表1)。
表1 紫鹊界梯田旅游发展空间模式Tab.1 The space models of travel development about Ziquejie terrace
增长极模式的点状开发主要是在区域内选择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作为乡村旅游的增长极,确定其发展方向和功能。如充分发挥紫鹊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的优势,可将其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增长极,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升整个新化县地区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点—轴”模式的线状开发主要是选择在增长极周围若干乡村资源条件好、具有开发潜力并有交通干线通过的地带。这些地带受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作用较大,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可成为对人口、产业等生产要素具有吸引力的轴线,点轴贯通,就形成了“点—轴”发展模式。在紫鹊界可以形成:梯田→楼下村→杨氏宗祠→正龙民居→瑶人遗址的“点—轴”发展模式。
在发展轴线上选择新的次一级的乡村旅游增长极点,它又会通过乘数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新的轴线。不同等级“点—轴”构成的点轴系统逐渐形成,随着系统密度的不断加大,最终构成了一个覆盖全区、开放的网络系统,从而实现新化县区域内的乡村旅游规模效益并带动其整体发展。
“增长极”、“点—轴”、“区域一体化”等综合开发思路主要为区域性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了科学认知的理论基础,是新农村建设下乡村旅游发展的长远规划指导。因此需充分运用各综合开发模式对乡村旅游资源所存在的客观差异进行空间辨识,突出著名乡村风景名胜区的精品品牌地位,以之为核心,形成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增长极,其次贯彻邻近联动原则,重点发展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突出各空间结构中的资源优势互补,以乡村旅游点、线、面为连接,构建成可持续乡村旅游资源区域体系。
总而言之,紫鹊界的旅游业的发展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地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总体服务水平,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各市县优势互补,同时,积极吸取国外梯田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建设国际梯田旅游区的大背景下走空间模式发展道路,才能突显紫鹊界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1]钟凤,李秀霞.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0(6):42-45.
[2]赵星.贵州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0,28(1):35-37.
[3]黄郁成.乡村旅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227-228.
[4]何丽芳.紫鹊界梯田景观资源与旅游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4):75-76.
The Study on Travel Development Models of Ziquejie Terrace
WANG Peng1,2,LUO Yi-jian1,DENG Yu-wu1,2,TIAN Cheng1,LUO Wen-li1,HUANG Zheng-ming1,TANG Gao-rong1
(1.Department of Resources,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Nanyue Institute,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8,China;2.Department of Resources,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The Ziquejie terrace in Xinhua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has a long history about two thousand years.It's the relics of interaction from the southern rice culture,the fishing culture and hunting culture of the region with more hills which Miao and Yao peoples live in.And it holds great travel values of appreciation,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because of its magnificent momentum,exotic landscape and rich culture.On the basis of the authors investigating at Ziquejie,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vel development about Ziquejie terrace are obj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four space models about its travel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which are“growth pole”,“point shaft”,“regional integration”and“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Ziquejie terrace;travel development;space development models
F590.31
A
1673-0313(2011)06-0106-03
2011-10-20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项目(41171076);湖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09C177)
王鹏(1965-),男,湖南祁东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资源与环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罗意坚(1989-),男,湖南新化人,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2009级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居环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