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萍
(西安音乐学院基础部,陕西西安 710061)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对大学生的外语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普遍较低,这也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学的难题之一。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2004)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其综合文化水平。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作为日常交际重要组成部分的听说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长久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这种状况,我校自2004年起就将大学英语课分为读写和听说两种课型,采用外研社编写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和《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 2008年3月,我校基础部英语教研室对07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收回的24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69人在入校以前从未接受过听说方面的专门训练,126人很少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两者总和占被调查人数的81.25%,这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任务非常艰巨。
本次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对当前英语听说课的反应差异较大,有68.4%的学生对听说课中听和说的教学活动安排持不满意态度,认为听的内容多,说的内容太少;有71.7%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说英语,有22.3%的学生表示从未练习过口语。由此看来,绝大部分学生对目前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语言环境非常不满意。调查结果还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目前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效果不满意,有60.4%的学生认为英语听说课对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帮助有限,24.7%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而认为英语听说课对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非常有帮助的学生仅为被调查人数的13.4%。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这一方面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探索一条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形成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有特色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输入与输出理论。目前我国二语习得研究中最常用的输入与输出理论是Krashen和Bialystok的输入与输出理论。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输入假说,他认为学习者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促进语言习得的前提是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 (1982)。Krashen(1985)还指出,习得者在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时,借助交际情景和上下文理解输入语,自然地掌握其中的句子结构,最终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也就是说,话语能力 (即有意义的自然输出)是在习得者通过理解性输入达到一定语言能力时自然产生的。Bialystok(1978)的输入与输出理论集中体现在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上。前者存在于学习者的意识层中,经过熟练掌握后的显性语言知识可以内化为隐性语言知识,隐性语言知识 (或语感)水平越高,熟练运用目标语的程度就越高。
2.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Holec 1981;Numan 1988; Dickinson 1987等)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Numan(1988)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设置依靠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努力,学习者应积极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和如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不是教师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自行完成学习过程,而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Holec,1981)。学习自主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负责有关学习的所有决策并负责实施这些决策 (Dickinson,1987)。自主性有不同的程度,自主性可以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活动中得以形成,不同的教学环境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促进学习者发展其自主性 (Sinclair,1997)。从我国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现状来看,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有完全自主权,因为目前大部分学生不具备承担一切学习责任的能力,他们的自主学习性令人担忧,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太低,缺乏计划性、监控性、评估性、补救性、方向性,自主学习能力亟待提高 (王笃勤,2002)。因此,学生比较适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内外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2004)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新时期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应努力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转变原来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第二,彻底改变传统英语课堂学生只听不说,或者教师说得多而学生说得少的现象,以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能力。
第三,以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为基础,以听说带动其他技能的提高,并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的方法,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听说课教学模式设计。
(1)要克服大班教学的弊端,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克服大班教学的弊端,我们采取分组的方式,即把班级分成若干个5-6人的学习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安排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活动,监督小组成员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所有的交互活动都变成了教师与十几个小组之间的交互。小组成员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需要立刻作出答复,可由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完成;如果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思考、讨论以后作出答复,则可由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学生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来完成,或者进行集体演示。教师只需要对这十几个小组进行提问,大大减轻了要照顾全局的压力,教师还要及时与各组组长沟通,针对反馈的信息采取相应的对策。
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课的课时大多为每周4节,而听说课的课时则更为有限,教师必须合理地选择部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而将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部分听说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后独立完成听力练习,然后由组长安排时间和地点进行合作学习,如核对听力练习的答案、总结常用的关键句型、采用互相问答的方式检查听力理解的效果、就听力材料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角色扮演,或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讨论,必要时查阅资料,最后形成新的对话或专题演讲。小组成员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必须围绕某个主题,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目标,教师可以适时参与并进行指导,以达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多样地组织视、听、说教学活动。我院目前所采用的《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与《读写教程》同步,各单元的内容主题较为鲜明。而每个单元听说课教学只能占用2-3课时,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听说课教学的质量,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地组织视、听、说教学活动。根据Krashen和Bialystok的输入与输出理论,我们设计出一套不同于传统听说课的教学模式。
教师确定部分教材内容,学生也可以参与选择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材料。各部分学习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学习地点及所占学习时间见下表:
听说课教学设计
上表所示2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全部为教材内的听、说教学活动,教师可灵活安排学生进行训练,必要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影视片断欣赏。在外语环境中,观看影视节目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接触真实语境、了解目的语文化的机会 (张殿玉,2005)。Schumann(1978)的文化适应论 (The Acculturation Theory)认为,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程度取决于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涉及历史、政治、宗教、艺术、文化风俗和战争等题材的影视片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从不同角度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地道的听力语料。在学生看完影片之后,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重复其中的某个片断,利用剧本原文、背景资料等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剧中人物、时代背景及故事情节发表观后感,培养学生灵活应变、准确用词和流畅表述观点等口语交际能力。
(3)提高听力效率,重视交际策略训练。实践证明: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听力水平的增强对语感的培养、口语的表达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把握机会,适时介绍听力策略和交际策略,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自主认知、建构新知识的语言学习过程。
在输入语言的听力活动中,力求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多种听力技能和信息处理方式。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从精听到泛听,从“自下而上”(bottom-up)到“自上而下” (top-down)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和选择性地运用注意、预测、做笔录、推理、联想发挥、运用想象、建立听觉形象和整理归类等认知策略,从听力练习向真实的听力理解过渡,提高课堂听力效率,同时也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听力和口语是相辅相成的,以说带听,以听促说,通过听说并举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是目前大学英语听说课最为普遍的特点。学生在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预测、筛选、释义和总结等一系列心理加工过程中,同时采取输出主题猜测式问答或讨论、听后感想、小组辩论等形式,进行主题式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熟练运用多媒体的各项功能或语音设备的操练、切换,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并对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实效监督。
3 改革测试内容,增加口语考试。
早在2004年,我院就实行了读写和听说分课型授课,除了要求教师加强课堂口语教学外,我们还对期末英语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即在期末考试中增加了口语测试的内容。几年来,口语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目前,我院所有本科学生都要参加英语口语考试,口语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考试采用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面试形式,内容为:背诵课文,复述课文、回答问题、看图说话、情景会话、话题演讲等。评分标准为:语音语调、准确性、话语的长短、连贯性、逻辑性。
期末口语考试在设计上尽量使考试的任务、话题、内容和形式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一致,难度不超过本学期的教材难度。显然,口语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听说课教学改革的实施。
经过一学年的改革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85%的学生对课内和课外听说课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调整持支持和欢迎态度,认为这样的形式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听说水平,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英语语言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有学生说:“在这一年里,我们不是在孤军奋战,而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会了如何转变学习策略,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另外,在期末学业成绩测试中,07级学生的听力平均成绩较一年前提高14.3%,口语成绩提高19.1%。总体看来,由于大学英语听说课全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更充分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新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授课教师要成为需求分析者、课程制定者、教材编写者、课件制作者、顾问、辅导者、教学组织者、教学研究者,教师要善于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002)。总之,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把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根据需要及时转换并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英语听说水平的目的。
[1]Dickinson L.Self-introd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4]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5]Numan D.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6]Sinclair B.Learner Autonomy:the cross-cultural question[J].IATEFL Newsletter,1997,Issue No.139.
[7]Schumann J H.The Pidginization Process:A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1978.
[8]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十五”规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9]张殿玉.着眼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目标,力求听说并举--谈《大学英语》(全新版)听说教程在听说活动设计上的特点[J].外语界,200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