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社会保障中的博弈分析

2011-01-03 03:42曲赜胜黄楷楠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约束条件保障性社会保障

曲赜胜,张 虹,黄楷楠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住房社会保障中的博弈分析

曲赜胜,张 虹,黄楷楠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论述了住房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住房社会保障系统建设是实现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住房保障的实现是一个由相关利益主体参与的博弈过程。通过分析在拥有完善的约束、比较完善的约束和不完善的约束三种条件下,博弈主体选择的不同行动策略,提出了住房社会保障中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处罚提高寻租成本的建议。

住房社会保障系统;博弈;寻租

一、问题的提出

建设合理的住房需求市场,避免投资性购房规模的过度膨胀,杜绝投机性购房,完善住房社会保障系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住房社会保障就是政府为公民的住房提供一定的福利[1]。一个理想的住宅供应市场应当是使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能够通过不同层次住房供应渠道得到与其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住房。然而,当前我国住房保障还存在着公共财政支出缺位、保障手段单一,以及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供应体系不完备等问题[2],因此,保障性住房的有效合理分配尤显重要。

住房政策设计的首要基点是保障公民的住房基本权利[3]。让中低收入的弱势群体实现住有所居,在居住问题的解决上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目标。如何将保障性住房分配好,避免保障性住房这一社会资源被非法侵占,让保障对象顺利得到保障性住房,将本不属于保障范围的寻租者拒之门外,是一个涉及政府、保障对象、寻租者三方的博弈过程。本文旨在通过博弈分析使住房社会保障更加富有效率,为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博弈分析

1.模型假设

在博弈模型中,不符合住房社会保障条件者和低收入符合住房社会保障条件者是保障住房分配博弈的主要参与者。因为拥有相对足够的信息,以及在有限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在分配中具有抢占保障住房分配优先权的条件,所以是先行动者,设为A。那些符合住房社会保障条件的低收入者,一般在A采取行动后才会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所以是后行动者,设为B。假设如下。

(1)A有两种策略选择: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或不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B也有相同的两种选择: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或不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

(2)在不同约束面前A和B可能采取不同的策略选择。正常情况下,在有着完全约束条件下,A更倾向于不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B更倾向于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而在约束不完全条件下,A更倾向于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B则可能由于进入成本较高而放弃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

2.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建立

(1)相关定义。完全约束条件(a):住房社会保障系统的运作清晰透明,有着完整的法律和法规依据,存在的人为操作空间非常小,信用体系完善,A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的代价很高。

不完全约束条件(b):住房社会保障系统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也不具备完整的法律和法规条件;或者是具备完整的法律法规条件,但运作不清晰,寻租操作空间比较大,A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的代价不会很高。

A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Y):指A利用权力、金钱和信息方面的优势进行寻租操作,最终获得保障住房。

A不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N):A在期望的收益面前可能承担较大代价,所以放弃利用权力、金钱进行的寻租行为,不参与保障住房的争夺。

B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进行反抗(Z):B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正当途径,合法手续,获得保障住房。

B不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予以默认(O):B虽然符合保障住房条件,但由于保障住房供应有限,没有获得保障住房,并且由于维权或者再次争取保障住房成本很高,大于预期的收益,从而放弃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

(2)行动顺序。完全约束或者不完全约束条件在先,然后A行动,最后B行动。假设不完全约束概率为p,完全约束概率为1-p,解释为如果p越高,则信用系统、法律法规越不完善,并且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3)期望收益。

T:A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因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所获得的房产增值以及因房产所享受到的相关福利。

t:B的收益。主要体现在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所获得的相关福利改善。

w:单位损失。包括A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对B的挤出导致的福利缺失和B没有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所导致的福利缺失,以及A在完全约束下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将会付出的代价。

在模型中,对可能出现的博弈结果的损益值进行计算。

3.纯均衡策略分析——B的决策[4]

(1)在观察到A的决策是进入市场(Y)时,如果B的反抗决策(Z)的期望大于默认决策(O)的期望效益,B会选择反抗决策(Z):

由于B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的效用肯定会大于不进入的损失。假如t=2w,那么p≤33.3%;如果t=3w,那么p≤25%。

因此,可以表述为在p很小的时候,或者说在约束不完全情况比较小,而完全约束可能很大的情况下,A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不能够得到B的容忍,B会选择反抗,力争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

(2)在观察到A的决策是不进入市场(N)时,如果B选择进入决策(Z)的期望大于选择沉默,不进入市场的期望效益,就有:

如果t=2w,那么p将接近0,也就是在不完全约束可能极其小,完全约束可能非常高的情况下,A放弃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会使B选择进入市场。

因此,综合上述分析,可将约束分为完全约束、一般约束和不完全约束。进行均衡策略分析:

当具有一般约束时(0.5<p<1),纯均衡策略为A进入,B进行抵抗也进入。

当具有完全约束时(p<0.3),纯均衡策略为A不进入,B进入。

当具有不完全约束时(p≈1),纯均衡策略为A进入,B不进入。

4.结 论

(1)如果市场约束不完善,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信用制度建设滞后,并且有限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这种情况下,寻租者会坚定地选择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因为寻租者面对可能付出的代价非常小。这时低收入者在寻租者坚定地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的情况下,会要求维权,致使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的成本会较高,他们会选择自动退出住房社会保障系统。这显然有悖我国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必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如果住房社会保障系统约束条件非常完善,即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比较完备,信用制度体系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那么可能的寻租者要选择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将面临大于收益的成本,他们会自动选择不进入,从而最大限度地使住房社会保障系统的进入者都是符合保障条件的人群。但是这种极其完善的体系条件很难达到,这是我国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想目标。

(3)假如保障住房的基本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信用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并且相关的政策法律得到有效执行,那么寻租者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会面对较高的成本。如果寻租者不顾成本,还是选择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那么低收入者可以在比较健全完善的法律条件下进行抵抗,不向寻租者妥协,通过正当途径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这是现阶段我国住房社会保障体系下可以实现的目标。

三、相关建议

在保障住房的分配中可以得出,只有在完全约束条件下才能有效地控制寻租者的进入,即使寻租者在个人利益最大化条件下仍选择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那些住房社会保障条件符合者也会选择反抗,争取进入住房社会保障系统,这就要求政府在完全约束条件上作出努力,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当前仅金融系统的个人信用体系相对健全,亟需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建立更加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个人信用情况的呈报、搜集、整理、使用和披露等各方面加以规范,只有在信用体系清晰完备的情况下,才能不给寻租者留下寻租的空间。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较晚,但伴随着金融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全面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支撑。

(2)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只有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保障住房的建设才能真正起到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促进全民福利增长,稳定社会秩序,实现住宅产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目的。目前,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供给仅停留在行政命令的层面,没有纳入法律体系中,对地方政府缺乏约束,很容易造成保障性住房供应量的滞后与不足,需要通过完善的立法督促转变政府职能,通过信息的公开,促使政府成为公平、公正的第三方[5]。将不该由政府亲自参与的市场活动坚决交给市场,将必须由政府主导的事情办得更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以此界定政府部门的行政范围,最大限度地压缩寻租空间。

(3)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分配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大惩处力度,提高寻租成本。实践表明,现阶段各地对保障性住房分配与退出环节的约束明显偏软,绝大多数地方政府规定违规获得保障性住房要予以清退,并限制一定的期限内不允许申请保障性住房,这样的规定不足以对违规者产生足够的震慑力,违规成本极低。必须加大对住房保障中违规者的惩处力度,充分运用法律与制度的硬约束,道德与舆论的软约束,发挥政府主导与市场化操作的互补性,化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利用高违约成本防范寻租行为的发生,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1] 王洪春.住房社会保障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42.

[2] 文林峰.城镇住房保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8.

[3] 冯俊.住房与住房政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2.

[4] 拉斯缪森.博弈与信息[M].姚洋校,王晖,白金辉,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5.

[5] 龙游宇.信用的博弈演化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20.

Game Theory of Housing Security

QU Zesheng,ZHANG Hong,HUANG Kainan
(College of Economic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136,China)

The problems in housing security are discussed.It is considered that,the construction of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is the foundation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ousing industry.The implementation of housing security is a game process that participated by the relevant stakeholders.The different action strategies chose by the main body of game are ana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omplete constraints and comparatively perfect constraint and imperfect constraint.The suggestions on housing security are proposed: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building personal credit system,improving laws and regulations,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punishment to improve the costs of rent-seeking.

housing security system;game;rent-seeking

F 293.30

A

2010-10-22

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WT2010021)。

曲赜胜(1968-),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副教授;张 虹(1963-),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008-9225(2011)02-0073-03

【责任编辑:王立欣】

猜你喜欢
约束条件保障性社会保障
基于一种改进AZSVPWM的满调制度死区约束条件分析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of overseas nur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2002–2017)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论保障性住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