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标
近日,青岛、北京、武汉、长春、南京、昆明等地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荒,一些医院还接到限血令,以至于等待手术的病人不得不动用自己的关系联系血源。各地血荒牵动人心,我省的情况如何?记者对杭州、宁波等地进行了调查了解。
血荒逼近
■陈洪标
2010年10月 25日,杭城降温。当日杭州只采到171袋血,而供应杭州各大医疗机构的用血量达到了1089袋。次日,杭州全市只采到了178袋血,当天向医院供血达1078袋,采供血严重入不敷出。
“如果再连续三四天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很可怕了。”浙江省血液中心主任吕杭军说,尽管杭州市“全血采集”能保障临床应急供血,但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成分献血”一直处于缺口较大的状态。
10月28日,宁波市O型血库存量只有300个单位,而正常量应该在1590个单位以上,库存量不到正常量的五分之一;A型血库存量只有575个单位,而正常量至少得670个单位;AB型血只有217个单位,刚刚达到正常库存警戒量下限。只有B型血在正常库存量范围内。
据宁波市献血办统计,宁波市医疗临床用血量增幅已连续7年在8%以上。目前,宁波市年用血量已达22吨,以每人献血200毫升计算,相当于每天需有315人献血。
往年,10月是宁波市中心血站血液储备最充足的月份。血源在最不该紧缺时出现了紧缺,这个冬天,如何保障临床用血储备?宁波市中心血站站长张哲忧心忡忡。
张哲说,2010年前10个月宁波市街头献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两成多,高校学生的献血量也较2009年同期下降了两成多。他认为这是造成宁波市血液储备紧张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外来务工人员和高校学生是宁波无偿献血的主力军,两者献血量共占三分之二。2010年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街头无偿献血人群锐减,一辆流动采血车一天的采血人数通常是个位数,周末也仅能达到20个。
杭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10年1至9月,杭州市街头献血人数比2009年同期下降近30%。特别是冬天来临,街头献血人数下降更明显,现在杭州街头每天参加献血的人数只有100余人。
10月29日,浙江省血液中心库存量红细胞类只剩3000袋(60万毫升),血浆63万毫升,稀有血型11万毫升,最缺的机采血小板,只剩54袋。
“希望有更多富有爱心的健康市民,能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血液中心向全社会发出紧急呼吁。
从1998年正式实施献血法至今,中国无偿献血制度已走过10多个年头。这期间,我们频频遭遇血荒。对此,业内人士说,这并非突然。
医疗技术的提高,使许多疾病都可以通过临床手术途径得到治疗,例如癌症患者化疗需要补血浆,这些都使得临床用血量越来越大。
浙江省血液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临床用血量迅速攀升。2005年到2009年,红细胞类供血从28.55吨增加到了47.55吨,上升66.5%;机采血小板从12206袋增加到22860袋,上升87.3%,平均每年的涨幅分别为16.6%和21.8%。2010年计划红细胞类供血需求量为52吨,机采血小板23000袋,至少需要25万人参加献血。
在各大医院用血需求增加的同时,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却在下降。
宁波市中心血站血源科主任张娟银向记者诉说了她的困惑。往年流动采血车开到高校,往往会有上千名大学生报名献血。然而10月中旬,流动采血车开到一所高校,连续停靠三天,只招募到200来名大学生,最后只有百余人成功无偿献血。有一次,流动采血车在一所高校停了一天,竟吃了一个“鸭蛋”。
戴梦得购物中心地处嘉兴市区繁华地段,12月初举行的店庆活动吸引了嘉兴市民疯狂“血拼”。与戴梦得广场上“车满为患”,店内“人满如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场上的采血车有点像闹市中的孤岛,上车献血的人寥寥无几。据记者了解,12月3日,咨询登记献血的有30人左右,实际献血的只有15人。12月4日,咨询登记献血的有28人,实际献血的只有19人。
一位从事了10多年无偿献血工作的业内人士称,市民街头献血积极性下降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随着一些不实报道的广泛流传,市民对无偿献血是否安全有顾虑;其二,许多人对无偿献血却需有偿用血心存疑虑,怕血站和医院从中牟利;其三,担心献血影响身体健康,最担心的是怕感染疾病;其四,献血点分布不够合理。
血荒的出现,不仅仅是观念的问题,也有体制的因素。工作人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献血证虽然全国通用,但献血者免费用血,在各省之间并不通行。一位志愿者在广东打工时献的血,后来回老家浙江做了个手术,用血一样要付钱,若想报销按照规定必须要去广东。
还有一位献血志愿者,老家的父亲来杭州做手术,本以为父亲可以有一定量的免费用血,但到打算报销时,他发现自己与父亲户口不在一起,如何证明这父子关系大费脑筋,最后不了了之。
这些无疑打击了献血者的积极性。“献血者用血免费”这句话的现实操作是,献血者用血要先自行垫付,然后再去省献血管理中心报销。
此外,全社会无偿献血的氛围还没有形成。为了扩大采血量,省血液中心曾经想在某一市场附近派驻献血车,宣传无偿献血,但没想到几次都被“赶”回来,因为不少临街商户嫌献血车挡住了店面,献血车无奈只能撤走。
几年前,杭州市政府曾筹划在杭州各城区设立固定的无偿献血屋,并在毗邻浙一和浙二医院的居民密集的新华路上设立第一个献血屋。没想到,几年运作下来,成果并不显著,去献血屋献血者寥寥无几。
相关链接
国外如何无偿献血
西班牙:对献血者奉若上宾
西班牙实行自愿无偿献血制度已有26年。目前,西班牙全国积极献血(指至少每4年献一次血)者达216万人。2009年共有182万人(次)无偿献血。
他们总结出一条经验:要想动员更多的人献血,就必须尊重献血者,真诚对待献血者,要对他们奉若上宾。每一位到献血中心的人,无论他是否献血,都会受到热情接待。
德国:绝不浪费一滴血
为确保献血安全,德国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献血法。在献血前,献血者必须接受多项免费严格的体检,包括血型、有无各类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在德国医院,这些项目检查至少得花1000欧元。
在德国,献血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全血捐献,另一种是血浆捐献,即在献血的过程中通过仪器只提取血浆,之后将红细胞再输回献血者体内,这种方式对身体损伤更小。德国基本没有过期血浆,目前血浆只能满足80%的医疗需求,因此血液中心、用血单位都非常珍惜每一滴血浆。
英国:带着孩子去献血
英国将无偿献血的内容写入了教材。小学生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定期参观血液中心,深入了解无偿献血,使他们从小就明白“献血不影响健康”的道理。
目前,英国每年的无偿献血总人数中,年轻人占40%以上,成为无偿献血的生力军。
法国:献血宣传无处不在
据法国血液中心统计,全国平均每年有近400万人次献血。这些献血者捐赠的血液,每年能拯救150万人的生命。
法国的电台、电视台及报纸、杂志、网站上,都会有无偿献血的各种宣传。每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当天,政府还会出面郑重感谢所有献血者,并向所有献血者赠送一朵“红玫瑰”。
更大的血荒可能还在后头。冬天已经来临,由于天气寒冷,学生放假,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各单位又忙于年终考核等,组织团体献血愈加困难,加上街头流动献血人数下降,浙江将会遭遇更大的献血瓶颈。血荒逼近,如何应对?
吕杭军告诉记者,目前无偿献血有两种形式:街头流动献血和团队献血。如今,省血液中心11辆采血车每天都开足马力,8辆到固定献血点,其余3辆则开往高校、医院、企事业单位,上门组织团队采血。多的时候,团队献血可达到献血总量的30%。
“团体献血,有一些企业比较热情,比如大和热磁、两岸咖啡等。但有些公司,工作怎么也做不通。他们觉得,这样做员工会有‘被献血’的感受。”省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几天,杭州市献血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建勋正在联系在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发动城区、街道献血办组织辖区内团体单位献血。他说:“这种招募就像‘化缘’,不仅要一趟一趟登门拜访联系,甚至要动用私人人脉。”
根据血液库存情况,在每种血型少于500袋的时候,血液中心将采取应急机制,启动献血者应急名库,如机关单位、卫生系统、部队、企事业单位等,发挥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招募无偿献血者。同时,开辟团体献血招募热线,启动短信平台,招募更多血液来源,做好献血车上门等服务,保障应急供血。
现在,宁波市中心血站启用了18家团体无偿献血单位。站长张哲告诉记者,在各地血荒频发的当下,余姚市的血液供应较为充裕。这得益于余姚市半个月前于闹市区开出了一家无偿献血屋。余姚市献血办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平时每天有三四十人前来献血,周末可达七八十人。
张哲说,在人流密集区建立起一定数量固定献血点的同时,还急需扩大本地固定无偿献血人群,特别是急需企事业单位团体加盟。
如何解决快速递增的用血需求与采血量不足这对矛盾?业内人士认为,节约用血、科学用血也应是当务之急。
8年前,宁波市4家大医院率先在全国开展自体输血,患者手术中流失的鲜血,经过回收设备处理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不仅保障了患者的用血安全,而且节约临床用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严敏教授,是卫生部省部共建课题“临床合理用血中心研究”的负责人,他们的课题研究发现,如果自体输血技术能全面推开,至少可以减少医院三分之一的异体血用量。
“用自己的血液,救自己的命,将有效缓解这一难题。同时,还将大大减少输异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如输血引发的免疫排斥反应和血液传播疾病等。”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徐润龙说。
目前,澳大利亚与日本术前自体备血病例在七成以上,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不足一成。推行自体输血对人口庞大的我国来说显得尤其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