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克隆电视节目如何创新

2011-01-01 00:00:00刘冬春
科技资讯 2011年2期


  摘 要:近几年,在我们的电视行业内出现了“克隆”电视节目。就是“模仿”、“照搬”已经成熟的或已经成功的电视节目形式。其实,克隆电视节目,并不完全就是坏事情,它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可以少走弯路。但是克隆并不等于完全的照搬,我们在克隆别人的电视节目的同时,也要实现自己的创新。文章主要是分析了电视节目如何在借鉴别人的长处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关键词:电视 节目制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1(b)-0010-01
  
  对于克隆节目,并不是坏事情,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就是克隆了台湾娱乐节目《超级星期天》,借鉴了其中的精华,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形式千变万化,吸引力众多的观众。因此,克隆节目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个性化发展。我国企业管理界有一句名言——“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即学习和模仿过程中孕育着创新。电视节目的成长也是一样,我们也可以在学习和模仿中实现创新。
  
  1电视节目的“克隆”与“本土化”
  不同的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娱乐需求不同,不同地方的观众审美习惯和娱乐需求也不同。克隆电视节目的创新首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当地观众的需求来实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克隆”了美国福克斯公司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美国偶像》,并在其基础了实现了本土化的制作和发展。它借鉴了《美国偶像》的“平民路线”、“零距离”、“低门槛”、“演播室前移”、“观众投票定胜负”等基本元素与结构方式,创造出诸如海选、PK、玉米、凉粉之类的新鲜环节和词汇,被评为“创意TV秀大奖”。《幸运52》克隆于英国电视节目《GO BINGO》,在电视上抽大奖。为了符合我国不许设大奖的政策,将其改为益智类的综艺节目,请观众猜商标、猜价格,奖额都很小,适应了我国观众的需求,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全运向前冲》克隆与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它也是借鉴了《智勇大冲关》的精髓,通过浓郁的本土特色、轻松亲切的节目风格吸引了山东的大批的观众。
  
  2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式
  2.1 创新传播形式
  电视传播的形式,是指信息资源的配置和组织方式。包括画面、声音的组合,画面的构成设置,节目的安排等。人们熟悉了室内新闻的播报,熟悉了主持人坐在前面将新闻一条条的“告诉”我们。其实,播出形式也需要创新,创新的播出形式不但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更可以提高播出的效果。即使内容相同,谁在对信息的组织配置的形式上创新,谁就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广东新闻台率先实行了每半小时一次的新闻“滚动播出”,受到普遍欢迎。上海台办的《早新闻》更是几分钟一遍的滚动播出,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新闻信息资源。新闻“滚动播出”照顾了不同时间段收看电视的观众需求,实现了电视新闻的系统优化。这种播出形式的创新可以说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另外,河南经济台开办的《亚细亚直播间》节目,实现了新闻的现场报道。主持人手拿话筒,在亚细亚百货大楼内,或播报商品信息,或与顾客交谈,把直播室移到了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或事件发生地。节目内容现场感极强,更加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意识。它还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参与节目的机会,通过交流,给观众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了电视的亲和力。
  2.2 明确受众群体
  不同的节目,针对不同的群体,我们不能期待所有人都喜欢这一档节目,我们能做好的只是合理的选择我们的受众,使得我们的目标人群喜欢我们的节目。明确节目特性,科学定位受众群,形成自身独特的卖点,有利于节目的长远发展。以《8090》为例:《8090》打出了“中国青少年成长情感故事”的口号,通过细分受众,展现80、90后人群的思想与情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80后被批评为自私、叛逆、没责任感,当他们走进社会以后,面临各种社会问题,出现情感困惑和精神压力。他们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有着这一群体特殊的需求,他们敢于上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困惑,《8090》正是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他们诉说来释放情感,通过与专家沟通交流,得到咨询和指导,最终解决问题。由于是面对年轻的群体,因此,《8090》在包装上也力求适应年轻人的特色。
  2.3 创新节目内容
  随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