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能生钱,这是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但“抓鸡不成蚀把米”的情况也屡见不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闲钱的人越来越多,把钱存在银行里,觉得利息太少。便把目光投向资本市场,捕捉各种能够获取高额利润的信息和机会,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时刻准备到资本市场里去搏击一番。
然而,投资理财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人把所有的积蓄都排队买了国债,当时觉得喜滋滋的,可是,随着存款利息的几次上调,存款收益超过了国债,买国债者便后悔不已;“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是不绝于耳的提醒,可是,确有许多人置若罔闻,经不起股市天天飘红的诱惑,纷纷开户炒股,竟有人干脆退掉保险,拿出钱来买股票;听说买基金风险小、赚钱多,便东求西借筹集资金买基金,结果是各家商业银行的储蓄所里人头攒动,几乎都是询问、买卖基金的“投资人”。
投资理财需要理智。资本市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涉足资本市场要谨慎小心,量力而行,最忌讳的是盲目、冲动,执迷不悟。看到别人赚钱,不要眼红;市场波动,不要跟风;别人狂热,咱要冷静;赚钱时,不要太贪婪;赔钱时,不要赌老本。投资理财,勿忘理智,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否则,容易误入歧途。付出沉重代价。
投资理财需要学问。哪个行当有哪个行当的学问,资本经营是有规律可循的,投资理财也是有学问的。每个投资者都需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把握内在的规律,努力做到游刃有余。投资理财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项目,去赚自己擅长赚的钱。对于自己陌生或看不准的投资项目,一般不要涉足,即使准备投资也要先进行必要的学习、了解和考察,然后再适时进入。投资理财还要善于把握时机,掌握技巧,“该出手时才出手”,该收手时也要收手。有时是需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有时要实行“多样化”,又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全靠自己的准确判断和恰当把握。
其实理财和消费本为一家,理智消费和聪明理财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治家”是一个美德并成为治家金律,就是要人们在消费时想一想,理智一点。理财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幻想一夜暴富是绝对的风险。理财是一门学问,无论钱多还是钱少,只要能够把握好,积少成多总不是一件坏事,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理财也是一样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理性投资,拒绝盲从,合理计划,避免浪费,才能做好投资理财,从而巧妙聚钱财。
(责编: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