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操是女孩最贵重的陪嫁”错了吗
“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陪嫁。”上海名人柏万青的这句话,不管是否放在过去,还是放在现在的西方国家,我想都没有太大的争议。可是在中国竟然引起了铺天盖地的网络围攻。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是背着常识的方向走路的,觉得祖先所有的一切都是错误的。祖先强调贞操,我们偏偏要让性开放走在世界的前列。走得久了,当有人提醒,说:“你走错了。”可我们怎么也无法面对现实,一方面是习惯,另一方面,因为面对现实意味着很多人要付出代价。事实上那么多人已经没有了那份“最宝贵的嫁妆”了。
我们只有逃避,我们只有用“开放”、用“时代进步”、用“爱情至上”或者妥协地用“结婚后专一即可”来安慰自己,逃避常识。
我们只能希望下一代,下下一代,不要再一直违反下去,因为我们即使在年少轻狂、浮躁叫嚣地追求一阵时髦后,也无法回避人最基本的心理,我们不能一代一代地这样在痛苦中回避。我们尊重几十年来的历史,尊重目前的现实状况,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尊重深据内心的生活常识,因为那不是什么封建思想这样涉及文化内涵的东西,而是很基本的人的本能。
——庄华毅,生于70年代,厦门《海峡导报》评论版编辑
忧民哥:比哽咽更动人的是责任感
“物价飞涨,我真不知道那些一两千块钱收入的老百姓是怎么熬过来的。”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在广东团全团审议发言时数次哽咽,获得多次掌声,被人称为“忧民哥”。
“忧民哥”眼含热泪的新闻图片让人们感动于他真情流露的坦诚与自然。其实,光有眼泪也未必能够导致感动,“忧民哥”的哽咽表情之所以在公众脑海中定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其表达的内容,那就是在感叹民生不易的同时,指出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各级政府在涉及民生方面时少用“让”字。
这种基本的民生态度正是其真情流露的原因——这种真情是源于责任感的心理愧疚。这种责任感让他把民生问题放在心上,并因为问题的严重而哽咽;也是这种责任让他能够提出有质量、有分量的提案,对一些实际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建言。
——乾羽,某高校教师,院报编辑
“恋爱实名制”为何不靠谱
近日网友发帖称,福州大学正在推行“恋爱实名制”,要求学生们做到“谁恋爱,谁登记;谁表白,谁负责”。这四句三字经一出,威风无比,恋爱就得登记,表白就得负责。
实名制本身不是万能的。恋爱,感情出现裂痕有种种可能,恋爱是一个感情交流和交往的过程,双方都比较谨慎小心,怕旁人一句玩笑话,影响自己的心情和选择,所以,至少在初始阶段是保密的。尤其是对情窦初开的少女和比较腼腆的男孩,初恋往往比较害羞和娇涩。保密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道屏障。再说,有的人怕失败的信息被别人知道而笑话,也需要保密。相反,如果公开了,可能伤害他们。
交通可以管制,恋爱无法管制;婚姻必须登记,恋爱大可不必。若真的搞“恋爱实名制”这一套,那简直就是社会的伤疤,文明的倒退。恋爱权,是上天赋予每个人SaEoKwKPifh6QnDE9ln1OUM6jmLZN/T5sc1TGv1yLpI=最起码的人权,谁都无权干涉,包括政府和社会组织、团体。
——董碧辉,新闻评论员
还我被盗的快乐童年
两会是全民关注的政治盛会,在两会上,一封自称“没有童年和童趣”的小学生来信引起关注,信中强烈呼吁减轻孩子的负担,言辞切切,震撼人心。
这封信为何震撼?因执笔的是个孩子,这个连“(派)排位”和“无(赖)奈”都会写错的小学生,却发出了“这样的方式(指各种教育乱象)坑了整整一代国家的未来”这样故作沧桑、触目惊心的忧患慨叹。
信中所提到的问题,有教育投入不足的因素。这一点,日前中央承诺加大包括教育在内的民生投入,相信教育投入长期不足的窘境定能得到缓解。可是,有些教育乱象又不仅是因为投入不足,也不光是学校的责任。
家长慌着为孩子报班补课,源于一种莫名的恐慌,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后丧失在社会的立足之本。可培训补课实在解决不了问题。以致有委员提出“农村娃不要读大学”的建议,理由是就业困难,读书未必能就业,反可能“因学返贫”。
“农村娃不要读大学”和“城里娃拼命补课加压”,城乡孩子的快乐童年都被无形大盗偷走,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反映了共同的困境和焦虑。听着“还我快乐童年”的焦灼呐喊,这道综合的民生难题,却迫切等待着那把求解的钥匙。
——李晓亮,新闻评论员■
(责编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