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真的老了。
踏过青石板黛色台阶上的几簇苔痕,轻轻地又推开那扇厚重而斑驳的木门。打开了一些尘封的记忆,还是在不着意的,侵蚀着逝去的岁月。
“阿婆——”我微笑地看着院落梨木躺椅上恬然的面容,苍老,却带着平和的目光。阿婆颇为吃力地坐起来,“咳咳,宁宁来了啊!”我满是欢欣地走过去。“阿婆,茉莉花开了吗?”阿婆用她那竹节般手指伸过来,抚摸到我的脸颊,硬硬的老茧,此时的触感也是如此的柔润了。
“开了的,可是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早过了盛开的季节”。“哦!”我怅然地应和着,把目光偏向墙角的那株纤弱的绿——终究还活着的那株茉莉,尽管韶华芳菲殆尽。不自觉中,泪水就从眼角淌下来。
夕阳已经西下,提醒我该走了。阿婆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执意要送我一程,在我一再的阻止下,阿婆停住了脚步,定定地立在那儿,宛如一帧剪影。于是,在渐渐流失的岁月里,那尊剪影一遍遍在记忆里浮现。清晰吗?却又仿佛隔着一层薄纱;模糊吗?却又似乎近在面前,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记忆是个偌大的镜框,定格的瞬间成了永恒。我的孩提时代也是在阿婆抚慰的目光中度过的,阿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守护神。
深秋。我踏过院落里的一地梧桐落叶,那破碎的叹息,轻得像谶语。
光滑的梨木靠椅上没了阿婆的身影,换了一只蹲守在那儿的蟋蟀。秋风带来了阵阵凉意,我站在院子里,引起思绪万千。小小的蟋蟀,在晚风中鸣唱,伴着如水年华,秋风晚露,引发我无尽的思念。
我拿下黑纱上的那朵白花,把它插在茉莉花盆的黑色泥土上。真的像茉莉花啊,恍惚间,我嗅到了轻轻淡淡的茉莉清香,看到了阿婆慈祥而不语的温柔模样。
泪滴落在臂弯的黑纱上,迅速幻化成伤痛的回忆。那些像蒲公英一样飞到远方的人啊!是否从此路远马亡?我凝视着墙上阿婆低眉温婉的遗照,咬紧牙龈告诉自己:不要哭,阿婆还是像我小时候一样,我依赖着她,她爱护着我。我把头靠近阿婆的肩膀,摸着她那青筋毕露的手,只有小时候那种熟悉的、令我感到温暖和安心的味道。阿婆没有离开,她只是搬到天堂去住了,和那些疼爱我的人在一起——那不是世界上少了一个疼爱我的人,而是天堂里又多了一个保佑我的人。
手触到一方手巾,柔滑的冰凉,左下角绣着四个娟秀的小楷——一世安宁!
安宁,是我的乳名。
我抬起头望天,蓝得那么纯澈。一朵云,竟漫成了茉莉的形状。
那深藏心底的茉莉花啊,是我永世难忘的牵挂。
(指导老师:侯守斌罗来富)
领队短评:
文章的构思很巧妙,由现实转入回忆,再转回现实,非常有感情的描写了对阿婆的思念和过往生活的回忆。选例典型精当,由物及人,从生动的景物描写开始寻找心中的那一汪清泉。这深藏在心底的茉莉,是淡淡的怀念与不舍。阿婆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执意要送“我”的剪影,选取的就是生活中常常不被我们关注的细节,写得如此真挚生动,流露的感情细腻。“竹节般手指”的“抚摸”的描写也很细致。语言很温暖感人,“茉莉花开了吗?”“开了的,可是……早过了盛开的季节”,在对话和动作的描写上也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