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点工的奇

2011-01-01 00:00:00米农
现代妇女 2011年6期


  被称为“神奇钟点工”的潘阿姨看上去普普通通,今年65岁,深棕色的外套,略有些花白的头发。
  11年前,潘阿姨开始在上海费女士家做钟点工,每天下午做两个小时。在潘阿姨之前,费女士家也曾经请过几个钟点工,但都觉得不合适,潘阿姨到的第一天,费女士就觉得她跟其他人不一样。
  老实、勤快的潘阿姨,很快得到了费女士一家3口的认可。后来,费女士索性把家里的钥匙交给她,还每个月给她几百块菜金,费女士一家吃什么喝什么,由潘阿姨“全权做主”。
  潘阿姨一干就是11年,费女士再没为家务操过一点心: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每个月的菜金,还不时有百拾来块钱能结余到下个月。潘阿姨的辛苦,费女士也看在眼里,她常常跑好几个菜场、花时间等超市打折,就为了比较价格,买便宜一点的菜。
  今年年初,当知道身体不适的潘阿姨无法再做下去时,费女士特意准备了1500块钱,准备在工资结算的时候给她,算是感谢她这么多年的辛苦。
  可令人吃惊的事发生了。
  结算那天,潘阿姨提了一个很旧的马甲袋,里面鼓鼓的。当潘阿姨打开袋子时,费女士吃了一惊,里面装的竟然是一沓沓面值不一的钞票,共计7320元;更令她吃惊的是,潘阿姨执意要把这些钱归还给她!一个月做钟点工的收入只有不到900块的潘阿姨,哪里来这么多的钱?在费女士的反复询问下,才得到了答案:
  原来,潘阿姨每次买菜的时候,为1元、1角都要斤斤计较半天,当月菜金往往也因此结余出几元、十几元的零碎,她说“这些零碎钱退给东家也不太好,我就拿个马甲袋专门放着,就想着有一天不做的时候,一分不少地还给他们。”
  1分,1角;1年,11年……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潘阿姨的马甲袋越来越旧,也越来越鼓,终于,在要道别的那天,袋子里的钱已经有整整7320元了。
  尽管家里经济条件并不算好,尽管费女士一家根本不知道有这笔钱存在,可潘阿姨说,自己从未想过要把它们据为己有,也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特别。
  在潘阿姨看来,归还这笔钱是再正常不过的举动,可对费女士全家来说,由此带来的感动、震撼,远超金钱的价值。费女士说:“这11年里,她已经为我们家付出太多;我们没有来得及好好回报她,现在反而是她又给了我们一份感动……”依然是紧紧拉着潘阿姨的手,费女士的眼角已经有些湿润。
  11年,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亦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潘阿姨总是会按照约定,在下午4点准时到达,用两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将费女士家收拾妥当,再默默离去。
  11年里从不请假,几乎全年无休,由于工作时间和晚饭时间重合,11年里她几乎没参加过自家任何亲戚的婚礼、宴请;而自己家的年夜饭,每年也都得等她做好费女士家的后,再回去做……
  面对媒体的采访,潘阿姨紧张到连说话也有些颤抖,她很难理解,为什么在自己看来这些最平常、最应该不过的举动,会被网友如此的关注、盛赞。
  拿了别人的就应该要还,自己的工作就应该好好做;他人以真诚对你,就应该回报以真诚。事实上,潘阿姨的那些“应该”,不正是在跟我们重复这些最简单、最朴素、最平凡却又最珍贵的为人之道吗?■
  (责编 江有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