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古代被罚款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中国古代以媒人牵线、家长包办促成男女成婚的方式是主流,政府也往往会出些“奇招”进行干预。
一是制定法令。越王勾践命令男子20岁而娶,女子15岁而嫁;宋仁宗时期让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按《大清通律》,男的16岁而娶,女的14岁嫁人。
二是处罚。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是要被罚款的。譬如,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有女儿15岁以上至30岁还没有嫁人的被罚款:唐代对于男子20岁以上、女孩15岁以上还没有配对结婚的也要处罚。
帝王们为何如此积极地要求适婚男女及时成家呢?因为要是适龄男女都不急着结婚生子,整个社会人丁缺乏,生产和戍边就得不到保障。另外,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心才安然,社会才稳定和谐。
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
世界上共有5651种语言,70%的语言没有文字。世界上96%的人口说着4%的语言,剩下4%说着其余96%的语言。有51种语言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会讲。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标准汉语,第二为英语,第三为印地语。世界上最大的方言是汉语吴方言(吴方言包括上海话和江浙地区的大部分方言),使用人数接近法语,超过韩语和意大利语。澳大利亚有200多种土著语言,全都没有文字。学习英语的人数远远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美国有1/7的人在家里不说英语。
“经理”的由来
“经理”,最早见于《荀子·正名》:“道也者,治之经理也。”杨惊注:“经,常也,理,条贯也。”意思是通常的道理。《史记》称李斯在山东芝罘刻石“皇帝明德,经理宇内”,此作治理解。《后汉书》称光武帝刘秀好学不倦,和大臣经常“讲论经理,夜分乃寐”。此处“经理”作复合词用。到现在,经理才作为专用名词使用。
5千年前中国人已建300多平方米单体房屋
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5000多年前的黄土高原已建成面积超300平方米的单体建筑,犹如一个可容纳数百人开会的议事厅,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同时期单体房址中最大的。专家分析,如此大跨度的单体建筑能够建成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房屋中心由四个直径达40厘米的大立柱支撑了屋顶的主要重量,二是房屋两重墙体紧紧连在一起的结构、尤其是内重墙体间有立柱的巧妙设计,不仅分担了屋顶的部分重量,更对整个房屋的稳固起了关键性作用。人类在13万年前已经有航海能力
考古学家在希腊克里特岛的新发现表明,人类在13万年前已经开始遨游海洋。希腊文化部发表的声明称,来自希腊和美国的专家在克里特岛的南部海岸发现了距今13万至70万年前的古老器具,这些器具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在当时已经具有航海能力。声明指出,调查结果不仅为地中海范围的航海记录提供了有力证据,而且还改变了现代人对远古人类认知能力的概念。报道称,希腊最早的人类航海记录为1.1万年前,而全球最早的记录也只是停留在6万年以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逾180万件
故宫博物院1月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故宫博物院首次彻底摸清了家底:现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这是故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在藏品数量上第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数字。
越南也有“迷你长城”
越南学者不久前发现该国也有自己的“长城”,不过其规模要小得多,长约127千米,作用也与中国的长城不尽相同。这是在东南亚地区发现的最长的建筑物遗迹。“越南长城”北起广义省,南至平定省。专家们表示,“越南长城”的建设在当时对于两个族群都有利,因此很可能是两族人合作建立了该墙,至今两个族群中仍各自流传着他们的先辈如何建造该墙以抵御对方入侵的说法。
“智囊”的由来
战国时期,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公子疾初任庶长,因战功封为严君。秦武王时,与甘茂分别为左右丞相。公子疾为人滑稽多谋,但因患瘿疾,颈前长了一个大囊肿,被秦人戏称为“智囊”。“智囊”一词后来逐渐转意,由指人身体上的囊肿,变成指聪明的人。例如西汉时,政论家晁错深得景帝信任,被称为“智囊”。
中国古代姓与氏的区别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前)就有了姓。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字。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秦代,实行了郡县制,取消了裂土分封,分宗命氏的基础被取消了,姓与氏就逐渐模糊。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趋于合一:汉末,姓与氏已经一体化了。
“模范”溯源
“模范”一词,是由两个同义的词素“模”和“范”组成的合成词。“模”和“范”的本义都是模型和规范的意思,即制造器物时用的模子。在我国古代,在铸铜、铸铁、铸钱时,都要用“模”和“范”。据史料记载,古时的各种模型,用木制作的叫模,用竹制作的叫范,用土制作的叫型,用金属制作的叫熔。“模范”一词早在汉代就已形成,王充《论衡·物势》载:“陶冶者,初诞填作器,必模范为形,故作之也。”因为它具有使器物成型的规范作用,所以就引申为值得人们学习或效法的榜样,如扬雄《法言·学竹》:“师者,人之模范也。”具有榜样含义的“模范”在汉代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
[文稿]李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