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大江南北都有吃年糕的习俗。人们借年糕谐音,寓“年高”吉祥喜庆,流传至今。
民间吃年糕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防止敌人侵略,便命伍子胥建造阖闾城池。阖闾城建成之后,吴王大宴群臣,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而建城有功的伍子胥却闷闷不乐。伍子胥回营后,悄悄嘱咐部将说:“我若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得食。”后来伍子胥遭诬陷,自刎身亡,吴国亡于越国,居民断食,饿殍遍地。此时,随从众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嘱咐,率领民众拆砖挖城,挖下三四尺后,竞发现基砖是由糯米磨成粉堆砌而成,众人大喜,洗净后蒸食充饥。自此,苏州人民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以此来纪念伍子胥,铭记他的功绩。这种习俗流传下来,直至今天。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年糕的品种也多种多样。
苏州年糕 苏州市观前街“稻香村茶食店”制作的年糕最好,分为猪油年糕和红、白糖年糕。粉细糯甜,色泽白亮,蒸透柔韧,水煮不腻,油煎香甜,久藏不霉。猪油年糕有玫瑰、桂花、枣蓉、薄荷4种。特点为色泽鲜艳美观、肥润香糯、食而不腻,它独特的食用方法是将糕切成薄片,沽上蛋液(略加面粉调匀),入热油锅内氽熟,即可食用。
北京年糕 多为江米所做或黄米制成,一般成三四层圆形饼,中间夹密云小枣。品种还有“白年糕”、“红枣年糕”、“百果年糕”、“黍米(又称黄米)枣糕”。北京“稻香村”的百果年糕、脂油年糕源于苏州。
海南年糕 海南人一进腊月,便开始制作年糕。年糕已成为节日的重要食品和礼品。海南年糕含糖量特别高,比例为糯米5000克,砂糖3500克,外加适量红枣、芝麻。蒸制时用香蕉叶垫屉,风味更加与众不同。
河南年糕 豫西人过年时吃枣糕,河南人吃枣糕馍。有些地区则喜欢吃成年糕,以南瓜丝、萝卜丝为料,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再加入配料拌匀,上屉蒸制。配料应提前加工好,加工配料时,先将萝卜丝与猪五花肉丝、虾皮等同炒,调以五香料、胡椒面、味精等作料,炒好后趁热与米浆拌匀再蒸。
湖北年糕 湖北的桂花年糕,是以熟糯米粉浆制皮,包入用糯米红糖、蜜桂花拌和的粉团心,经油炸制成。边白心红,色形美观,外酥脆,内软糯,味香甜。
福建年糕 采用鲜芋艿和淀粉各半,另加入红糖、糖腌肥肉丁、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芝麻仁等,经煮烧糖浆,调糊,蒸糕等制成。成品易于消化,蒸、炸皆宜,香甜适口。
此外,还有上海的龙凤糕桃、刀果松糕,天津的耳朵眼炸糕,宁波水磨年糕,广西粉糕,黑龙江的黄米切糕,贵州糯米糍糕,湖南的糯米三角糕,台湾的红龟糕,塞北农家的黄火糕等。
制作年糕的糯米,不仅味美,还可入药。糯米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医学称糯米为“脾之谷”,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糯米,脾之谷也。脾病宜食之”、“益气止泄”。每天晚饭吃一点年糕,对治疗小儿尿床和老人夜间尿频有效。《名医别录》记载:“能行营卫中血积,解芜菁、斑蝥毒。”《松篡验方》中讲:“取糯米1升,浸泡1夜沥干,用微火炒熟研末,加糖,每日晨起服半盏,有大补滋养之功,久服能暖精子,可治男性不育症。”黍米,在中药中被列入“益气补中”,可治疗杖疮疼痛以及小儿鹅口疮等。
糯米、黍米等谷物都为难消化之物,所以不宜过量食用。老人、小孩、消化功能欠佳者更应该少用。心血管病人、血脂过高的人,最好禁食脂油年糕,以防胆固醇、血脂升高。吃年糕后,若出现腹胀膨满不能消化的症状,可以喝杯啤酒,这是因为啤酒中的酒花(药名蛇麻花)酵青酶,可以穿透淀粉团粒,从而对黏性食品起到很好的消化作用。
下面介绍2种年糕制作方法:
八宝年糕 原料:糯米1000克,青红丝10克,瓜子仁50克,桔饼100克,青梅100克,瓜条50克,核桃仁50克,大红枣50克,桂圆肉、葡萄干、白莲各20克,熟猪油125克,玫瑰糖8克,红糖300克。
制法:先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24个小时后上笼蒸烂,用木棒捣烂摊凉。用适量栗子泥和红糖200克拌合成糖粉,然后取1/3的糖粉加入熟猪油和剩余的红糖混合成油糖粉,将各色果料及青红丝、玫瑰糖放一起拌合备用。
在方盘内刷猪油,铺上捣烂的糯面(约1厘米厚),每铺一层放入适量的果料,共铺3层,放笼中蒸透、蒸熟摊案上切成块即成。
炸年糕 原料:糯米1000克,粳米250克,白糖、桂花酱、猪油各50克,植物油200克。
制法:糯米、粳米洗净浸泡后磨成粉浆,装布袋内压干水分,放盘内加入猪油、白糖和桂花酱搅匀。盘内刷猪油,把粉团放入摊平,上屉旺火蒸30分钟,熟后晾凉切成方块,锅内放油,下入年糕块,炸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