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女到哈佛博士

2011-01-01 00:00:00达溪河
现代妇女 2011年2期


  1980年,莉兹·默里(Liz Murray)生于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的贫民窟。父母曾是嬉皮士,后染上毒瘾。三四岁的时候,莉兹就亲眼目睹父母成天吸毒,并将所有的救济金用于购买海洛因和可卡因。“我知道,爸爸妈妈一起享受着一些奇怪的嗜好,但他们都躲躲藏藏,不让我看。”
  家庭收入几乎都被父母用来满足毒瘾,为筹措毒资,他们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还偷走了莉兹准备过生日用的零钱。有一年,母亲甚至将教会送给他们的一只火鸡卖掉,然后去买毒品。
  莉兹和姐姐莉莎从小就被父母忽略,缺少食物和御寒的衣服。生活无以为继,8岁的莉兹不得不上街乞讨。为了能活下去,莉兹和姐姐有时不得不偷东西吃。饥饿难忍时,姐妹俩靠吃冰块来体验“吃东西的感觉”,莉兹甚至还记得和姐姐分享一管牙膏做晚餐的情形。
  莉兹10岁那年,母亲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此后,莉兹一直照顾着在病魔中挣扎的母亲。母亲在她15岁时过世,父亲没钱租房,进了收容所,莉兹和姐姐从此没了家。不久,父亲也去世了,同样死于艾滋病。
  莉兹和姐姐从此成了一对无家可归的孤儿。莉莎获助,每晚在朋友家的沙发上过夜,而可怜的莉兹则流落街头。她睡过地铁、隧道和街头长椅,还经常受到其他流浪者的欺负。
  她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能像母亲那样轻易放弃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亲曾是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候选人,早年曾有着很好的人生,但毒品毁了他。莉兹记得父亲常带她去图书馆借书,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她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回到学校,接受教育。于是,她在17岁时决定重返学校。
  莉兹穿着脏兮兮、散发着臭味的衣服,一家家学校去申请入学,她的顽强终于打动了校方,一所中学录取她进入一个为期两年的高中加速班。
  她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几乎每个早晨、下午及晚上都选满了课,并选修了独立研究课程,每天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到校,课余还要挤时间去打工养活自己。
  虽然依旧缺衣少食,每晚仍要露宿街头,只能在马路边或楼梯角借着路灯看书和做作业,但莉兹却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
  她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高中4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并获得了《纽约时报》1.2万美元的特殊奖学金。
  莉兹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汇集了20万美元资助她完成学业。莉兹再次坚信:无论如何,都不能向命运低头和屈服,只有顽强拼搏,才能改变命运。
  2009年夏天,莉兹从哈佛大学毕业,获得了硕士学位,并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课程。如今,除了上学外,莉兹的主要工作是给青少年做演说。
  莉兹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青少年励志演说家,她常在电视台、电台及网络上,向不同的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藉此鼓励人们,尤其是身处逆境的人们不要轻言放弃。她告诉孩子们如何抵制毒品和黑帮的诱惑,激励他们不要被困难吓倒,不要把儿童时期的苦难当做随波逐流的借口。
  莉兹说,她不想让自己现在的外表以及哈佛学历去愚弄任何人,而只想告诉人们:“我曾是你们避而远之的街头流浪汉之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莉兹说:“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总有一天,生活会好起来。’ 我也经常告诉自己‘有朝一日,我能搞定生活’。当看到母亲无法实现梦想、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时候,我就决心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莉兹的坚强、执著、不向命运屈服和不断进取之心,强烈地鼓舞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人们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个女孩如何跨越艰难与困境的精神,以及面对逆境如何自我选择的勇气和动力。■ (责编 达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