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金华被服厂的女工朱金英生病要到杭州治疗,厂里32名工友自发地为她捐了款。1958年,朱金英临终前拿出一份捐款人名单,嘱咐儿子王森樟以后一定要找到名单上的恩人,把钱还给他们。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已是花甲之年的王森樟怀揣59年的“感恩名单”,到金华寻找当年捐款的工友,终于为母亲完成未了的心愿。
2010年1月22日,离过年还有大半个月,居住在杭州闸弄口的退休工人王森樟的妻子就早早起来扫尘了,为了将卧室摆放的东西重新清理一遍,她将衣柜以及箱子里的东西全都翻出来堆在了床上,就在她开始整理衣服的时候,一张旧旧的黄纸条冒了出来。她正想揉成团扔进垃圾桶,好奇心又驱使她展开这张纸条看了起来。
纸条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不清,显然年代已久,她问屋外的王森樟 :“这是什么东西?还有没有用?”王森樟接过纸条一看,激动地跳了起来:“天哪!这张名单,我找了它整整24年啊!”
59年前 15岁少年承诺替母亲还捐款
1951年,王森樟在金华上小学三年级,母亲朱金英则在当时的金华公营被服厂上班。因为父亲去世得早,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很穷困。那年夏天,朱金英背上突然长了一个痈,又红又肿非常疼痛,晚上躺在床上根本无法翻身。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朱金英抹着眼泪悄悄辞职,回到了义乌老家田心村。
几个月之后,朱金英的病情越发严重,必须得去杭州开刀治疗。可是那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看病呢。被服厂的技术老工人方培新得知消息后,立即在厂里发起了为朱金英募捐的活动。你1000元、我4000元、他5000元……最后,32名职工一共给朱金英捐了13.9万元(旧币)。
有了这些救命钱,朱金英做了手术,病情暂时得到了缓解。她知道工友们也都很困难,就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把这些钱还上。可是她根本就不知道哪个工友捐了多少钱?不久,朱金英拖着病体一个人来到金华,当她走进被服厂时,意外地发现墙上的一块黑板上,赫然记着为自己捐了钱的工友的名字和数额。她赶紧掏出笔,将这些人的名字一个不漏地记在了纸上。
为了便于治疗,朱金英搬到了杭州。几年间,因为身体的原因,她一直无法完成这个心愿。
1958年,儿子王森樟考上了金华铁路学校,原本欣喜万分的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时母亲的病情已经恶化了。放寒假的一天,王森樟突然被朱金英叫到了床边,她从枕头底下翻出一张黄色的纸条对王森樟说:“妈妈的日子不多了,以后,等你有条件的时候,一定要把钱还给他们,替妈妈感谢他们。”
年仅15岁的王森樟望着气若游丝的母亲心如刀绞,他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哭着答应了。不久,朱金英离开了这个世界,时年35岁。
生活艰难遗失名单24载难还母愿
1962年,王森樟被分配到杭州铁路站工作。王森樟一直记着母亲的遗愿,他怕这张名单丢失,就用一张小塑料壳小心地包起来,紧紧地藏在贴身的衣袋里。他知道如果这张东西丢了,那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而以他现在的经济状况,还无法实现母亲的心愿。
1967年,王森樟和心仪已久的女孩李玲结婚,一年后女儿出生了,生活常常捉襟见肘。晚上做梦梦到母亲时,王森樟心里总是内疚不已:不是自己不想还,这样的状况,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么还钱呢?
直到1986年房改时,单位终于给王森樟分了一套3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一家人高兴地借了几辆三轮车,拉着全部的家当,浩浩荡荡地沿着西湖边走,搬进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一家人的生活终于安定下来,王森樟想起母亲临终时的遗愿,他觉得该是寻找恩人的时候了。然而,就在这时,令王森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搬家时名单突然不翼而飞了。
王森樟翻遍所有的地方,就是不见它的影子。他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不让妻子为他担心,王森樟一直没有提及此事。
2003年,王森樟退休了,退休后的第一年,王森樟无法忍受内心的煎熬,凭着儿时的记忆只身来到了金华,寻找恩人。然而,光阴荏苒,城市日新月异,原来的金华被服厂早在90年代就被改制,儿时记忆中的厂房早已不见了踪影,王森樟不由地仰天长叹……
苦寻当年工友花甲老人做了最诚信的人
失而复得的名单让王森樟激动得泪流满面,他一刻也坐不住,赶紧连夜招呼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回家商讨此事。
到哪里去寻找恩人呢?经过大家的商量,他们决定找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的《范大姐栏目》帮忙。可是还多少钱呢?当年被服厂职工为母亲捐了13.9万元(旧币),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是13元9角,也就是过去的1000元相当于现在的1角钱,那时的1角钱可不是小数目,能买一斤大米。最后,王森樟决定还给大家13900元。
2010年2月2日傍晚,原金华被服厂职工金长明的女儿金菊仙吃过晚饭,跟往常一样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突然,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范大姐帮忙》栏目正在播出的一条新闻吸引住了她:一位专程从杭州来金华寻找恩人的王先生,拿着一份珍藏了59年的名单告诉电视台记者,59年前,他在原金华被服厂的母亲生病要到杭州医治,是厂里的32名职工为她捐款,帮他母亲渡过难关。1958年,母亲临终前留下名单,嘱咐他:“一定要找到名单上的恩人,把钱还给他们。”
在播出名单的同时,金菊仙惊讶地发现了爸爸的名字,当年金长明捐了2000元钱。金菊仙立即拨通了钱江电视台的电话,激动地说:“真没想到,爸爸离开我们25年了,我还会在电视上看见爸爸的名字,而且是以这样温暖的方式,太让人感动了。”
得知消息的王森樟第二天就和钱江台的记者赶到了金华金菊仙的家,金菊仙陪着他们一起寻找当年的恩人。由于路途遥远,路又不熟,他们找错了地方,来到了金华服装二厂,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无奈之余,王森樟和记者失望地回到了杭州。
名单中的一位叫做单巧英的老人本来每天晚上都要看金华新闻,偏偏节目播出的那天,有事去了女儿家。第二天厂里就有朋友打来电话告诉单巧英这个感人的故事。单巧英赶紧将电话打到了电视台说:“你们别急,我知道当年的情况,我想办法帮你们一起找当年的工友。”
通过电视台以及单巧英老人的多方寻找,已故老人的孩子胡志元的女儿找到了,王锦松的女儿找到了,陈开云的女儿也找到了……让王森樟难受的是,当年32位工友,如今已有16位去世了。
2010年2月6日,这是一个非同寻常又激动人心的日子。在金华的名流大酒家,分别近70载的原被服厂的几位工人重新相聚在了一起。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和扎着小辫的姑娘们,如今都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家笑着笑着都感慨地抹起了眼泪……
王森樟举起酒杯,哽咽着说:“当年是你们把这笔救命钱捐给了我的母亲,今天,我代表母亲深深地感谢你们!”说完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他将这笔钱逐一还给了大家,金樟有的女儿金笑妃说什么也不肯收这笔钱,大家也纷纷把钱推来让去。最后大家做出一致的决定,把这笔钱委托金华电视台,捐助给社会上最困难又最需要帮助的人。
2010年3月,王森樟老人和家人来到母亲坟前,他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终于完成了您老人家的心愿!” ■
(责编 时光)